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规范化监管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的质量监管工作中,部分监管单位在质量监管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亟待整改。基于此,针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监管;强化措施
引言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投资巨大,施工周期较长,工程建设涉及到多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因而整体上较为复杂。工程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运行项目,每一道施工程序,每一种建设材料,均可能对工程建设质量造成影响,最终形成质量隐患问题。工程质量监管,应在工作中消除影响因素,确保工程建设科学、严谨且合理的运行,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过关,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基本内容
1.1施工图纸审查
施工图纸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建筑工程全部的设计内容均能够体现在施工图纸内部,施工图纸的使用贯穿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为此质量监督人员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以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基本要求,仔细检查施工图纸中涉及到的细节问题,确保图纸内容的可行性以及经济合理性,保证图纸设计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一旦发现图纸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建议,便于设计单位修改。
1.2建筑材料质量监督
每一个建筑工程都需要大量用途不同种类各异的建筑材料才能进行施工,其中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也是决定建筑物整体质量是否达标的关键因素。相关材料质量监督工作中,相关监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每种建筑材料在进场时对其的质量进行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材料的品牌、规格、质量和所需的数量,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确保使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符合质量标准,防止因材料不符合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1.3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是企业进行质量监督的重要环节,在监督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在监督过程中,监督人员应当以设计图纸的要求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特定的设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合理。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材料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为此需要加强材料质量检验,重点将检测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品牌等内容送具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符合设计要求。在工程施工每道工序完成后,多个部门需要进行必要现场的验收,确保工程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4工程质量验收
在项目工程完工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验收工作,这也是工程质量监督的最后一步,施工单位、监管单位、设计单位、勘探单位、业主单位需要联合共同完成最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勘探的要求,符合国家的规范。
2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涉及内容复杂,企业为节省成本,会将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程进行承包,在选择承包商的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制定的标准不够合理,对承包单位的资质未进行严格的审核,有些属于挂靠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不到现场监督检查指导施工,导致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很多企业质量管理意义单薄,内部缺少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监督过程严重滞后。部分质量监督人员工作责任意识不足,在施工完成后资料没有及时跟进,缺少科学完善的数据分析,造成了施工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严重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监督措施
3.1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在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体系期间,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完善有关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法规,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促使法律制定内容符合当地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其次,地方政府应充分将全国适用施工标准法律内容进行细化,提升其在施工现场质量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效率,严惩施工期间存在的不规范施工问题责任人,通过令行禁止达到工程质量监制目标。最后,建筑企业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监督管控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3.2提升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能否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有的效果,关键在于开展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的高低,所以,监督单位一定要加强人员素质水平方面的培训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训机制,经常对单位中的监理人员做思想修养方面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培训,以保证所有的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规范条例和操作方法都牢牢掌握,并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施工中的具体事项相结合。只有每个监管人员都提升个人素质和自律能力,才能让整体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具有公正、公平与真实性。
3.3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
建筑工程需要使用大量施工材料,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为此企业需要加强施工材料监督管理。依据材料的标准规范要求,在材料进场前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验,避免设备和材料因素影响工程质量。对于各类混合型材料需要在配制的过程中严格监督,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地基施工是建筑施工的基础环节,目前主要采用的施工模式包括摩擦型和端承型,端承型主要是指利用端庄侧向阻力承载建筑垂直方向产生的负载。摩擦型主要是指利用柱磨阻承载垂直方向的负载。同时,大部分建筑工程采用灌注桩的模式,在施工现场利用机械设备进行钻孔,也可以通过人力挖掘或钢管挤土的方式,将桩孔设置在地基中,灌注混凝土,放置钢筋笼。地基施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固,施工过程专业性比较强,为此需要加强各个操作环节的质量控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测部门,确保地基质量达到标准。混凝土施工质量也是重点的监督内容,目前采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主要包括预制法和现场浇筑法,现场浇筑法需要在混凝土材料配置完成后及时浇筑,也是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浇筑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准确称量原材料质量,将适量的外加剂和水共同搅拌。浇筑前,在内侧模板涂抹隔离剂,确保混凝土板边和板角的整体强度。在抹灰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外加剂、粘稠度、砂浆混合比例合理控制,抹灰前期铺设金属网结构,清理后洒水,保持湿润和清洁。仔细检查抹灰作业面的门窗位置以及墙体牢固程度。另外,需要切实加强砌体质量控制,检查材料的配比和生产日期,监督施工过程,重点检测剪力墙、框架结构、墙体、转角等。
3.4优化现有建筑安全管理质量
现场施工期间,一方面要按照工程的施工要点进行施工方案规划。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必须提前针对作业现场的拟建位置、尺寸等原始资料进行审核确认。另一方面,施工现场中,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工程正式启动前设置相应的隔离围墙,固定出入口,定期将施工现场内制造的粉尘或生活垃圾清理出现场。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工程用电监管工作,要求每位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安全防护服装、工具,确保施工安全。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企业需要提高重视程度,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使企业在新时期取得经济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胡申启.安全生产下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强化建议探究[J].居舍,2019(06):123.
[2]刘娜娜.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17.
[3]何晓丽.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7,01:65.
论文作者:凌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质量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图纸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