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治疗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李格珍1,潘思维2

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治疗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李格珍1,潘思维2

1永州职院附属医院,2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6

【摘 要】目的:对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在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收治的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对患者实施随访,分析手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后20例患者经随访,末次随访显示有15例患者眼位为正位,占75%,5例患者术后眼位外观得到改善,不存在过矫情况。患者术前内转无异常,外转显示亢进,术后末次随访显示内转到位,外转有17例患者显示不足,有3例患者术后显示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显示患者单眼眼球运动与术后6周无显著差异,即术后6周患者眼球运动稳定。结论:对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患者实施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外斜视病情,部分患者可出现外转轻度受限。

【关键词】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拮抗肌截短术;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

因单眼视觉障碍引起的外斜视,属于知觉性外斜视,患者偏斜情况严重,大多大于40°以上,且对主导眼实施斜视矫正术多数不依从。国内研究指出,对于偏斜-50°或者-25°以上的患者,属于大角度外斜视,临床上需要实施3-4条直肌斜视矫正术[1]。单纯于偏斜眼上实施常规手术,难以矫正。我院就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在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中的应用情况展开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收治的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8例。年龄范围为18-47(30.2±1.2)岁。术前偏斜角度为-75°到-110°,术前无运动障碍,经眼底照相显示,患者均无AV征等垂直肌肉异常情况。视力相对差眼最佳矫正视力为NLP到0.15。患者病因与视觉发育期存在形觉剥夺或者屈光参差,或者严重眼外伤病史有关。

1.2 方法

患者均实施常规检查,对患者实施裸眼视力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睫状肌麻痹眼光检查、屈光度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镜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内外旋,并对患者实施单眼眼球运动检查。

可固视患者通过对33厘米、5厘米的手电筒依次注视,并同时实施三棱镜以及交替遮盖,无法固视患者则对其进行三棱镜+角膜映光检查,并记录患者术前的眼位偏斜三棱镜度数。

患者均实施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术前对患者实施表面麻醉,并予以局部浸润麻醉,外直肌作PARKS切口,内直肌作角巩膜缘梯形切口,对患者肌间膜、节制韧带进行充分分离,离断需后徙直肌的肌腱,后徙保持与直肌止端平行,外直肌后徙9毫米到10毫米,在相应距离的浅层膜上缝合固定,结合术前三棱镜度数、剩余斜视度实施同眼拮抗肌截短术,同眼内直肌截短5毫米到8毫米,术中对缝线进行调整,直至眼位理想,将鼻侧多出的结膜去除,对结膜切口实施间断缝合,患者均实施单眼水平内外直肌手术,均未实施垂直眼外肌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眼位变化,并通过三棱镜以及交替遮盖或者三棱镜以及角膜映光对患者眼位进行检查,并记录。末次随访,患者眼位偏斜在10°以下的患者,则为正位,术后残余偏斜度在10°以上的患者,则为过矫或者欠矫。

术前术后对患者术眼内转时瞳孔内缘和上下泪小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外转时角膜缘颞侧与外眦角之间的距离。

2 结果

术后20例患者经随访,末次随访显示有15例患者眼位为正位,占75%,5例患者术后眼位外观得到改善,不存在过矫情况。患者术前内转无异常,外转显示亢进,亢进程度为+1到+3,术后末次随访显示内转到位,外转有17例患者显示不足,其中外转不足-1有14例,外转不足-2患者有3例,有3例患者术后显示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显示患者单眼眼球运动与术后6周无显著差异,即术后6周患者眼球运动稳定。

3 讨论

大角度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在临床上需要予以矫正,常见手术包括双眼多条直肌常规量分期手术或者一期手术、双眼对称的超常量后徙或者联合一眼拮抗肌截短术或者单眼的超常量一退一截术、直肌常规量后徙联合边缘错位切开术等[2-3]。研究指出,通过一期2条或者3条水平肌肉手术能够有效治疗大角度外斜视,且眼位正位满意,不需要实施分期手术。针对大角度直觉性外斜视患者在手术选择上,目前仍存在争议性[4]。

目前指出,大角度斜视患者实施单眼一退一截、双眼外直肌对称后徙或者双眼内直肌对称后徙,术后正位率无显著差异。而3条直肌手术与2条直肌手术的效果比较,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5-6]。针对大角度水平斜视,通过后徙直肌联合错缘切开术,能够使患者后徙肌力量减弱,使手术正位率提高。知觉性外斜视患者多数对视力好的眼上实施手术过于恐惧,这也使得单眼超常量手术受到推荐,该手术打破了传统外直肌后徙不得大于7毫米的局限[7]。过去认为,矫正共同性外斜视,超常量外直肌后徙在9毫米以上,可导致外转功能异常以及增加侧方注视非共同性的情况。我院研究得出,术后20例患者经随访,末次随访显示有15例患者眼位为正位,占75%,5例患者术后眼位外观得到改善,不存在过矫情况。患者术前内转无异常,外转显示亢进,术后末次随访显示内转到位,外转有17例患者显示不足,有3例患者术后显示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显示患者单眼眼球运动与术后6周无显著差异,即术后6周患者眼球运动稳定。

可见,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在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矫正效果理想,多数患者术后外转可受到轻微局限,对于双眼视觉具有恢复机会的患者,需要谨慎选择。

参考文献:

[1] Lau F H,Fan D S,Yip W W,et al. Surgical outcome of single-staged three horizontal muscles squint surgery for extra-large angle exotropia.[J]. Eye,2010,24(7):1171-1176.

[2] 乔翠芳.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在某些大角度外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J]. 包头医学,2010,34(4):216-217.

[3] Kim K E,Yang H K,Hwang J M. Comparison of long-term surgical outcomes of 2-muscle surgery in children with large-angle exotropia:bilateral vs unilateral.[J].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4,157(6):1214-1220.e2.

[4] 杨丽坤,李宁东,YangLikun,等. 外直肌超长量后徙术治疗大角度外斜视的疗效评价[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5):438-442.

[5] 陈彦茹,张俊华,翁景宁,等.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固定在知觉性外斜视手术中的应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12):1213-1216.

[6] 杜玲芳,何芳. 超常量后徙并直肌移位术在治疗重度外斜视合并 DVD 中的体会[J]. 临床眼科杂志,2016,24(5):436-437.

[7] 魏艳飞,陈金卯,陈霞琳,等. 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治疗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的临床疗效分析[J]. 眼科新进展,2016,36(9):860-862.

论文作者:李格珍1,潘思维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拮抗肌截短术治疗大角度知觉性外斜视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李格珍1,潘思维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