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层次分析法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层次分析法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张一迪 ,姜明明

(辽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 要: 在建筑行业中,工程招标是最常见的承包方式,这项制度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应用,然而国内引进时间短暂,制度不够完善。要综合各方因素,选择最佳方案,以实现在招投标制度中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层次分析法就是一种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复杂抉择的数学分析模型,本文从工程招标制度出发,充分应用层次分析法,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招投标制度;建筑工程

0 引言

毋庸置疑,当前,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作用,而工程承包的最为主流的形式就是招投标制度。这项制度在国际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公平交易的形式。而我国推行这一制度还不到40年,因而整个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工程招标中的评标环节,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案例试验其可行性,希望能够对工程招标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目前与我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的医院有20余家,培养率达30.08%。学校还将临床实习与推荐就业有机结合,形成了以临床实习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实习就业一体化体系,与10多家单位建立校院联合就业基地。

1 工程招标制度

1.1 工程招标体制

这项制度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遵守一系列原则的基础之上,为投标方即承包工程的单位择优选择相应的物资提供、设计及建设等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招投标制度被引进后,我国就对这项制度做了长期的改革和完善,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中国的工程招标体制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不同。比如,在我国,管理招投标的机构是政府,政府参与度高,而西方国家的政府则不会涉及到具体的利益争夺之中,更多地是作为局外人进行监督。西方早已形成相当完善的招投标制度,而我国的相关制度还处于转型建设当中,仍然存在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考虑层次分析法在招投标工作的运用时,也要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再如,在西方,招投标制度之下,不仅有法律和道德约束招投标双方的行为,还有其他机构参与进来规范二者行为,比如银行、保险公司和行业协会等,一旦有不诚信的行为发生,就会影响其信用评级,不利于其申请贷款、保险以及进行再次的投标等服务。而在我国,缺乏完善的行业协会规范,在实际操作中,行业协会往往会成为竞争不公的工具,不利于工程招标的有序进行[1]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招标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法制基础和市场约束机制。

这里可以把下面这个公式中的CI(偏离一致性)作为检验一致性的指标(Consistency Index),即

1.2 工程招标程序

招标投标,其本质是服务于招标方的,目的是使其能够以最高的收益形式得到符合自己要求的物资、设计和工程等。

在对所有方案的准则这一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前,还需要将不同准则的不同重要性以数字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数字形式的属性标度。这里以1~9标度的定量指标为例。其转换方式如表1。

1.3 工程招标方法

招标的方式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公开招标。如果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招标,那么招标方需要将招标信息广而告之,可以在行业内部的公共平台上或者国家认可的专业网站上进行相关招标信息的公示,以吸引投标人申请。第二种是邀请招标。如果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招标,那么负责招标的单位必须要向符合招标要求的单位(其数量应在3个以上)发放投标邀请。此外,还可以选择议标和招标代理等方式,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2 层次分析法理论基础

层次分析法,也就是AHP法 (其全称为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数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这一方法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模型的建构,对大规模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思维过程模型化和数学化,从而辅助决策者在复杂的决策行为中找到最佳的方案,这一方法目前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地使用。

这一步骤主要是把影响决策的各种准则、元素等多方面的变量,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比如通常可以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方案层等,从而建立起一个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进行具体的决策[4]。如图1所示。

这一过程可以总结为如下3个步骤,现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2.1 确定分析层次

层次分析法主要的过程是:首先,将需要决策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具体操作是用几个抽象元素来表达这一复杂问题;其次,根据不同元素之间关系的远近,分成不同的小组,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就由此建立起来了;再次,将小组内部的元素互相进行比较,这里主要是为了确定在同一层次中不同元素的重要性大小以方便后续的分析;最后,结合上述的分析,进行综合的考量,最终决定方案的优先顺序关系。

图1 层次分析法示意图

表4的数据从客观的角度证实了POA听说教学模式的效果,表中数据是依据调查问卷从学习主体的角度阐述学习效果。在能否提高听力水平的维度上,70%的学生给出的是肯定的答案;高达85%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口语水平有很大提高;78%的学生认同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语言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和语言测试的结果完全吻合。

2.2 模式转换

在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准则指标的指向性问题。对于一个方案来说,成本是越低越好,因而这一指标是反向的;而收益则应当越高越好,因而这一指标是正向的。但是要将指标权重的计算以准确科学的数据表达出来,就还要引入AHP标度值,将数据转变成 “矩阵语言”。

工程招标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招标方要向主管部门进行提前备案,取得相应的资格;其次,确定招标方式后,在公共平台上发布招标公告或向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其数量≥3)发送邀请,并对这些投标方进行资格预审;再次,招标方要编制招标文件并将其发放给符合资质的投标方,投标方则按照其中规定的相关条款,进行公平竞争;最后,招标方则按照既定的要求,组织专家组对这些投标方进行综合评审,择优选取符合需要的投标方,并在公布中标结果后与之签订合同并备案[2]

表1 属性标度表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上一步骤中提到的各项代表属性的若干个指标,用数学方法表达出来,简而言之,就是转化成矩阵模式。其数学含义为:把所有备选的参考方案定义为一个方案的矩阵集,也就是A={A1,A2,…Am};并把这些方案的准则定义为一个准则的矩阵集,也就是B={B1B2,…Bm};还要将招标的单位对准则的要求程度定义为一个权重矢量,也就是w={w1,w2,…wm},其对应的准则这一指标的矩阵是:

2.3 检验一致性

林业技术推广与林业生产发展严重脱节,林业生态技术推广缺乏多元化的技术。另外,目前林业技术推广人员、设备和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整个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时代都非常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全面关注。目前,我国林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指导方针进行的。然而,在具体工作中,许多员工或相关人员过于注重个人利益,而没有充分重视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此外,还有一些技术人员自身素质低,工作责任心差,无法与林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时,林业生态整体发展需求的变化也是陌生的,这对制约林业生态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一方法运用到招投标的过程中,那么最高层—目标层就是要在各种投标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中间层—准则层就是考核各个投标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比如投标方的经验多少、水平高低及品质优劣等;最底层—指标层就是所有的投标方案,也就是所谓的方案层。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CI与矩阵的偏离一致性是成正比关系的。阶数n与最大特征值λmax也成正比关系,而两者的增大一定程度上会使得CI增大,也就是说矩阵的偏离一致性也会相应增大。反之同理。但这样的模型从实际运用来讲,不够科学合理,可靠性比较低。因此,在检验时,还要引入另一个指标,也就是随机一致性指标(Random Index),缩写为RI。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通过更深入的计算得到检验矩阵一致性的指标,这个指标通常称为一致性比率,即CR(Consistency Ratio)。CR是指CI与RI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刘丽芳心情复杂地按响了1502号房的门铃。门铃声格外清晰。欧阳锋坐在那没动。铃响第三遍的时候吕凌子起身走到防盗门边,从猫眼里见到了一位年龄与自己不相上下、身材也与自己差不多的陌生女人。吕凌子尚未将门完全拉开,刘丽芳已经闪进客厅。刘丽芳的突然到来让欧阳锋感到坐立不安,无所适从,厚嘴唇动了好几下,欲言又止。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财政部门责无旁贷。

CR是检验矩阵一致性的一个标准。如果它越小,那么矩阵的一致性越好。一般而言,当这一比值小于0.1时,就说明该判断矩阵符合满意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标准。否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计算。

3 结束语

在推行招投标制度以前,工程承包的问题都是由政府进行直接的分派,作为承包一方的企业,其实并没有丰富的信息来源,也就无所谓选择的问题。但是,伴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广泛使用,公开招标的项目越来越多,所有企业都能够借助若干条渠道获得自己想要的招标信息,再加上建筑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工程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脱颖而出,挖掘更为广阔的市场,关键就在于对投标项目的抉择。而要能够做出正确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决策,就离不开对于分析方法的选取。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可以综合多方面因素并将之数据化的分析机制,在这种条件下有极为广阔的运用前景,它可以对各种项目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在数据的支撑之下帮助决策者科学合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投标项目。同时,对于招标方来说,层次分析法也能帮助寻找最佳的投标方案,在最低成本的前提下找到最优质的方案,使招投标双方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靳松.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评标办法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2]张莹.层次分析法评标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国招标,2012(34):67-68.

[3]孙铭忆.层次分析法(AHP)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比较[J].中外企业家,2014(10):67-68.

[4]何芙蓉.层次分析法在施工招投标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872(2019)11-0159-02

作者简介: 张一迪(1987—),女,辽宁锦州人,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标签:;  ;  ;  ;  

浅析层次分析法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