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枪射击心技合一训练研究论文_上官祖厚

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 广东广州 510440

摘要:文章开题阐述了手枪射击训练的技术特点,指明了心理干预在组织手枪射击训练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如何开展手枪射击心技合一训练提出了“四个相结合”的组训模式。

关键词:手枪射击,心技合一,训练

手枪射击训练通常有据枪瞄准射击练习、扳机击发技术训练2种组训模式。教练员在组训过程中会穿插射击体会练习、阶段性训练考核、课内评比竞赛等各种训练手段,用以巩固提升受训对象的训练效果。

一、手枪射击训练的技术特点

在日常组训过程中,手枪射击动作要领是一种无依托式悬臂据枪射击瞄准方式,射击重心较射手身体重心前移,受力方式仅靠手臂肩关节支撑。从物理学角度看,在手枪握力不变的情况下,径向矢量(即手臂长度)增长,力矩增长,将导致手枪据枪瞄准时枪身的纵向垂直稳定性和横向方向稳定性都不如步枪等长枪射击稳定性好,而据枪稳定性又是直接影响射手“三点一线”瞄准精确度的重要因素。从数理学角度看,手枪体积小,瞄准基线短,在校正准星和缺口平证关系时,由三角形相似原理可以得出,基线越短,弹着点在目标靶上的落点偏差就越大,在50m的有效射程内,往往射手瞄准时0.1mm的误差在靶纸上的弹着点就会放大至少100倍以上,导致脱靶。从手枪原理认知角度上看,在射击训练过程中,由于手枪自重一般都小于扳机拉力,射击击发时射手会下意识地出现用力不均、猛扣扳机的现象,破坏静态环境下的空枪瞄准时的平证关系,较步枪射击容易产生脱靶现象。

表1 常用军用枪械口径、自重和扳机拉力数据表

二、手枪射击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轻武器射击》教材中对手枪射击的心理训练专门作了说明:实弹射击心理训练是结合射击课目的特点和技战术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专门对射手射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弹性调节的训练过程。通过射击心理训练,确使射手能够合理地、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为精确完成射击任务奠定基础。从技术实践来看,手枪射击不同于步枪射击,无依托、瞄准基础短、上靶困难等一系列实际情况均使得手枪射击受心理因素影响大。主要有两方面问题,在心理干预时需要着重关注:一是客观现实引发的心理波动。军用手枪的子弹口径较大,等同于步枪或大于步枪口径(见上表),装药量足、射击威力大,后坐力强,枪口上跳明显,在弹药出枪口瞬间时射手极易产生提前反应,比如闭眼、耸肩、手腕下垂、猛扣扳机等下意识习惯性动作,严重时可导致射手动作紊乱影响整个射击过程。二是主动情绪引发的心理波动。实弹射击是一项极为严肃、规范的训练活动,每次击发过程都是一次情绪的自我控制。可以说,每一名射手在进行射击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尤其是如果身边有领导、同事观看时心理压力会更大,从医学上讲,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通的,心理上的紧张会引发生理上的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手心出汗、肌肉颤抖等潜在行为,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手枪在据枪无依托瞄准状态下的枪身晃动,从而造成的危机感又进一步加剧了心理紧张,形成的恶性循环会严重影响射手的射击成绩,这种情况下心理干预的作用就愈发明显了。

三、手枪射击心技合一训练模式的研究分析

一个完善的实弹射击教学训练体系应该包括3个部分内容: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是实现技战术训练目标的基础,而心理训练则是技战术训练能够得以发挥的关键所在。如何使两者“合二为一”,确保平时训练效果能在实战中得到有效发挥,则是本文“心技合一”探讨的重点。本质上讲,心理训练同技战术训练一样,都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水到渠成的过程。只有心理素质好了,才能在实战中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可能的复杂局面和干扰环境,而技战术水平的稳定发挥又能从多方面推动心理情绪的不断稳定,二者相辅相成。

(一)心理认知与射击技术相结合。心理认知是对外在行为的一种内化活动。就射击训练而言,平时射击规范动作的长期练习在由量到质的积累过程中就会形成内化,从空枪预习到有意识动作、再到本能活动,手碰到枪,就会不假思索形成正确的握枪动作和据枪瞄准姿势。这有赖于平时大量的空枪预习,在每一次预习动作完成之时,在射手的大脑皮层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心理暗示,从而固化规范的射击动作。因此,通过不断对正确要领的肯定和对错误动作的否定,进行强化训练,加速射击动作的定型过程,促使其“自动化”地运用射击动作于实弹射击中,增强射手的自信心。

(二)自我对话与射击技术相结合。自我对话在心理训练中是一种心理暗示的自我催眠,通过自我对话给自己以心理疏导和强化。该种模式对于那种临阵怯场或者曾在实战中受到重大挫折的射手有明显作用,可以通给自己以不间断的肯定和鼓励暗示,以此消除“心理定势”“思维固化”对射击动作的影响。这种方式一般在平时训练中同步展开,以不断地暗示自己“我能行”“没问题”展开,辅以默念各种动作要领转移心理注意力,培养自我对话技能,形成积极的思维定势和思考策略,来调整射击时的心理状态。

(三)心理模拟与射击技术相结合。心理模拟就是在平时训练中自我模拟和制造紧张氛围,增加刺激反应,使射手逐步适应这种应激环境。例如在空枪预习中加入各种吵杂环境,或突然在射手边上做出各种突然表现,人为制造干扰,以此来使射手习惯调节自己的意识行为,使情绪主导来调整注意力的绝对集中和相对分散转移。另外,从试验数据来看,射手在实弹射击时,心率一般在110次/分钟左右,也可在训练前适当增加的体能训练,待心率和射击心率吻合时,再组织技术型精准性射击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四)内心表象与射击技术相结合。内心表象指的是射手应对手枪射击时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动作实施后产生的声效后果有清晰的认知。从实践来看,子弹出枪口瞬间,枪机后坐、声响巨大等后果都会让射手下意识地形成扣腕、闭眼、沉肩等不规范动作,必然影响射击成绩。因此,射手必须对各个环节的射击动作产生的后果有一个准确的心理预判,才不会发生手忙脚乱。比如,子弹离开枪口,弹头在火药作用下高速向前移动,退壳机退弹壳,火药在枪膛内形成高爆产生爆音,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刻意的去抵制和控制发射时产生的枪响和后坐,应达到有意识瞄准、无意识击发的状态。

手枪射击训练是一项精度要求很高、动作要求很严的训练课目,不仅要求技术过硬,更要求心理过硬。心技合一的训练目的就是在手枪训练过程中介入心理干预过程,确保射手在射击的各个环节中能获得更好的认知指导、表象控制、心理暗示和注意力转移,从而有效提升射击精准度,为战时处理复杂战场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庆国.公安院校学员手枪射击心理干预训练研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7,19(6):78-81.

[2]张学玲,侯智涛.手枪射击训练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7(3):70-74.

论文作者:上官祖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  ;  ;  ;  ;  ;  ;  ;  

手枪射击心技合一训练研究论文_上官祖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