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吴宏洲论文_吴宏洲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动力。与此同时,为了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工民建工程面临的标准和要求也更加严格。混凝土是工民建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施工材料,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切实地影响着工民建工程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成为了现在很火的产业,虽然人们购房需求增加了,但是对于房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在很多建筑采用的都是传统方法,传统方法只有不断的改变才能满足现在建筑要求,从而能保障施工的结构质量安全。

1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成因

1.1材料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及一些气泡组成的多相非均匀复合材料。由于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差异,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产生粘着细微裂缝,包括骨料与水泥浆粘结面上裂缝、水泥浆裂缝和骨料自身裂缝。这些裂缝呈现不规则分布,一般情况下不贯通。微观裂缝的存在是材料固有的物理性质,是不可以避免的。混凝土构件在使用过程中,钢筋和混凝土协同工作,二者的弹性模量不同,导致变形不同步。如果混凝土承受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这些细微裂缝会相互贯通,裂缝宽度迅速增大,当裂缝宽度超过0.05mm时,便产生了肉眼可以看见的宏观裂缝。

1.2荷载因素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完成之后,由于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由于外部荷载压力会对混凝土结构形成不同程度的应力作用,如果结构长期处于一种不均匀性应力作用下,随着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建筑结构当中会出现不良的混凝土裂缝。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结构裂缝问题和建筑结构的动静荷载以及应力影响有着密切的关联。

1.3温度因素

依照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混凝土材料的使用过程中,线性膨胀系数大小为1×10-5/℃,当混凝土材料的内外温差相对较大的情况下,经常会产生外部应力的变化。随着应力大小的不断上涨会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大小超过混凝土的整体抗拉极限强度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裂缝。通过分析混凝土结构构件当中的摩擦系数大小,建筑结构的尺寸大小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等相关因素,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外部环境温度的不断上涨,混凝土结构当中所含有的水分会不断蒸发,引起混凝土浇筑时坍落度太低,进而混凝土结构会出现不良的收缩裂缝问题,如果在外界没有补充充分的水分条件下裂缝问题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2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措施

2.1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

严格控制缓凝土材料质量,包括水泥、沙子、添加剂等,这些材料都要提前做好质量检查,符合标准之后在托运到施工现场。饮用水均可以满足混凝土搅拌要求,但不得使用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海水。石料选择中,以碎石、卵石为主,砂石选择人工砂、中粗砂,结合混凝土标号,控制砂石含泥量。水泥选择要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大体积混凝土对水泥要求较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外加剂选择要满足《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标准,合理挑选外加剂,从而有效降低水泥的水化热(表1)。

图1混凝土材料配合比

2.2裂缝问题处理技术

2.2.1结构加固技术

在工民建项目建设中,如果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可以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加固时,首先在工程结构四周安设加固工作所需要的支撑点,加设预应力钢筋,然后有效的修补混凝土裂缝。采用有效的结构加固方法解决施工裂缝问题,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性能,促使工民建项目工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最大程度上增长工民建项目的使用年限。

2.2.2灌浆处理技术

灌浆处理技术是房屋裂缝处理中最为常见的一项技术。任何裂缝问题都可以依靠灌浆技术进行处理,在操作处理上来说,操作手段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原材料容易提取,加之灌浆后裂缝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因此灌浆技术较为常见。灌浆处理技术的材料较为常见,加之没有高要求的材料配比,对于技术要求不高,该技术使用人员较多。灌浆处理技术从整体上只需要水泥来填补裂缝,而且无论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还是养护环节出现的裂缝都可以采用灌浆技术完成,这样不仅能够注意要施工的细节,还可以避免传统的修补技术。

2.2.3外观修补技术

在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下,外观修补办法比较适用于范围小、而且不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只是影响外观的裂缝问题,外观修补法技术简单容易操作,只是采用有效办法对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表层处理,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没有作用。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都是利用修补材料对混凝土结构的外部进行粘贴,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粘贴修补时,要参考混凝土结构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最为使用的修补材料进行裂缝修复,消除裂缝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2.2.4结构强补处理技术

结构强补处理技术也较为常见,此技术主要是采用混凝土进行裂缝填补。建筑结构在施工完成后,后期使用人员可能使用时超过结构承载力,加之结构经过时间后会出现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裂缝程度较大还会面临房屋结构出现严重问题。结构强补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结构性裂缝对于裂缝结构进行清理,对于阻碍结构以及有损坏的地方进行二次修补,注入新的混凝土加强结构,最终确保混凝土起到修补裂缝的作用。结构强补处理技术针对性较强,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结构产生的裂缝损失。

2.2.5表面处理技术

工民建结构由于前期施工中出现的失误以及房屋受内外力的作用会出现很多肉眼可见的裂缝。这种裂缝对于工民建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样并不美观。修护人员可以使用特有的树脂材料对于墙体裂缝进行修护,起到修复裂缝的作用。

2.3保水养护

在混凝土初期养护中,要重点做好保水措施,该环节要确保温度足够适宜,一方面要避免温度、湿度造成混凝土应力变形,减少混凝土的冷缩、干缩;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水泥的水热化作用持续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抗裂性。通常情况下,新浇筑混凝土的水分含量可以满足水泥水化要求,但考虑到水分蒸发、水分分散等会影响水泥水化,此时混凝土表面会直接受到影响,所以要在浇筑完成后做好保水工作。定期向混凝土表面喷水,减少干缩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量。

结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工程作为一项民生项目,与各项社会生产建设间有密切联系。目前工民建混凝土裂缝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比较复杂,与其自身特性有关,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施工单位要根据不同情况制订针对性解决方案,深入探究引起混凝土裂缝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预防手段,严格控制工民建混凝土浇筑温度,做好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为促进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裂纹预防技术水平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锐.浅析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纹预防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25):25-26.

[2]李传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策略分析[J/OL].河南建材,2019(6):264,267

[3]马洪越.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33):87.

[4]张家莉.试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中国标准化,2019(20):23-24.

[5]赵大军.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控制处理[J].建筑·建材·装饰,2019(5):103,190.

论文作者:吴宏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吴宏洲论文_吴宏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