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_英语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_英语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英语教学论文,新课程论文,跨文化论文,交际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新出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增进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效地从事跨文化交际,了解并尊敬其他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实现顺利沟通,这才能与国际教育界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的理念保持一致。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然而,许多人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明确,长期以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都存在着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象:

★现象一: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

事实上,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也不能较快地获取信息,综合交际能力十分低下。由于多数英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学中常常只是语言教学,即一味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只是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致使学生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常常犯“文化错误”(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而不顾场合、时间、交际对象及其他文化因素。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交往时,如果保留了母语的使用习惯,就容易引起误会,导致交际障碍甚至失败。比如,中国人常问:“去哪?”“你多大了?”“你结婚了吗?”等问题,译成英语为:“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英语本族人听到这些问话会很不高兴,觉得对方不懂礼貌,干预他的私事,所以很可能会回答: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这种由于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而在用英语交际时不得体的现象非常普遍。

★现象二:注重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为只要口语运用能力强,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能与外国人顺利交流,就不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沃尔夫森指出:“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是比较宽容的,与此相反,违反了说话规则却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在与外国人接触时,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就往往会导致摩擦,甚至造成交际失败。虽然语法等错误会影响交际,但听话人会慢慢了解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而且一旦意识到对方在语言、语法方面较差,就会更加宽容。然而,语用方面的错误就很难被对方接受。尤其当一个非本族语者说话流利时,听者就不会将之明显的不礼貌或不友好行为归因于语言知识的缺陷,而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甚至带来严重后果。事实上,当语言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后,文化障碍会更突出,因为人们往往会认为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同时也具有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但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要学好语法、词汇,有一口流利的外语就能与外国人顺利交流,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然而,常识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等,都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重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导入英美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落实新课标,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理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也无法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重视文化的导入。如在打电话时,英美人常说,“Who is that speaking?”(你是谁?)“You are wanted on the phone.”(有你的电话)等,这些表达方式和用语都与汉语有极大的差异,并充分反映出不同文化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介绍这些差异,让学生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文化,养成得体使用语言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多种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中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都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利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广跨文化交际。例如,阅读英文小说、报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播放一些配有字幕的原版影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他们一方面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异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向他们介绍域外的社会生活风貌,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有条件,也可以请一些外籍朋友与学生们进行直接交流,学生更容易记忆、领会和掌握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从而拓宽西方文化视野,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文化渗透”

利用教材进行“文化渗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其跨文化意识。教师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跨文化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课文、词汇学习、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等,甚至在语法讲解中也可进行跨文化教育。实践证明,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是可行的。

1.在阅读课文时进行跨文化教育。中学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也包含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就为开展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外语写成的,而该语言又与他不熟悉的文化紧密地联系着。因此,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那些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如在介绍Body Language时,教师就要使学生了解身势语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中所表示的不同交际含义。再如,在上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大致发展历程,介绍发源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并播放几首经典的乡村歌曲,如Country-Road,Yesterday Once More等,使他们对美国的乡村音乐形成感性认识。

2.在口语训练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有很多跨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时就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对中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有针对性地介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并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中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从而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3.在词汇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事实上,即使是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也有跨文化教育的空间,词汇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如能适时介绍文化知识,对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切不可只注重词语知识,却忽视了文化传承,也不可将词汇知识与文化含义分割介绍,要做到适时融合,否则就可能造成负面迁移的后果。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介绍西方文化只是给学生提供了零散的英语文化信息,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相当于“授人以鱼”,这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意识、一种能力,要融文化知识于词汇教学中。这样,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如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慕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此外,“Friday”还出自《鲁宾逊漂流记》,是主人公忠实的伙伴,因此,“man Friday”是“男仆”的意思,“girl Friday”是“女仆、女佣”的意思。又如,在学习politician时,就应该及时指出其在英语文化里第一含义是“政客、政治贩子”而不是我国文化里的“政治家”。中文的“政治家”对应的英文是“statesman”。在西方文化里,政治家指的是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和有威望的政府高级官员,而politician指的是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译为“政客”或“政治贩子”更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

4.在语法学习中进行跨文化教育。在最为艰涩、最令我们头疼的语法教学中,有没有进行跨文化教育的余地呢?答案是肯定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还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这样才会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因子。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总之,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不是空泛的,实施跨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尤其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高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中学阶段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标签:;  ;  ;  ;  ;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