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方向,小马知道方向_亲子成长论文

确定方向,小马知道方向_亲子成长论文

辨知方位,小马识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马论文,方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老师这样说

随着孩子步入一年级,作为新生的家长们开始有了新的烦恼:以前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可以将孩子送进教室,即使送到幼儿园门口也会有老师带着孩子进教室;可现在孩子上小学了,却要求自己找到教室。孩子会不会迷路?进入校门后他知道往哪走吗?找不着教室迟到了可怎么办?

一年级的老师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反映:上课铃响过后,总能看到几个孩子慌慌张张地在几个教室门口乱窜,有的孩子实在找不着了,只好站着等值班老师过来帮自己找到教室;有的孩子在上课途中出去上厕所,然后好久不见回来,原来是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刚才是从哪一间教室走出来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孩子对空间方位的认知体验不够,入学前习惯于被父母和老师牵引,一旦获得独立前行的自由,却又因为不能主动对新环境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比较,分不清这些看着相似、实则不同的教室之间具体的区别,于是难免就会迷路。

什么是方位认知?

方位认知是指人体对物体所处方向的感觉,如对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的感觉。

有人认为识别方位的能力是天生的,其实这是一种很复杂的综合表现,与个人的记忆力、空间感和掌握方向判断技巧的熟练程度有关联;而个体之间识别方位的差异则跟体力、脑力、心理和生理习惯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甚至还跟情绪有关系。

清晰的方位感,能够让孩子准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帮助他们判断这些人和事之间的联系与秩序。没有方位感,会让人从心理上感觉无所适从。

入学前孩子应对空间方位有哪些了解和练习?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成为识途小马?

从各年龄段幼儿的认识水平和发展特点来看,小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能够分清前后、上中下;中班的孩子以自身作参照,能够区分左右;大班孩子则可以辨认东西南北了。

另外,出于判断方位的经验需要,我们要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自然现象中隐藏的方位暗示。如太阳升起是东,落下是西;根据植物的趋光性可判断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干燥的一面是南等等。还需观察周边一些有特点的景点或是标志性建筑物,了解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标记所表示的意思,并寻找它们与孩子生活之间的关联之处,从而帮助孩子在脑海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GPS导航系统。

1.知识储备

家庭生活、外出购物,都是帮助孩子储备方位知识的良好时机。

1.参与物品整理。孩子在父母的建议下整理图书、玩具和其他家居物品,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物品摆放的具体位置,然后由孩子有秩序地进行摆放。比如把不同季节的鞋子收放在鞋柜中相应的位置,每个人的内衣袜子收在不同层面的抽屉等等。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对方位的认识和感受。

2.以东南西北指示方位。大班的孩子对上下、前后、左右都能正确辨认,但对东南西北却不太了解。因此父母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凡是涉及到方位的,不说上下左右,而是以东南西北来示意孩子,日积月累,孩子对东南西北的认识和感知就得到了很好的强化,越来越熟练。

3.外出看标志。标志包括以图或文示意的标记,以及标志性的建筑等。走出门来,和孩子一起看自己家楼面上写着的住址、路口的路牌,往前走时,让孩子说一说经过各条路的路牌,路口转角处最有特色的建筑、最亮眼的植物或广告牌;到达商场,让孩子按照悬挂的挂牌和标识,带领自己去找需要购买物品的专柜、洗手间等等。回程中亦是如此,几次三番,孩子就能从中产生方位的秩序感。

2.游戏巩固

亲子游戏帮助孩子形成方位意识,简便易行。以下介绍两例供家长参考。

1.找娃娃。这一游戏适合中大班的孩子,难度不是很大,但趣味性较强。

材料:蒙眼布、布娃娃各一。

玩法一:孩子戴上蒙眼布,站在客厅中间。家长把布娃娃放在离孩子有一定距离的架子上,然后以前进后退、左右上下等语言提示孩子,帮助他取到布娃娃。

玩法二:孩子戴上蒙眼布,站在客厅中间。家长将布娃娃藏在某个房间的角落处。孩子取下蒙眼布,根据家长提示的前进后退的路线、东南西北的房间位置、上下左右角落处来寻找布娃娃。

2.方位棋。这一游戏适合大班的孩子,初步掌握看地图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材料:象棋子(上面分别贴有动物图片和它们喜爱的食物)、棋盘、指示条若干(即纸条上写有类似“北2—西3—南1—东2—”的文字)。

玩法一:找错。将食物放入棋盘内任意一格中。以棋盘对角两格为起点,两人各执一动物棋,根据指示条的指示将动物挪向前,并将其喜爱的食物搬到动物最后落下的一格中。快者胜。

玩法二:猜猜我是谁。先按一定线路设计指示条,食物棋放在终点。游戏开始时,动物棋暗扣在起点,两人根据指示条挪棋,准确挪到食物处后,根据食物猜出动物的名称,并翻开棋子验证对错。快者胜。

3.实战演练

从家门口出发到幼儿园,再从幼儿园回家,这条路,孩子已经往返了不知多少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可能对路的名称、对路旁的建筑和某些标志性事物出现的秩序不是十分有把握。进入大班以后,家长有必要和孩子一起步行回家,沿途仔细看一看、记一记,究竟一路上经过了哪些路口,每个路口的建筑物是什么,它的具体位置在路的哪一边,出门时经过的和回家时经过的在先后秩序上有什么不同,最后再用路线或场景再现的方式帮孩子作整理。

1.画地图。父母帮助孩子一起回顾上幼儿园走过的路线、方向等,然后以家为起点、幼儿园为终点,画地图。一开始可以简易些,经过多次观察后再逐步丰富,并配以文字和图画。

2.搭建社区。材料包括积木、瓶瓶罐罐、孩子的画(画一些有印象的建筑物等)、父母帮助孩子写的路牌等。事先将孩子的画贴在瓶瓶罐罐上,代表家附近的一些建筑物、景点、公用设施等,按照现实中的场景和方位一一摆放,积木则用以搭建场景中的亭台桥榭或道路。开始时以小区内为限,以后逐步扩大范围,最后可至整个社区到幼儿园。

3.公交小司机。完成以上的地图或社区场景再现后,再和孩子来玩一玩公交车的游戏。请孩子当公交车司机,开动小车从家门口出发,一站一停一报点,直到幼儿园门口,然后再原路返回。

通过这样一些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游戏演练之后,孩子的方位感就会逐步增强。当他们步入新的环境以后,也能主动关注周围的空间与事物,找准与自己相关的一切因素,并借助它们为导向,当好识途小马。

标签:;  ;  ;  ;  

确定方向,小马知道方向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