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宗爱芬

抗心律失常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宗爱芬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256400)

摘要: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可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 两类,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复杂,临床上以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最为常见。多年来,我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律失常积累了一些临床体会,对高血压伴发快速心律失常;冠心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糖尿病伴发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等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多数都取得很好疗效,大量病例证明中药稳心颗粒、益心复脉颗粒等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给予中药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心律失常、稳心颗粒、益心复脉颗粒,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253-02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可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两类。缓慢型心律失常一般用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药物治疗,严重者安装(临时)永久起搏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复杂,它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速、室性早搏、室速及心室颤动等,临床上以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多年来,我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律失常,积累了一些临床体会:

1 常见抗心律失常中药在治疗中的选择

1.1高血压伴有快速心律失常

遵循个体化选择降压药原则外,一般首选:B受体阻滞剂,因这类药即可降压,又可减慢心率,结合稳心颗粒,临床起到很好治疗效果。稳心颗粒中含有5种中药:

党参:有益气强心,活血化瘀的作用。

黄精:强心作用。

三七:增加心功能,降低氧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琥珀:强心安神,利水消肿。

甘松: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室性心律的抑制作用比奎尼丁强。

临床实践中,这组用药,治疗约近百例,临床疗效都很好,有的患者长期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1.2 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由于心肌缺血,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以频发室早二联律、三联律,严重可出现RonT,易出现室速、室颤,对这样的病人,除积极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外,要积极抗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塞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要给“利多卡因”静点,病情平稳后,可加服用“益心复脉颗粒”,对同时伴有心功不全的病人疗效更佳,根据病情,也可加服:“稳心颗粒”,因二者均有益气养阴、活血之功效。

益心复脉颗粒含:

生晒参、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川芎等。

1.3 糖尿病伴心律失常的中药选择

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常伴有各种心律失常,临以气阴两虚兼心血瘀阻多见。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理气化瘀宁心复脉之功效,与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多见的气阴两虚兼血瘀症型吻合,在积极控糖的治疗下,加用稳心颗粒或益心复脉颗粒,都可取得良好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

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中药治疗凸显优势,因可用于抗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比较少且其副作用都比较大,阿托品可引起眼压增高,(青光眼禁用)、体温增高、尿潴留等,故用于老年病人不太合适(老年人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病率较高);异丙基肾上腺素有三正作用(激动B1受体、、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传导加速,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故心肌梗塞病人(心脏下壁梗塞多见),出现缓慢心律失常,这种病人在基层暂无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条件下可应,可用中药“益心复脉颗粒”,此外,“宁心宝”(主要成分:虫草头孢菌粉)也可应用。

2 中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我在临床工作中,对阵发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多由冠心病引发)、室性早搏(多由心肌炎、冠心病引发)的心律失常病人,应用抗心律失常西药与稳心颗粒、益心复脉颗粒等中药实行个体化治疗,大多数病人心律失常得以缓解。我共观察78例患者(冠心病48例、心肌炎16例、心血管神经症8例、其他6例)这些病人特点:心功能Ⅱ~Ⅲ级,【1】阵发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心室率<110次/分;心电图:室性早搏<5次/分,无明显XTT改变,无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血离子正常。根据病人个体差异,美托洛尔12.5毫克,每日2次,口服。(心率<50次禁用),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及病人心率调整药量,同时选稳心颗粒、益心复脉颗粒之一联合应用,经过临床观察,结论如下:

2.1、对冠心病永久性房颤(无明显心功不全)、心血管神经症伴发室性早搏:稳心颗粒联合B受体阻滞剂疗效较显著。

2.2、对心肌炎伴发频发室性早搏,益心复脉颗粒疗效较显著,扩张性心肌病出现的室性早搏同时应用辅酶Q10疗效更佳。

2.3、对心室率<60次/分的房颤伴室性早搏,益心复脉颗粒疗效显著。

2.4、对冠心病心梗后出现的室性早搏,益心复脉颗粒、稳心颗粒均有效,可根据个体化情况选择用药。

3、 长期应用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优势(药物成分优势)【2】

随着用药安全日趋得到重视,抗心律失常西药在安全性方面显露出严重缺憾,目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的天平已向中药倾斜。现已确定多种抗心律失常中药或中药组方的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苯羟胺类:如麻黄素;

托烷类:例:阿托品、东莨菪碱;

喹啉类:奎尼丁:

吲哚类:利血平;

呤类:例:茶碱。

强心甙类:例:地高辛,西地兰、洋地黄毒甙

黄酮类:例:芦丁;舒血宁等

皂苷类:例:三七等

香豆素类:例:华法林等

挥发油类:薄荷等

3、2、临床中抗心律失常中药的应用优势:(药物疗效优势)

3.2.1、中药组合,珠联璧合,从人体各个角度去治疗,起到平衡心脏电生理功效,维护心脏各项功能,由于这些中药大多数是天然药物,而不是化学合成药物,安全性有着天然优势。

3.2.2、中药治本,西药治标,标本兼治,疗效更佳,如:快速心房纤颤病人, 应用“西地兰”注射后 病情稳定后就需要“稳心颗粒”长期维持治疗,我观察过近百例患者(阵发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等)治疗效果都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定期检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

3.2.3、中药的组合优于西药

每一个西药基本是治疗某一种心律失常,即使是广谱的胺碘酮、普罗帕酮也有一定副作用和使用禁忌症,中药的优势是:它本身就是君臣佐史,各司其职,发挥着各药的药理作用,起到联合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这一点,任何西药不能与其比拟,沉淀于几千年的中医理论与中医实践都给予中药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建安,内科学【M】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163

[2] 郭继鸿《抗心律失常新进展》2010 年,392

论文作者:宗爱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抗心律失常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宗爱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