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思考论文_吴瑶

新形势下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思考论文_吴瑶

 吴瑶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400020)

【摘 要】我国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和规划管理机构的转变等新形势,因此对轨道交通规划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各级政府在规划工作中做到科学性与严肃性并重,线网规划与近期建设规划并重,规划可操作性强化,投融资以及运营管理更为规范和优化。

【关键词】新形势;城际轨道交通;规划

城际轨道交通主要围绕人口众多、经济较强的城市群开展,旨在建设一个可以承担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与城镇、城镇与城镇等客运任务的轨道交通体系,以主要中心城市间的快速运输为中心,连接城市群整个区域之间的城区客流运输。城际轨道交通服务于区域内各主要中心城市的客流、中心城镇与中心城市间的客流、中心城区出行客流和城镇间客流,出行距离较长。

一、我国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的新形势

1、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城市群前景发展广阔,因此相关联的城际轨道交通发展也极为重要。2020年,我国城市群可能会以22%的国土承载55%的人口和82%的经济问题,2030年,可能会以25%以下的国土面积承载60%以上的人口和超过85%的经济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内需的重点,城市群的规划将会进一步科学化的推进,城市群将会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形式,将会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

城市群的发展为我国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另一方面城市群的发展使土地的使用更加集约化,以少量的土地承载大量的人口,对于土地的使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城际轨道交通以大运能、小污染、少占地和高效率为城市群的客流问题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2015年我国已有超过1500公里的城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020年,我国将会有超过5000公里的运营里程。我国从2013年到2020年的8年间,将以每年600多公里的速度建设城际轨道交通,而这一数字在2002年到2012年仅为40公里,20多个城市的规划里程超过了400公里。这样大的建设强度,既是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的机遇,也是在个极大的挑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规划及主管单位的变化

2011年以前,我国的城际轨道交通基本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审批,再由铁道部进行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但2011年后,除审批权外,其余权力均下放至区域内各省市。这种条块分割的情况造成了各城市间缺乏较为有效的衔接和配合,规划理念缺乏一体化意识,不能很好的衔接城市主要公共服务站点,不能很好的定位一些线路功能。

区域内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密度、财政、运能等都会有不平衡的情况,各省市在规划时目标却多雷同,因此规划方案的不合理情况存在较多。技术标准不统一,规划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施工时缺乏很强的可操作性。无视造价和实际需求,盲目追求大而全,既无法很好的完成运营功能,浪费了运营效率,又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还有一些城市在工程中擅自添加审批项目外的工程,对于城市交通线网产生了极大的干扰,降低了城际轨道交通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合理性。

原来由铁道部主管时的资金问题也直接由地方政府承担,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投融资渠道就来自于政府投资,这种较为单一的模式严重缺乏可持续性,盈利、偿付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二、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的建议

1、规划先行

1)规划的科学性

在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群的总体发展规划,要与城市群发展相适应,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利用的综合规划,要以城市及其交通的总体规划为依据,注意线网结构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发展,与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的衔接要一体化,使各种交通运输类型衔接更加完善。

结合城市与轨道交通规划状况,充分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发展,对城际轨道交通要合理定位,确保城市交通和公交优先。在规划轨道交通时,各城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实际情况的运量,将地铁、轻轨和轨道交通有机衔接,构成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交通网络。我国区域城市群交通将以城际轨道为主体,综合协调运用各种交通方式,建设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为理念的综合交通体系。

城际轨道交通要发挥引导型作用,还要确保沿线土地规划、开发与建设的同步性,以保证城际轨道交通运营的经济效益。注重对线路进行综合开发和整体策划。沿线物业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经营,线路连接的重要枢纽周边土地和空间利用要进行综合开发,目的在于为后续的发展提供良性循环,确保资金和客流来源。通过各种手段保证沿线土地的增值与经济收益,开发收益来源的多样化对于轨道交通之后的偿付能力、资产风险和资产结构有极大的优化作用。因此,要求规划人员能够做好客流预测,深入研究线路功能,保证线路建设不会过长。

2)规划的严肃性

各地方政府在进行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时,要充分的做好前期工作,对于线路、站位、铺设等都要有详细而科学的方案,以确保规划完成后,方案能够稳定有效,不会在建设中出现重大变化。

尊重规划的科学性,避免行政过分干预规划,在明确规划意图之后,着重于对于规划可行性的审查,完善审批制度,严格监督项目的验收、跟踪等。

完成项目规划后,要科学论证,完成程序审批,审批完成后要按照规划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变。

2、按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规划

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可以分为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两个阶段进行,可以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线网规划以远景年为编制目标。重点在于解决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定位、目标,科学预测客流量、制订线网规模和布局方案,充分的利用好城市现有交通资源,做好现有交通资源、规划内其他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的衔接。

近期建设规划以5到7年为周期进行规划。重点解决需要在近期内完成的建设任务,按照项目的紧迫性进行规划,对近期需要建设的项目进行规划,制作方案,研究建设条件和沿线土地利用状况、资金准备情况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的衔接问题等。

3、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要加强可操作性

在规划前,要对规划区域进行充分的客流预测、土地管控、经济布局、综合交通一体化等可行性研究。要对重要站位枢纽进行提前的控制。在土地控制基础上,进行沿线用地管控与落实。要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案进行科学化的制定,并保证各个枢纽节点的稳定性和精细化。

4、运营管理的同步建设

城际轨道交通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较为严重,因此在运营管理规划上要注意打破这些束缚,以国家综合部门的强大宏观调控能力指导运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运营,可以全部自管或者委托,也可以仅运营自管或者维修委托。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的引入,吸引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建立更为完善的运营机制。

5、扩大投融资渠道

城际轨道交通要保证国有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化运作,扩大投融资渠道,通过各种政策的引导增加社会资本的吸纳度。把轨道交通和沿线土地开发、建设、运用相配套,保证沿线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对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统一规划,使沿线土地经济效益能够成为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之一。在定价机制上要以公益为主,兼顾效益,充分考虑政府、企业以及乘客的需求和承受度,要避免造成三方的经济压力。

三、结语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质量和速度都将有很高的要求,城际轨道交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要在轨道交通的规划上提出更为科学和严格的要求,以规划的完善为出发点,使我国的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能够更为科学化、健康化、可持续化。

参考文献;

[1]高明明,杨建军. 新形势下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建议[J]. 综合运输,2014(01): 62-65

[2]赵旭峰. 我国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 综合运输,2014(05):10 -15

[3]周厚文.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08):19-22

论文作者:吴瑶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思考论文_吴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