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就业指导论文,对策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在高校连续几年扩招的背景下,有必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即时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展开研究。结合上海市2000年高校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当前大学生对事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

从上海市2000年高校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当前大学生对事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是比较积极的,有79.16 %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对于就业制度改革和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也是基本一致的,有83.39 %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赞同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另有10.56%的人选择无所谓),86.08%的被调查者选择赞同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8.88%的人选择了无所谓)。

对于学生毕业后的目标调查结果和人们普遍心目中的估计是基本吻合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对就业指导的要求也是基本一致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毕业后首选目标从高到低依次为:

总比例 男 女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生

继续在国内深造29.91 31.57 27.92 15.38

31.5318.18

去三资企业19.68 17.28 22.55 17.03

19.8127.27

出国留学 17.43 17.28 17.6 18.68

17.459.09

去学校、科研部门 8.56.26 11.17 17.58

7.71 3.03

个人创业 6.43

8.64 3.79 8.796.16 9.09

去国有大中型企业 6.39

6.88 5.8

3.856.37 21.21

去党政机关5.18

5.29 5.06 10.44

4.6 9.09

去军队或国防部门 1.68

2.2

1.05 0.551.82

-

去民营企业0.58

0.88 0.21 1.1 0.48 3.03

去乡镇企业0.43

0.53 0.32 -

0.48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非常迫切。选择继续在国内深造、去三资企业工作和出国留学以相对较高的比例占据了前三位,即有近五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在国内和国外继续深造,反映了当前学生较强的求知欲,这也反映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对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需求上升,高素质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是越来越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决定因素。在这项调查中,本科生的选择最为集中,研究生由于学历本来就较高,而专科生的进一步深造渠道又不太畅通,故选择的比例较低。

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吸引力较低。在去向的所有制结构中,选择三资企业的学生最为集中,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学生次之,而选择去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被调查者则出人意外的非常之低。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被调查者认为这两种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不确定性较高,个人的专业知识难以发挥或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这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极不相称的,应该引起这些企业领导者和就业指导工作者的注意。

自主创业逐步兴起。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6.43%)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又以专科生和研究生最多。实际上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创业精神,而创业和奋斗精神经常产生于社会的底部和边缘,在高等院校中学历最低的专科生无疑最具有创业精神。自主创业尤其是科技型创业同时又需要一定专业技术功底和研究能力,而这又是研究生的强项。从选择自主创业的性别统计中我们又可以看出,选择赞同的男同学(8.64%)比女同学的比例(3.79)高得多,也反映了在对待自主创业的问题上,不同性别之间的显著不同。

二、当前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自我判断

从调查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当前的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成长,在基本素质的许多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强和 一般 弱和

较强较弱

竞争意识 84.25 12.43 2.88

理想信念 4734.28 17.95

科学精神 44.45 40.52 14.5

法律意识 41.53 43.16 14.88

道德水平 39.8

45.56 12.96

创新精神 38.59 41.48 19.34

协作精神 36.44 45.61 17.28

社会责任感

35.86 41.38 22.13

学术素养 34.99 48.15 16.23

实践能力 32.65 47.05 18.85

心理素质 23.14 50.79 25.49

艰苦奋斗精神 21.51 43.4 34.52

奉献精神 14.45 44.41 40.52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具有的竞争意识、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法律意识等方面的评价较高,而对自身具有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心理素质的评价不高甚至较低,这需要培养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理想信念认可较高,反映了这些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一代,这也大大鼓励了培养者,有理想也就有了希望。

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除了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心理素质外,对于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素质,被调查大学生的自我认可普遍不高,这也值得学校和社会在今后的工作加以注意。现在用人单位除了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仍然重视外,对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在2000年8 月在北京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的调查中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贝尔实验室的招聘活动中,假如有两个应聘者具有相同的研究成果,一个是独立完成的、另一个是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完成的,实验室倾向于后一位应聘者,因为他经受过团队协作的考验,知道如何与人相处。这与我们传统思维中强调独立完成能力有巨大的不同。应该指出的是,在这些年中,随着协作精神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学生的协作精神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调查中反映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认可度很高,这也是这一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毕业生等各方面协同配合。在当前的就业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注意。

(一)就业指导供需矛盾突出

当今社会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迅速普及,知识经济初露端倪。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即将加入“WTO ”等都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已成为高校必须思考的最重要问题,也成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主动的战略性问题之一。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能否在此转折之际重思十几年的求学生涯,尽早对社会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继而相应地在心理、观念、技能等方面做好准备,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决策,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向社会人转变,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

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是毋庸质疑的,但目前的学生在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时往往是盲目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能分清生计型工作和事业型工作的区别。大部分学生仍然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因而在择业时过分关注薪水、待遇等物质利益,而把是否符合个性兴趣和特长摆在其次。

不能将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相结合。学生在就业时往往过分注重眼前的实际利益,而不能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只有将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结合,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而现行的教育体制能够给予学生的帮助却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从这个角度看,相对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的要求来说,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这种滞后是教育的提供方在时代迅速变化的背景下,面对教育迅速增长的需求的滞后,也是相对于社会的滞后,具体表现在:

学校并未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与招生工作全校动员,培养工作始终处于中心的情况相比,就业尤其是就业指导工作并未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大多数学校还在认为,只要学生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则无人了解了。

就业指导队伍亟待加强。绝大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仍陷入在事物堆中,对时代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基本特征都缺乏系统的掌握。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仍局限在择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

(二)建议对策

正确认识就业指导的定位。要迅速弥补就业指导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不足,需要重新思考就业指导的定位。传统的就业指导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环节。往往从属于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最后的一个环节。而在大力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气候下,就业指导完全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可以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可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大大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如何尽快缩短就业指导的供给能力与学生日益增长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成为教育决策者和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尽快思考的问题。应尽快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成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贯彻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应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和引导

学生的自主创业似乎是“遍地桃花一夜开”。对于学生的自主创业,社会、学校和家长在举手赞成的同时,也始终都充满了疑虑。大家担心的是学生在尚未完成学业的同时,是否能担负起自主创业的压力。

而毕业生自主创业则受到了普遍的肯定。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所大力提倡。自主创业需要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愿望和勇气,不怕困难、坦然面对逆境的良好素质,这一切都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于蓬勃发展的自主创业热潮,教育决策部门和就业指导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是一个亟待加强的领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领域加强研究和引导:对自主创业的背景及政策研究;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能性研究;自主创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研究;自主创业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预研等。

(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

毕业生的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等各个方面,应重新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就业体制改革普遍持欢迎态度,但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职责不清、管理不明的现象也都表示出了不满。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到底怎样,应承担何种程度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应如何加强对就业活动的引导,如何约束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本身定位如何,在引导和约束中如何介入、介入多深等都需重新认识。

标签:;  ;  ;  ;  

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大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