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道路工程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对于道路桥梁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中,混凝土浇筑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了道路桥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然后就混凝土浇筑作业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路桥梁;混凝土;浇筑施工
引言
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非常多,而混凝土施工是其中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尤其是混凝土浇筑施工,对于是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必须明确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施工,以此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在进行道桥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核心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后期养护成本较低,且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承载力,它的抗压性能也相对较好,所以在道桥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一直广泛应用其中。由于混凝土的性能非常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应力的改变,可以长期性承受负载,因此,在道桥施工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但可以使道桥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还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混凝土的抗拉力不强
在道桥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其施工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在衡量混凝土质量时,不仅要看它的抗拉力如何,还要进行综合评定。混凝土一般是由碎石、水泥与水组成,通过专业的机械设备均匀搅拌而成,在硬化后成为最终材料。随着道桥工程的施工建设,混凝土会逐渐发生硬化,由于砂石和水泥本身有脆性,因此当混凝土受到外界因素与拉力影响时,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
2.2 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不好,容易发生变形
混凝土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在道桥施工过程中,如果外界温度与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差较大,混凝土内部结构会出现变形,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收缩现象。这种现象会使混凝土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应力,而混凝土具有抗拉强度,无法承受这种特定的应力,因此会产生温度裂缝。
2.3混凝土的耐久性相对较差
由于混凝土的自身特点所致,其抗侵蚀性能及抗冻性能表现都相对较差。尤其是当外界温度低于0℃时,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膨胀力会出现相应的增加,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人们常常看到的裂缝,就是混凝土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此外,由于混凝土自身的保护层相对比较薄弱,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混凝土会受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导致混凝土中的一部分钢筋被碳化,这样也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弱化了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为了提升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必须健全混凝土浇筑施工体系,这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针对施工地点展开检查,进行温度状况的测量,保持施工地点地面的清洁。这需要深入分析施工浇筑的结构状况,遵循合理的水泥沙比例配备方案,进行混凝土凝固时间的分析,进行各类施工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确保结构内部热量的完全散发,确保混凝土的正常性冷却。在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浇筑施工时间的控制,遵循科学性的施工规范,切实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3.1施工准备
(1)确保水泥质量能够达到工程的要求标准。其中水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要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依据过的施工经验来看,水泥材料在应用过程中,水化热现象的存在,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从而会对构件的整体性造成直接影响。引起水化热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水泥矿物质构成、细度、受潮情况等,因此实际施工期间,要尽量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施工期间,应当尽量选用低热型水泥,并且在实际施工前,要通过试验的方式,对水泥的性能进行检验,从而对水泥的水化热情况进行确定,为相应技术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2)骨料是混凝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配料,现阶段混凝土中常用的骨料有石子、砂子。依据骨料粒径大小,可以将骨料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两种。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如果采用粗骨料,要严格控制粒径的具体大小规格,通常来说,粗骨料粒径应当不得大于结构界面最小尺寸的25%;针对需要使用细骨料的部位,在施工中,可以采用粗砂代替,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
通常在混凝土的使用质量控制时,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混凝土的配比,首先就是要从源头去控制采用材料的质量和配比,在当下大多数的施工环境当中,实验室中理论上的数据往往与施工现场环境相差很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施工环境的气候温度影响、浇筑的泵车高度和泵机管径、从混凝土制作站到施工现场的运送路程等,所以在执行混凝土的设计标准时,也要考虑到以上的因素对于混凝土配比的影响,要综合考虑到施工现场环境,从而结合设计要求,调制更合适的混凝土配比,从而在运送到现场以后达到设计标准,在混凝土源头上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施工要求,保质保量。
3.3 混凝土的浇筑控制
混凝土浇筑组合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具体浇筑开始前,相应的技术人员要对模具的各项指标内容进行详细检查,其中主要包括:高度、平整、垂直、位置等各项内容。同时,还要对涉及到的钢筋以及相应的预埋件的位置是否与各项标准相符进行检查,在浇筑过程中,针对模具内超过标准的间隙,以及杂物要及时处理,避免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浇筑期间,要避免离析情况的出现。导致混凝土浇筑出现离析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振捣不当、浇筑不合理、浇筑期间使用的粗集料比例过高、细致集料比例偏低等。为了解决该现象,在浇筑过程中,可以选用流槽方式进行。
(3)浇筑大体积或厚度较大构件时,在具体浇筑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分段方式完成。分层分段应当依据预埋件和钢筋结构的具体形式,采用合理的浇筑方法。混凝土初凝前,应当做好再次振动抹平,通过该方式,完成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沉降收缩及塑形的控制,同时混凝浇筑应当尽量保持连续性,不得出现中断,以免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4 做好振捣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中,振捣工作是重要环节之一。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应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效率,但混凝土的塑性规定如果较高,则建议采用人工振捣。分层振捣可以使不同层级的混凝土合成一体,使道桥的密实度与平整度得到有效提高。
3.5 做好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工作
在道桥工程建设施工时,大多会采用冷水降温的方法对温度进行控制,即对碎石进行冷却,使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有效降低。尤其是在夏天进行施工时,采用该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降低效果最佳。
3.6混凝土的养护
水泥水化作用是混凝土浇捣后,能逐渐凝结硬化的主要原因,而水化作用则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为了保证混凝土能更好的发生水化作用,增长混凝土强度,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这就是养护技术了,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大多使用泵送混凝土模式。泵送混凝土技术虽然可以缩短工期,起到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的作用。但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配比和原材料等情况,混凝土强度往往难以达标,所以必须有相应的保养措施;浇捣墙板混凝土后,要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后在墙板上挂两层麻袋覆盖严密后,继续保温保湿,与此同时洒水养护到14d;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并且终凝后,为了避免起皮、起灰想象出现,6h 内绝对不能浇水养护;拆模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喷水处理,并且喷水护养要达到7d,喷水时间间隔和次数要根据混凝土当前的湿润情况而定。如果是在冬季施工,气温持续5d 低于5℃,就要参照冬季施工办法,对混凝土实行蓄热和添加外加剂等办法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因为温度不达标而出现强度过低,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情况出现。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重要的施工环节,也是施工的核心技术,提高道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使道桥质量有所提高,也可以使道桥的安全性能有所提高,从而实现造福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士军,肖凤君,陈乃军.道路桥梁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7(11):21.
[2]孙全武.道路桥梁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7(19):104-105.
[3]韩刚.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19):118-119.
[4]张喆.冬季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1):222.
[5]郑荣芝.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2017(01):157.
论文作者:高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道路论文; 桥梁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