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构建分析论文_张尧东 刘金峰

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构建分析论文_张尧东 刘金峰

摘要:核电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高、技术体系广,工程风险性较高。为此本文对核电工程风险监控体系构建进行分析,明确核电工程风险监控对象,给出具体的构建方案。打造完善、科学的风险防控系统,促进核电工程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核电工程;风险监控;体系构建

引言:核电工程项目建设规模高、投资量巨大,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核电工程项目当中。再加上复杂组织体系及自然条件的影响,核电工程项目中不确定因素增加,给项目建设、实施造成一定风险。为合理规避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确保项目实施质量,需要对其风险监控体系构建进行分析。

1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对象分析

1.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核电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受到自然力不可抗及突发性的影响,给项目带来的伤害往往较为严重。自然风险因素可分为气候风险和现场风险两部分,通过密集监测,和项目实施前的全面勘察,可获取到更多有关自然因素变动的信息,提前优化、调整项目实施方案,以便对自然风险进行预防。

1.2经济因素

现代核电工程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其面临的经济风险也随之上升。例如,因工程所需资源价格变动导致造价激增。或因市场利率的变动影响项目资金链的稳定性,严重时甚至带来停工风险。

1.3社会因素

社会风险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核电工程项目属于国家级项目,相关政策的变动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稳定状态。例如,国家间关系矛盾,导致海外采购活动受阻,工程材料供应断档带来工期延误及成本上升风险。

1.4其他因素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技术、管理等均有可能成为引发项目风险的原因。核电工程项目施工团队庞大,新技术及工艺众多,存在较大的变动性。若此时项目管理工作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安全、质量风险的发生。

2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构建

2.1风险状态分析

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相对复杂,在设计风险监控体系之前,需要对风险状态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前文中指出的具体风险类型,对当前项目管理状况、风险防控能力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境进行总结[1]。在风险监控需求的引导下,进行监控体系构建。

2.2思维模型构建

思维模型构建指的是对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涉及到工作的理论要求进行细化,如针对核电工程项目技术风险中的新技术校验不足问题,设计一种或几种风险控制方案,通过专家评估、对比等,确定每一风险对应的最佳控制及处理模型。

2.3监控流程设计

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模型体系应包括5大功能模块,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方案设计及风险控制。

2.3.1风险识别

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从核电工程项目中挖掘潜在风险及问题点,并对风险的产生原因、发展形势、可能影响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常用风险识别方法包括专家分析、故障树、工作分解、实地调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风险有效识别是风险监控体系得以顺利发展作用的前提和关键,全面、深入挖掘核电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才能提前对其进行控制和消除。

目前,行业已有信息化风险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即将传感设备与人工相结合,全面采集核电工程项目信息。平台具备信息采集、对比分析、风险评估、意见优化等多个功能模块,当发现风险信号后,系统自动给出报警提示并开展一系列的识别分析工作。同时,平台中存有大量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历史数据,并借助信息共享,不断进行数据更新。统计挖掘历史风险信息,即可对风险控制工作进行指导。依照工程各参与方的工作内容、权责和义务,为其配备不同的平台访问权限,在平台中实现多部门信息的高效传输与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项目风险并对各参与方的合理权益进行保护。

2.3.2风险评估

利用AHP,对风险识别过程中采集到的风险点进行量化分析,结合既定的风险评估规则和标准,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等级划分。再通过风险量化等级与评估标准的对比,确定该风险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概率,以便给出正确的风险控制决策。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模型中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估使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将全部风险依照发生概率划分成五个等级。对于风险可能带来影响及损失的评估,一般通过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进行量化确定,同样依照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5个等级。最终结合风险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的评级结果,结合既定标准进行风险评级。考虑到风险监控及风险预警操作的便捷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代表核电工程项目四个风险级别。其中蓝色风险指的是发生概率极低,且仅产生轻微影响的风险。而红色风险的严重性及发生概率均较高,需作为风险监控的重点对象。在对风险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同一风险点产生的连带效应。例如,核电工程中的蒸汽发生器存在无法按期交付的风险,其导致的后果会引起该模块施工成本上升、施工进度延迟等,同时影响需要该工程模块相配合的一系列具体作业。

2.3.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阶段对发生于工程不同阶段的风险、各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风险对整个工程的影响进行分析。从项目整体的角度出发,确定工程需要承担的风险后果。风险评价实际上是对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消化能力进行考察,分析当前风险是否在项目可接受的范围内。如前文中蒸汽发生器无法按时交付的案例,评价项目是否可通过调整后续工程的人员配置方案、机械设备工作时长等进行弥补,以便更进一步明确该风险的可控性,对风险控制方案进行优化。

2.3.4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结合之前步骤获取的风险相关信息,对风险控制方案进行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应重点关注两大问题。一是评估风险控制方案本身是否科学可行;二是评估风险控制方案是否与核电工程建设目标、要求相适应[2]。对于不同类型、等级的项目风险,其采取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常用的风险处理方法包括预防、转移、规避、接受等。例如因山洪、泥石流、雷电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风险,一般仅可规避。对于具体工程模块的质量风险,则可通过前期严格的施工设计及质量管理进行预防。

2.3.5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即方案的实施阶段,以项目风险监控工作小组为核心,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依照事前制定的风险控制方案及控制要求,做出风险应对。在风险应对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检验,并在实践过程中挖掘前期分析无法察觉的风险属性。将风险控制经验总结到监控体系当中,不断优化监控体系功能。

结论:核电工程是国家重点新能源发电产业,关系到社会生产、生活稳定及国民经济的提升。因此核电项目风险监控体系需涵盖风险识别到风险控制的风险管理全过程。借助监控体系提前发现、提早预防,提高项目风险管理能力,确保核电工程项目顺利执行。

参考文献:

[1]张灵杰,孟英辉.浅析软系统方法论在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8(35):158-159.

[2]秦玮,张丽丽,邵康节,等.基于BIM技术的EPC采购风险管控策略[J].价值工程,2019,38(12):73-76.

论文作者:张尧东 刘金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构建分析论文_张尧东 刘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