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论文_夏安会

关于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论文_夏安会

夏安会(四川省天全县新华乡第一中心小学 四川 天全 625500)

摘要:开放式教学方法指导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只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并灵活运用生成法、活动法、空间法、提问法与小组合作法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方法;使用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044-01

开放式教学方法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组织教学的方式与手段。它是指导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其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动地位,学生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主动学习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并灵活运用了生成法、活动法、空间法、提问法与小组合作法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法都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中,有时可以单独使用,有时可以综合使用。

1开放教育思想,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就课堂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来看,进一步树立新的质量观、价值观、教学观至关重要。只有从封闭的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在价值观上,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内在价值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观上,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2开放教学目标,着眼学生整体的素质化

开放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的理念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我们把开放的教学目标分为显性与隐性两部分,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为显性目标,看不见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隐性目标。我们还把开放的教学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把每堂课的“双基”定为短期目标,把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定为长期目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短期的、可检测的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显性与隐性、短期与长期、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目标。

3开放师生关系,体现教学气氛的民主化

实施开放式的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是要纠正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师道尊严”,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教师只有语言亲切友善、态度和蔼可亲,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能信任你,才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学习中,和你一起探讨、交流和研究数学问题。同时,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主动地探索求知,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的气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开放式教学。

4开放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已愈显重要。开放式教学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教学社会生活化”。努力设计开放性的内容,理性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用活例题,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实施开放式教学,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生活实际,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时事新闻、民富国强的实例等作为新知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运用书本例题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社会生活化。

4.2联系现实,体现生活内容数学化

引用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予以解决,把知识灵活运用到摸得着、看得见、听得到的生活实际中去,实现社会生活内容的数学化。

4.3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学有所用、会学能用的数学本领

通过学生融入社会亲身调查、综合实践、实际应用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学习的本领,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5开放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必须贯彻开放性的教学原则。

5.1开放教学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放教学手段,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现教学的创新,这是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更是优化教学过程、成功实施开放教学的重要表现。我们充分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并连接Internet,利用网络资源的声、色、艺、动画等功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的网络化。另外,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采用动手实践、实际操作、研究讨论、实验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内自主探索、自我发现、合作研究。

5.2开放学习形式

开放的学习形式是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我们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把“秧田式”的学习座位改为“圆桌型”、“马蹄形’’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便于学生合作交流;开放教学空间,倡导课堂教学以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学习形式,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同时,在教学环境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努力营造出了自由的民主的氛围,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成功地实施了开放式课堂教学。

6开放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化

思维本身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身处教室,但能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异想天开。但封闭式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只要求记忆、再记忆,学生在课堂上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被统一的标准答案所扼杀。开放思维空间,我们一改过去的“问答式”的教学为“学问式”的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同时,教学思维空间的开放,给了学生以充分想象的自由。在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搜索和整理的材料,去编一编、想一想、理一理、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到哪些数学结论……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俞亚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4:45.

[2]李安.有关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祖国:建设版,2014(8):164.

[3]谢妍.关于小学数学开放型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J].教育界,2011(9):136.

论文作者:夏安会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论文_夏安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