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空间形态:共享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论文_孔静仪

骑楼空间形态:共享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论文_孔静仪

南宁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水平提高和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居民对公共开放空间需求不断增加,但在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城市盈利空间与公共开放空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并已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骑楼是集商住和公共开放空间为一体的岭南特色建筑,是将盈利空间与公共开放空间共享共存的城市空间形式,可通过规划控制的方式,加强规划指标控制、空间管理、政策保障等,加大骑楼空间形态的推广利用,以期缓解城市盈利空间与公共开放空间之间矛盾。

关键词:骑楼 共享 公共开放空间

2017年5月2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黄奇帆在复旦大学专题讲座指出,2015年我国土地供应量从每年的800万亩下降到770万亩,2016年供应量为700万亩,2017年计划供应量为600万亩[1]。我国建设用地供应量减少,城市营利空间呈紧张状态,城市空间寸土寸金,但是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市民对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则越发强烈。提出了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的举措,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利用“共享”方式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当代城市建设用地恒定的情况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城市营利空间形成了此消彼涨的空间关系。以“共享”方式开放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无疑是解决这种矛盾的创新方式。

1骑楼空间形态建设困境

骑楼空间形态在上世纪初在曾很好地平衡了城市市政道路和城市发展用地紧张的需求,是南方地区公共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力量。但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以汽车出行替代步行出行,骑楼空间形态变成了城市空间的“鸡肋”——低矮地楼房、狭窄的道路,街道空间不能满足过往车流的需求,商业静态人流形成了道路堵点,于是骑楼空间形态不再能满足城市空间发展的需求,从而失去了城市生存空间。

2骑楼空间形态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

由于骑楼空间形态既可以解决通行问题又可以遮阳挡雨,同时又可以兼具商业特质等,在骑楼空间形态形成之后,各大城市开始纷纷推广建设骑楼公共开放空间,1878年香港制定的骑楼规则,1918年广州的都市改造计划到1923年上海的公馆马路柱廊章程[8],都是对骑楼公共空间进行探索利用。

骑楼空间形态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拥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特性外,同时还兼具了骑楼建筑形态的特性,道路空间与骑楼商业空间相互“交融”,相互共享空间,通过“共享”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价值。

3骑楼与公共开放空间的国内研究

在城市建设用地紧缺而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却又日益增长的形势下,深圳市、杭州市、温州市等多个城市近几年已经开始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系统研究,还制定了相关的公共空间系统规划,根据城市本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用的增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做法:深圳市提出了免费开放非独立占地的公共空间,杭州市提出了空间复合利用、增加等级较少的小公共开放空间等做法。

梧州“骑楼城”[3]、北海老城项目的骑楼街区保护利用实践中可以得出,要骑楼街区再次“繁荣”,关键还要解决“人”,特别是居民的需求问题,同时还需结合本地骑楼历史文化,发展骑楼“经济”。而海口市骑楼保护利用实践表明了,整体规划控制,调整用地使用情况、路网交通规划、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空间风貌等方式是骑楼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中可行的经验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以南宁市朝阳商圈骑楼空间形态规划设计为例

本文以南宁市朝阳商圈为例,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的目的是拟通过对该空间进行规划控制研究,以解决该区域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存在的“度、量”问题,以建设骑楼公共开放空间的方式,为南宁市朝阳商圈共享出更多的、适合南宁市本土气候和文化历史的城市特色公共开放空间。而本人曾参与编修的《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策划及城市设计》[4]2016年5月12日,获市人民政府批复。对南宁市朝阳商圈范围内的“三街两巷”(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金狮巷和银狮巷)明清时期历史街区赋予了“千年古城、百年商埠”的项目定位和发展策略,规划重现繁华邕州圩市骑楼景观,传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反映老南宁历史文脉。

4.1提高空间使用功能

朝阳商圈的现状空间格局混乱、空间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且现存的骑楼街部分已经丢失了骑楼的复合功能,需要通过整合研究范围内的土地使用规划情况,调整该片区的用地情况,使得该片区的空间使用功能达到集聚的效果,从而使得该片区的空间使用功能能够统筹规划安排,达到“1+1>2”的效果。同时合理调整各地块规划形式,使空间功能更为流畅,空间使用率更高。通过调整现状用地土地利用情况,拟将现状空间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购物、通行于一身骑楼公共开放空间,以提升城市空间使用功能,最终实现项目空间“盈利”及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共享使用目的。

4.2增加空间活力、动力

南宁市朝阳商圈是南宁市人流、物流、车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人气非常旺盛,但是交通系统混乱,人流、车流相互影响,导致空间呈现拥挤的状态,加上现状业态层次较低,空间环境和空间质量都不高,使得整个空间活力、动力显得相对较弱。为了增强骑楼公共开放空间的活力和动力,拟通过调整研究范围内的交通系统进行规划调整,为研究范围空间提高一个高质量的慢行交通系统空间,同时严格控制研究范围内的业态分布和商家进驻,以提高骑楼公共开放空间的活力和动力。

4.3塑造城市特色

南宁骑楼大部分的民居还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不仅体现了南宁传统生活习俗,更是传统民居社会氛围的延续。但是研究范围现状骑楼风格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建筑风格、建设维护管理标准,导致该片区的空间风貌呈现多样化,空间视觉环境较差的情况。为了塑造具有南宁市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本章拟通过空间风貌分区控制指导的方式,对沿街立面风格、街区内部风格等进行控制,使得该城市空间具有南宁市自身的文化特色,使得骑楼公共开放空间更具有秩序性和统一性。

4.4传承历史文化

南宁市朝阳商圈聚集了南宁市的历史文化遗址,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是南宁市保留骑楼建筑最为完好的区域。但是由于南宁市政府、商家及个人对于骑楼建筑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部分骑楼建筑现状保存情况较差,部分骑楼建筑外立面多经改造,历史文化传承受阻。本章拟通过对南宁市的政策情况,结合海口市、梧州市等城市关于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更新、利用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城市形态空间往往是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规划控制下“自由生长”形成的。在全国供地紧张的大形势下,城市建成区成为影响着整个城市空间形态的关键,是城市空间更新的重点空间。骑楼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效组成部分,除了共享、公共、开放等主要城市空间特征外,还有着空间使用功能复合性、户外活动适用性、历史文化传承等特性,故骑楼建筑及骑楼街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成为岭南地区城市空间基因要素,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奇帆.关于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J].新闻通讯.2017

[2]孙倩.上海近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及其对公共空间的影响[D].上海:同济大学,2008

[3]梧州市住建委.梧州市骑楼城规划设计[Z].2002

[4]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策划及城市设计[Z].2012

论文作者:孔静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骑楼空间形态:共享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论文_孔静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