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高频脑电图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张风平

头皮高频脑电图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张风平

张风平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健康体检科 河南平顶山 467099)

【摘要】临床治疗癫痫多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然而药物治疗仅能够起到控制发作的作用,仍有一部分癫痫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目前,癫痫手术治疗已经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癫痫手术中,脑电图技术的应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出于对头皮高频脑电图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解的目的,对高频脑电活动的研究历史、头皮高频脑电图的临床应用等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头皮高频脑电图;癫痫;临床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68-02

在临床上,头皮高频脑电图是利用头皮电极对患者高频脑电活动进行记录的一种技术,高频脑电活动又被称作是高频振荡。研究与实践证实[1],高频脑电活动是指在脑电图滤波后,连续4个或者是更多明显高于基线80Hz以上的脑电活动。目前,对于高频脑电活动,国际上的分类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出于对头皮高频脑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高频脑电活动的研究历史、头皮高频脑电图的临床应用等两个方面展开综述,详见下文。

1.高频脑电图研究历史

早期时间,有学者[2]经微电极在癫痫患者发作期间对80~500Hz的高频脑电活动进行了记录,此后,便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海马、内嗅皮质中,经微电极对高频脑电活动进行记录。也曾国外有学者[3],采取盘状电极记录到了高频脑电活动。因颅骨属于高阻抗介质,对15Hz以上快波成分存在显著的衰减效果,所以,过去认为头皮脑电图对超过30Hz以上的脑电活动无法准确记录。然而,近几年,曾有学者[4]在癫痫性痉挛发展期记录到快波活动,频率在50~100Hz。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真正意义上讲,利用头皮脑电图记录到的发作间隙高频脑电活动是在2010年,国外学者首次有了明确报道,自此后,人们对头皮高频脑电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2.头皮高频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2.1 癫痫预后的判断

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5],癫痫临床治疗预后效果与患者大脑癫痫源性存在明显相关性,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在癫痫发作间隙的尖/棘波指数无法对癫痫活动的特异性进行预测。曾有学者[6]对改变抗癫痫药物浓度、惊厥发作后的脑电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高频脑电活动发生率随着抗癫痫药物减少曾逐渐增加,进而诱发惊厥的发生。若是抗癫痫药物浓度稳定,则发生惊厥后,高频脑电活动发生率并不会增加,这一现象不同于棘波放电。由此可提示,棘波放电的病理生理机制与高频脑电活动不同。相对于棘波放电而言,高频脑电活动能够对癫痫活动更加直接的反映,可作为观察癫痫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

研究与实践证实[7],经头皮脑电图对高频脑电活动进行记录,可为癫痫患者预后预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是临床的一种理想的无创技术手段。在2010年,国外有学者首次经头皮脑电图,在对10个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波发放患儿中,对高频脑电活动进行了记录,高频脑电活动与棘波出现时间相同,经时间频率谱分析方式,推测,在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波发放患儿中,高频脑电活动可能对大脑高级功能进行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后,有学者再次在特发性局限性癫痫患儿头皮脑电图上记录到高频脑电活动,并且发现,高频脑电活动的最大功率与癫痫发作缓解时间呈现一定的负相关,由此推测出,高频脑电活动与癫痫源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2年,国内曾有学者[8]对合并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病例进行了观察,在随访12例时间里,定期经高采样率的头皮脑电图对脑电活动中高频脑电活动进行捕捉,并且开展了智力测试,以患者在用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了2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智商水平、脑电图情况,对高频脑电活动与患者预后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有4例患儿记录到高频脑电活动,并且高频脑电活动与棘波重叠出现,但是两者无相同的特征,在12例患儿中记录到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对比发现,高频脑电图、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与患儿预后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2.2 对致痫灶的定位

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9],颅内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期、发作期高频脑电活动均能够为致痫灶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人们经微电极、粗电极脑电图均对高频脑电图非常特异地位在癫痫发作起始区予以了证实,这种特异性与致痫灶的病理性质无明显的相关性。高频脑电活动为致痫灶标志物,这一说法的有利证据为,手术切除引起高频脑电活动组织后可以获得良好手术效果。

此外,将高频脑电活动与癫痫发作间期、发作期癫痫性棘波进行对比,可发现,高频脑电活动似乎相对于癫痫性棘波特异性更高,在发作间期、发作期,高频脑电活动均局限在相同的区域内,癫痫性棘波在发作期、发作间期分布多存在差异,并且高频脑电活动在发作期相对于癫痫性棘波出现的时间更早。作为致痫灶的预测标志物,高频脑电活动不会随着患者意识、疾病状态改变发生任何的改变[10]。

3.头皮高频脑电图面临的挑战

目前利用颅内电极脑电图研究高频脑电活动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曾有学者模拟原始资料上的记录情况,对高频进行滤过,并经时间频率分析、匹配追踪方式对高频脑电活动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顶尖波以及一些非正弦信号的谐波均会对真正的振荡活动产生干扰,并指出,对高频脑电活动进行检测时,经高频滤波应十分注意,滤波应与原始记录进行比较,对是否为顶尖波需进行确定。此外,时间/频率转换、稀疏分解在研究高频脑电活动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赵建法,赵汉清,乔莉霞等.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2):6278-81.

[2]张颖,郭成生,李桂英等.视频脑电图联合皮层脑电图对难治性癫痫的诊治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3363-3365.

[3]郭连梅,沈钱.皮层脑电图监测在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J].天津护理,2011,19(06):358-359.

[4]李明英,倪艳,邓开鸿.视频脑电图结合MRI检查对药物难治性癫痫诊断的价值[J].华西医学,2011,26(10):1517-1520.

[5]刘广韬,潘隆盛,凌至培等.头皮视频脑电监测结合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在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0,23(04):200-203.

[6]蔡立新,李勇杰.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7,20(05):306-309.

[7]李明荣,李梅,吴南.VEEG 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02):133-136.

[8]Vulliemoz S, Carmichael DW, Rosenkranz K, et al. Simultaneous intracranial EEG and fMRI of 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s in humans[J]. Neuroimage,2011,54(01):182-190.

[9]秦广华.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80-81.

[10]薛杉,周谷兰,张新伟等.皮层脑电图监测与原发性难治性癫痫手术预后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074-2076.

论文作者:张风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头皮高频脑电图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张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