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设计论文_蔡玉萍

简析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设计论文_蔡玉萍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00

摘要:在低碳和谐生态城市设计过程中应始终以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注重低碳经济下的城市交通、绿色建筑及生态模式的规划设计,为低碳和谐生态城市的构建奠定坚持的基础,助推城市走向低碳、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本文结合低碳经济下的城市发展特点,探讨了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设计

引言

低碳经济就是要降低能源消耗量,降低大气排放量,降低污染率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其实就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使不可再生能源成为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能力,也起到了给城市环境净化的作用,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一、低碳城市规划概述

低碳城市规划,其出发点是以城市的基本布局、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城市建筑的空间分布为出发点,把构建低碳城市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同时,对城市的规划,包括基本用地、交通设施等一系列的都要进行正确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以便形成一个和自然融为一体、可持续发展的低能耗、低排放的城市。低碳城市的出现,是我国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为了能有效的解决由于城市化而引发的气候和能源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低碳城市规划是以实现低碳城市为首要目标,把低碳作为城市规划的方向标,为更好、更快的实现低碳城市作出规划。它们都是低碳时期的产物,然而低碳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模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低碳经济下的城市发展特点

2.1循环经济

经济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并且与时代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强调的是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改变传统的单一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实现对废旧资源的重新利用。循环经济具有能源利用低,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特点,在经济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够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这样可以把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下各种资源都具有理论意义上的可再生性,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每种资源都具有其特殊性,并且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人类可以不断提高现阶段的资源利用率,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就其本质而言,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尽可能的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而且还要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原有的生产环境进行调整,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要减少甚至避免在各项经济活动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积极作用十分明显。

三、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3.1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墓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2低碳交通规划

在城市交通中,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是市民日常生活中最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人均碳排放量与私人汽车出行有5到10倍的差距,公交的节能减排优势凸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公共交通系统一方面自身占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会促进城市土地的高容量利用,可以控制城市的低密度扩展。

城市的交通规划包括城市交通系统的硬件设施规划和交通政策规划两部分。城市交通中的硬件设施是城市交通的载体,低碳交通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城市规划中不仅要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专用道等节能高效的交通设施,同时还应对以电能、氢能为动力的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加以研究,以便与其发展同步安排城市空间,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其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除了硬件设施的规划安排,还应加强城市交通政策规划的研究与落实,如如何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否限制私家车发展等。

3.3低碳经济下的城市用地布局

低碳经济下的城市用地布局不仅是构建城市用地模式的主要元素,也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所在。那么如何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又不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呢?鉴于城市功能分区过分明显导致城市魅力缺失的弊端,笔者认为设计功能混合、集约利用城市用地模式,其规划与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混合利用土地,有效预防大面积建设单一功能区引发的“孤独效应”;二是就业与居住分布均衡,有效减少“钟摆式”交通引发的污染和能力;三是科学规范开发时序,确保开发计划得到有效的利用,处于开发进程中的项目应预防“贪大求全”以放缓建设速率;四是分期开发城市,并建立科学规范的分期开发计划书,对每阶段开发目标进行确定,且在初期达成混合使用意向,并随着开发进程的推进对初期混合使用意向进行合理地调节;五是加强城市土地的利用,并致力现有城市的充填式发展;六是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步伐,促进空间立体化的城市建设发展。

3.4低碳经济下的城市水环境规划

3.4.1雨水的利用

雨水的利用一般需要经过收集、存贮、净化、利用四道工序。因而在收集雨水之前,就应确保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良好,经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只需进行过滤处理就能用于城市绿地的浇灌、观赏水景的建设路面的冲刷、洗车、冲便池,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节省水费。

3.4.2“中水”的回收与利用

“中水”就是经过处理过后的生活污水与城市污水与一定水质标准相符,能用于保洁、洗车、浇灌等用途的非饮用水。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因而为了打造生态节水型城市,就应引中水入城市,并进行双路供水。几乎与雨水的作用一样,且能多次重复使用,在节约大量水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量,从而为城市的低碳生态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3.5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形成低碳产业链

城市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建设,工业发展体现了该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觑的破坏。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形成低碳产业链对城市的低碳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的创新,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低污染﹑零排放的效果,实现产业的多层次发展。同时城市应该考虑到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努力实现低碳城市的打造。

四、结语

低碳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它以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发展绿色交通和建筑,引导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向“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绿化和从基本的城市规划基础做起,作为大有前途的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新型能源必须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上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余猛,吕斌.低碳经济与城市规划变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2]王萌杰.浅谈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低碳经济[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3]杨小京.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探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

论文作者:蔡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简析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设计论文_蔡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