《微观经济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

《微观经济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

《微观经济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夏 悦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化规则、掌握国际前沿知识的各类专业人才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化教育应运而生。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国际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要实施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开设相关的国际化课程。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开展国际化课程,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国际化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尚不够成熟,各个学校都还在不断地摸索,并且在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过程中,很多高校地教师还存在着照搬国外教材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常常有高校教师简单地把国际化课程简单地理解为全英文教学的课程或双语教学的课程,这样的理解是有偏颇的。国际化课程更强调综合地运用国际化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国际化课程是指课程建设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来,使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教材都具有跨文化的特质,而非仅仅使用外语来进行教学。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具体细节,是教学实施的一个总体框架范畴。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的内涵

关于国际化课程的含义,各学者众说纷纭,其内涵一般指课程覆盖国际化、课程实施国际化、课程进程国际化。 课程覆盖国际化是指开发具有国际化特征的课程,拓宽学科专业的国际化宽度和广度(季诚钧 (2003) 、李永强(2009))、或在已有的专业课程中增加一些具有国际化特质的案例或议题, 使课程内容具有国际化导向;课程实施国际化是指在课程的实践的过程中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国外大学或国外大学开展的课程合作,并使用其教学评价体系, 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国际化的管理等。认同这种内涵的学者认为,课程过程实施中的国际化要素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全方面的国际化(王若梅 (2011));课程进程的国际化是指指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或引进国外教师来华教学,引入国外留学生来华学习。尽管学者们对国际化课程的内涵解释不同,但国际化课程是教育国际化的载体是广受认同的事实。本文所认同的国际化课程内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细节内容,是教学实施每一个细节的国际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国际化,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任课教师在其教学中必须了解国际化课程和本土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手段等细节方面的差异, 将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融入国际化的要求、用全英或双语对留学生或中外混合的学生进行授课。国际化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各个细节方面是否将国际化实施到位。

西方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系列课程从课程组成坎,包括了宏、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人在市场中如何做出决策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把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的运行规律; 计量经济学研究经济体之间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这3门课程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三个支点;而从难度来看,西方经济学又可分为西方经济学入门,即初级宏、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微观经济学。 一般国外大学会要求学生先修初级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这两门课程内容较通俗、简单,讲述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适合大学低年级和其他专业学生来进行选修。而在学了初级宏、微观经济学之后,若想更进一步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则需要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且需要引入计量经济学课程,这几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适合进一步地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国内目前本科阶段地高校,开设地经济学课程一般以初级宏、微观经济学为主。

三、《微观经济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现状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我校建设已久,是我校、我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经过建设,该课程具有一只稳定的老中青教学队伍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该课程已经完成了相关习题库、试卷库、课件库、课外资料库等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我校以往的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以中文教学为主,随着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双语或全英的经济学课程开设迫在眉睫。特别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特质以及国贸专业的专业特性决定了用英语语言学习原汁原味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目前,此国际化课程主要的授课对象为国外来我校的留学生和一部分具有较好英语基础的、经济相关专业的中国学生组成。由于外国留学生普遍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较弱,且本课程经济学专业术语众多,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本校开展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入门课程。

式(4)中的超参数α(x)反映了分布估计对先验分布的依赖程度,α(x)越大则这种依赖越强.在实际计算时,需要对超参数α(x)进行合理地确定.

四、《微观经济学》国际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中外学生差异化明显

国际化课程要取得成功,需要在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讲授方法等众多细节中做出改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完全的胜任并理解国际化的内涵。当前,很多高校要么直接从国外聘请教师或从本校教师中挑选英语优秀者直接讲授国际化课程。但这些教师要么很难把国外的课堂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相结合,要么只具备丰富的本土教学经验,但还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宝贵经验用到国际化的课堂上。国际化教师必须了解国际化课程中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国际化课程中教学对象之间差异,将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国际化课程的要求结合起来。国际化课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讲授方式等细节方面是否实施到位。

3.思维方式、文化差异。外国来华留学生就读国内大学时, 并不需要接受中国的高考, 他们接受过一定的中文基础训练后, 就可以来申请中国的大学入学。他们对中国的历史传承、文化特点了解有限,对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如国有制私有制等就很难理解。并且,外国留学生很多对专业课之前的基础课程学习也常不足,如国贸原理等,导致他们对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一些特有问题也很难认识。比如,当我讲到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有很大的政策偏向,给予了他们很多优惠措施,当时很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公司都是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很难申请到进出口执照,外国学生就表示很难理解,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对待各类企业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企业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偏向。并且他们也很难理解政策偏向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影响。

2.英语基础的差异。国际学生很多都有着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且因为性格原因,在课堂上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相比之下, 中国学生有些虽然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很强,但因为英语表达能力欠缺和性格原因, 不敢或不太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而且,无论是国外留学生还是中国学生,对于英语语言,很多只擅长日常用语,对数学和经济学专业相关术语的英语词汇量积累不够。而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无法用日常用语代替,对学生来说,用母语学习尚难理解,用非母语学习的难度将更大。

b、退出保护装置中控制回路断线告警H92保护定值。需出新定值单,将 H92 控制回路断线告警由ON改为OFF。此时控制回路断线由位置接点的硬接点信号W135上送后台,保护装置逻辑不再判控制回路断线。

为了实现三系配套,采用最常用的测交筛选法选育保持系,即利用质不育两型系891AB的不育株与大量的常规油菜品系(包括多个波里马及陕2A的保持系)杂交,但均未筛选到能保持不育性彻底程度与891A一样的(不受低温影响)相应保持系。

目前,中国普通高校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经济课程大多是定性描述,缺少定量分析; 不仅是高校的学生,各类期刊刊登的一些学术论文, 也多是定性分析,有的学者提出的经济方面的对策建议也多是抽象的建议,是定性的建议,并不是从实证的角度运用模型来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实证基础的对策建议。近年来 , 国内经济学本科教育已经比较重视学生的数学基础,各大高校的经济学专业都在低年级需要学生必修高等数学课程,所以大部分中国学生的高等数学其实是有基础的,并且不比国外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低。但是 ,学生很多只知道高等数学上如何运算,却不知道如何把这些高数知识运用到经济学的分析中去。 而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很多高数基础就相较于中国学生薄弱很多,例如本人所开设的微观经济学国际化课程,面向来华留学的欧洲和非洲学生,高数基础就相当的薄弱,如求极大值这样的基础运算还不能掌握,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学中很多问题的理解。

(二)国际化教师的缺乏

1.数学基础的差异。高等数学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因其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分析经济学问题。 这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部需求,要预测企业的发展状况、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都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例如要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规律,就需要用到定量分析,来分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如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其实质就是研究与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些研究和分析和定量分析密不可分,也和高等数学的应用密不可分, 因此 , 高等数学是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基础。

五、相关对策建议

(一)重视数学工具和图形的使用

在中文讲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过程中, 许多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减少数学工具的使用, 习惯性地以抽象的语言方式来讲解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很多都晦涩难懂,如边际效用等,即使用案例来解析,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很难理解。而在微观经济学的课堂上,如果加强了数学攻击的应用,尽量多地将图表应用到课堂上,来直观地讲解经济学原理和概念,将大大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公式和图形是世界通用的表达方式,可以为授课教师提供超越语言障碍的讲解工具。如在讲解微观经济学中很重要的“边际“这一概念时,如果可以用数学中的斜率和一阶导数来进行类比,并且通过凸的效用函数曲线和凸的生产函数曲线来说明其一阶导数递减, 就能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产出递减的经济学原理。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语言障碍, 减少因英语语言的不理解而造成的学生理解程度降低。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图表和数学工具的应用,降低了非母语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难度,也保证了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大量采用图表、数学公式推导等方式讲授经济学原理, 既可以弥补了中国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不足,又可以弥补来华留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问题,是特别适合混合式国际化课堂的好方法。

(二)优化课程结构

国际化课程教育体系在中国尚不成熟。到目前为止,各大高校的国际化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制订出成熟的国际化课程教育体系。同时,我国也缺乏对国际化教师的认证和培训体系。中国大学经济类国际化课程的设置应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中国学生和来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需要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包含宏、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核心课程。中国经济学类国际化课程的相关教师也应在中国特色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逐步创建适应自己课堂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国际化教学模式。

“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寻历程,具有深刻科学内涵、重要的指导意义和鼓舞作用。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内涵、源泉和途径,必将进一步深化共识,凝聚力量,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陈翊.国际化课程和本土课程的比较及对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01):51-53.

[2]苏汾.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方式的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J].高教学坎,2017(10):85-88.

[3]彭芸.《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74-76.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

标签:;  ;  ;  ;  ;  ;  ;  ;  ;  ;  ;  

《微观经济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