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学督导机制建设及思考论文

中职学校教学督导机制建设及思考

倪元兵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黔江 409000)

摘 要: 教学督导是学校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指导,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手段,本文就中职教学督导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教学督导机制建设策略及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教学督导;机制建设

督导就是监督指导,即督察、导引,作为动词来用,一般用于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的一种检查督促活动[1]

教学督导是学校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指导,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其内涵就是督教、督学、督管[2]。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担负着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运行及管理、教师的教风与学生的学风等状况的检查、引导和评价的重任[3]

教学督导的“督”具有督促、督察、评价的职能,而“导”则具有导引、导向的职能。在教学督导中,“督”只是一种手段,“导”才是最终目的。

Monographic report: Rescue process construc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一、教学督导中“督”与“导”的关系

教学督导就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督查指导。在学校教学督导的过程中,“督”与“导”是相互相成的。只“督”不“导”,“督”就会流于形式,只“导”不“督”,“导”就会缺乏力度[4]。“督”与“导”的关系协调好了,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帮助。“督”只是一个过程,而“导”才是教学督导的目标。在监督中进行指导,在指导中进行监督,是教学管理的一种必要的手段,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教学督导深入课堂一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为难教师,不是单纯地给教师找问题或评好坏。教学督导通过对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全面了解,应既能让高效的创新课堂经验共享,也可通过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或个别问题的诊断来纠错防患。这就体现了教学督导的“督”职能和“导”职能。两者的关系是“督”为手段,“导”为目的,最终达到教学督导的督促、评价、引导、导向的功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教学督导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具有实用性、经验性、可操作性的教学督导方法较少。同时,教学督导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特别是目前,各中职学校的督导任务、方法各不相同,教师对教学督导的认识不一样,诸多方面已经形成制约教学督导发展的瓶颈。可以说,教学督导已经走到了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十字路口。中职学校教学督导的形式化、简单化制约了教学督导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在:教学督导运行模式比较单一,可依据的理论基础薄弱,方法不恰当,团队结构不合理。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中职教学督导的信誉和督导效能,也不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更不利于学校本身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经过 NSGA-II算法迭代50次后,由于备选设备库容量相对较小,出现部分解的重叠现象,最终得到27个Pareto最优解,如图4所示。以设备的总价格最低为标准,选型最优的4个点在图中用箭头标出。4个Pareto的最优解见表7。

教学督导不仅要找出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更要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预防提供指导。对督查出的问题如何“导”,技术含量更高,操作难度更大。实际上,“导”的过程就是分析、研究、改进教学的过程,是对教师个体在教学业绩上具有促进作用的。

阿里的眼睛亮了。蓦然间,他看到了鲜花盛开。母亲正在鲜花丛中,露着他无比熟悉的笑容。阿里惊喜地叫了起来:“姆妈,你在这里呀!”

二、中职教学督导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关于教学督导的相关制度较多,督导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学督导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由起步到成长的艰辛过程,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任务、内容、方式、方法等正逐步改进、成熟。

针对中职教学督导工作,笔者在重庆30所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91.67%的中职学校设有教学督导机构,81.82%的教师认为教学督导既要督、又要导,59.09%的教师认为学校设立教学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作用,48.48%的教师认为教学督导对学校的常规管理有明显成效,71.21%的教师认为中职开展教学督导有必要,68.94%的教师认为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83.33%的学校对教学督导都很重视,99.24%的学校都是通过听评课进行督导评价的,75%的教师认为教师之间开展互听评课对教学有帮助,76.52%的教师认为教学督导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87.12%的教师认为好的制度才有利于教学工作。教学督导岗位设置各校区别较大,大部分中职教师认为开展教学督导很有必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成长都有帮助,且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应加强。正常的教学督导工作对改善学校的常规管理及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教学督导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但教学督导进课堂不是为了找问题,或为难教师。如果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权力上的压制监督检查,必然引起教师的反感,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带着情绪工作,结果就会事倍功半。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也不利于学校常规管理正常化、规范化。教学督导的关键在于“导”,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态度、学生学的结果等来评判教学的得失,综合各因素,给予教师能促进其教学成长的指导。特别是年轻教师,虽有理想、有激情,但经验不足,更需要良师益友的指导。

三、中职教学督导机制建设策略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组织的督导与被督导者(教师)对教学督导的理解不同,导致双方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对立关系。参与督导的成员往往过分强调“督”而轻视“导”,被督导者则往往很反感只“督”不“导”的教学督导行为。教学督导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校管理服务。教学督导的基础在“督”,即按照学校“依法行政,讲求效率”的原则,通过深入教学管理部门、教学一线听评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情况,汇总、分析、整理相关信息,及时向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反馈,督促部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督导的重点在“导”,即按照学校发展的要求,指导部门,出谋划策,做好相关工作。教学督导的关键在“做”,即按照督导部门的统一安排,参与部门教学督导工作。

课堂教学督导对教师的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规范化、教学能力、教学手段与方法及教学效果等,而对学生则应检查出勤、课堂纪律、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等。如检查教师教学设计与课程标准是否相符、教学设计是否规范、是否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等,检查学生是否认真记笔记,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等。

图1 教学督导机制示意图

(一)合理设置教学督导机构

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以教学为中心,以督教督学为重点,其目的是依据学校要求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星星急救科普小分队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2017年2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星星小分队,并陆续获得一系列荣誉:湖北省公民素质教育先进案例、湖北省科普先进活动集体、湖北省青年文明号、十堰市青年文明号、《感动十堰》集体荣誉称号。组委会给予太和医院星星急救科普小分队的评价是:“几点星光,守护着苍穹下的安宁;几粒火种,升腾起可燎原的生命。弘敷仁爱普医术,泽被群生播丹心。”这无非是对太和医院星星急救科普小分队服务社会最好的诠释。

(二)打造高效教学督导团队

中职学校教学督导团队建设的质量将决定教学督导成效。中职学校由于专业性强、学科较多,督导工作难度较大。中职教学督导团队建设涉及到不同专业及督导成员的整体素质。因此,中职教学督导团队要由学校品德高、知识面宽、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教师组成,可分成小组,每组成员3~5名。同时,督导团队也应有适当梯度,起传帮带的作用,并定期进行培训来提高其督导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学督导团队,才能起到督导需要的效果,也才能助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明确教学督导任务、内容、方法

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分管教学领导牵头,设置合理的督导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教学督导的机构设置及成员组成等。督导成员可采用推荐、任命、考核等方法,可专兼结合,实行定期聘任制。

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领导层面来看,教学督导是一种行政手段。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学督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驱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督导的核心。针对中职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现状,学校必须加强教学督导机制建设,形成具有决策、执行、反馈(诊断)功能的教学督导机制。

教学督导方法应多样化。一是走进课堂,通过课堂听评课真实发现教与学之间的问题,可以单独听评课,也可集中组织听评课;二是采用学期前、学期中、学期后的全面检查,如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成效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整改;三是从教案抽查、作业批改、学生测评反馈等找出问题;四是由教师、学生进行座谈交流等方式找问题。在教学督导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四)科学制定教学督导制度与评价标准

教学督导员通过接受任务和课堂听评课的教学督导,每周反馈一次信息。督导办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通过交流,总结成功的经验与案例,找出问题,研讨整改方案,改进督导方法,将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层,使之做出教学管理决策,有效解决当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定期交流、总结并诊断改进

教学督导督什么,怎么导,应有明确的范围。学校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如督导员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标准等,让督导工作有目标,避免流于形式。教学督导应将“督”与“导”紧密结合,在“督”的基础上,必须以“导”为重点前提,探索出一种既达到“督”的目的又起到“导”的作用的、可操作的长效督导模式。

四、教学督导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处理各方关系,明确工作职责

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宣传,提高督查者与被督查者的认识,正确处理“督”与“导”的关系,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教学督导应注重过程指导,以“督”为基础,“导”为督导的重点前提,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保证管到位,做得好。

每年的小班教师的配置是园领导反复斟酌而决定的,既要权衡其他幼儿班的师资力量,又要确保小班课题的顺利施行。通过实践,总结出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相结合的最佳效果。在接待新生工作中,各个年龄段教师各抒所长,相辅相成,扬长补短,弹奏出一曲协调的“爱的乐章”。

通过对我国养老政策、养老格局和养老服务现状的分析,养老地产介入养老服务这一产业链条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

(二)及时处理督导反馈信息,注重专题督导

通过教学督导中深入教学一线,对一线真实情况的督导反馈,使学校领导层获取学校教学情报的第一手资料,能让学校领导层对教学管理做出有效决策,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督导,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决策,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从而解决教学中真正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做到小问题不放过,大问题及时解决,将影响教学工作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确定督导结果应用,提高督导效能

教学督导的目的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只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确定督导结果的应用,才会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这样,教学才会规范化,教师才会有进取意识。教师工作用心了,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因此,学校应根据制定的标准进行督导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量化,将督导结果与教学业绩挂钩,并应用于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晋升等方面,使教师在教学督导的推动下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四)强化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教学督导队伍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督导的成效。一支纪律过硬、执行力强、方法适当的督导团队,是教学督导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学校应定期对教学督导团队开展培训,校内小培训,校外大培训;经常进行督导工作交流,让督导员增长督导知识,掌握督导工作技巧,并充分认识到督导工作不是权力制衡,而是一项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黄萍.基于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学督导理念的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2]李泽民.高校教学督导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3]田佳,孙博.关于我国教育督导制度中“督”与“导”关系的思考:对教育督导终极目标的追寻[J].教育探索,2012(3).

[4]马万民.高校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模式及其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7(7).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重庆市中职学校教学督导与诊断改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02-054)。

标签:;  ;  ;  ;  

中职学校教学督导机制建设及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