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调查:零用钱都花哪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用钱论文,中学生论文,哪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衣要品牌,鞋要高档,手机要用名牌,请客要讲档次,中学生这种高水平的消费已经成了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记者在采访时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现在的中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100元的有近一半,三分之一的学生每月的零用钱在100元以上,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每月的零用钱能达到二三百元。资料显示,太原现有各类中学276所,在校学生近20万人。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即便以最低的每月50元的零用钱计算,每个月从中学生手里面花出去的钱,仅太原就有近千万。那么这些青少年学生的零用钱平时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呢?
采访中了解到,中学生零用钱的流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于娱乐消费,二是购买各种书籍资料,三是用于早餐、零食、饮料等。在这三个流向中,第一个方面与第三个方面的流向几乎能花去每月零用钱总额的一大半。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每个学期除了开学那几天外,大部分时间,书店里很少能找到孩子们的身影。相反的是,一些诸如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经营却异常火爆,上网、购物已经成为中学生消费的领头潮。据了解,在网吧上网,上网费用大约为2元/小时。一个普通中学生每餐饭3-5元。多数学生在上网方面的消费远远超过他们的生活费。
面对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高消费问题,家长也有自己的苦衷。许多家长告诉记者,他们总认为自己小时候过着贫苦的生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不能让孩子和他们小时候一样受苦。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种溺爱却无形中滋长了孩子高消费的心理。家住并州路的王先生对此颇感困惑:“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再给他穿打补丁的衣服,吃糠去吧?!”
对于中学生高消费的危害,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赵庆林老师分析说,首先它让孩子养成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其次它将造成孩子们的攀比和虚荣的心理,互相比富、摆谱,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它还会刺激孩子不健康的消费欲望,而当这种不健康的欲望无法满足时,往往会诱使孩子走向侵财犯罪的道路。“我们就要增强对中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同时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把中学生塑造成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社会和学校应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提倡适度消费,积极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而家长也要把握中学生不同的心理变化,与学校积极配合,有效地与学生沟通,让孩子在一个民主的、健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意识和习惯。”他建言道。
采访后记:
在一周多的采访中,记者一直游走于惊诧与担忧这两种心态之间。之所以惊诧,是因为现在中学生的那种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常常令记者瞠目结舌,出乎意料之外;之所以担忧,是因为记者不敢想象,在这种消费理念“指引”下的中学生,长大后的他们又会创造出怎样的“消费奇迹”?他们将依靠什么来承担起建设现代化的重任?
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中学生犹如即将翱翔于天际的雄鹰,而高消费却正是他们翅膀系着的黄金。满身挂满了金子,他们还能够飞多高,飞多远?
标签:中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