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金融市场创新产品运行效果评价报告_短期融资券论文

2010年金融市场创新产品运行效应评估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金论文,评估报告论文,效应论文,市场论文,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我国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运行平稳,创新产品的信用种类更加丰富,期限结构更加合理,对于优化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创新产品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制约了既定功能的发挥。下一阶段,应通过完善创新产品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推动Shibor衍生品交易、加大信用类债券创新力度、加快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等措施更好地推进创新产品发展。

一、2010年金融市场创新产品运行情况

(一)短期融资券

1.发行量大幅增长

2010年,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较快.共发行短期融资券442只,合计6742.3亿元,较2009年增加2130.2亿元,同比增长46.2%。截至2010年末,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1559只,发行量23385.5亿元,余额为6530.3亿元。

图1 短期融资券历年发行量和余额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

2.发行行业相对集中①

2010年,包括能源、交通、金属、综合、农林牧渔、原材料、大型制造、电信、批发零售、公用事业在内的前十大行业共发行短融6319.90亿元,占总发行额的93.39%,其中,前三大行业——能源、交通和金属占比分别达到25%、22%和15%。前十大发行主体共发行2395.00亿元,占发行总额的35%,其中,前三大发行主体——铁道部、联通和长江电力占比分别为12.56%、3.4%和3%。

3.发行主体集中于高信用等级

2010年新发短期融资券的信用评级总体高于2009年,其中AAA级短期融资券发行量占比高达63%,高于2009年近5个百分点,AA、AA-和AA+合计占比35.3%,A+以下企业发行量占比不足2%。

4.基金持有比例进一步上升

商业银行短期融资券持仓量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占比达到53%。由于2010年股票市场的波动较大,基金和保险机构对短期融资券进行了大比例的增持,基金和保险机构的持有比例由2009年的19.6%和4.7%分别上升至30.5%和5.6%。

5.二级市场交投活跃

2010年,短期融资券全年现券交易金额为4.4万亿元,同比增加了57%:换手率达到679%。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255.72%。

(二)中期票据

1.发行量在2009年爆发性增长的基础上启稳

2010年,中期票据发行量相对2009年有所下降,共发行223只,金额累计4924亿元,发行量同比下降28.5%。

2.发行行业较为集中

2010年,前十大行业共发行中票4651.00亿元,占总发行额的94.65%,其中,前三大行业——能源、金属、综合类占比分别为37%、12%和10%。前十大发行主体共发行1850.00亿元,占发行总额的37.65%,其中,前三大发行主体——中石油股份、中石油集团和联通占比分别为10%、8%和3%。

3.发行主体信用评级呈现更多层次

2008年,中期票据发行企业均限于AAA级别。2009年,中期票据发行人的信用评级向下扩展到了AA+和AA,AA-仅有一家。2010年,在AAA级和AA+级仍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A+评级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达到592亿元,占当年总发行量的12%。

4.发行期限更趋长期化

2010年,中期票据发行期限仍集中在5年期和3年期,分别发行2598亿元和1254亿元,占比分别为52.8%和25.5%,比2009年这两个期限的3449亿元和3148亿元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10年期和7年期的发行量分别达到320亿元和731亿元,相较2009年的50亿元和20亿元出现大幅度增长。

5.基金和保险机构持仓比例大幅上升

2010年,商业银行仍为中期票据的第一大投资群体,其持仓比例由2009年的68.3%下降至2010年的66.4%。基金和保险机构持仓量占比分别由16.1%和1.2%上升至20.6%和2.0%。

6.活跃度最高

中期票据具有期限匹配合适、收益率较高、资质较好等多重优势,因而具备非常好的流动性。2010年,中期票据换手率居各券种之首,其换手率高达728.53%,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255.72%。

(三)商业银行债券②

1.商业银行债券发行量总体增长速度放缓,不同券种冷热不均

2010年,共发行了929.5亿元商业银行债券,包括10亿元普通金融债和919.5亿元次级债,全年未发行混合资本债。

2.中小银行发行量大幅增加

2010年,在20家发行主体中,有14家城市商业银行发行了次级债,1家外资银行发行普通债,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从债券市场获得了资金支持。

3.次级债券发行期限趋长

2010年,次级债券中15年期和10年期发行量占比分别为67.6%和32.4%,与2009年相比,分别为提高了12.6个百分点和下降了10.6个百分点。

4.次级债券交易活跃度有所上升

2010年,商业银行债券的活跃度仍不高,最为活跃的次级债全年换手率为114%,同比提高了28%,但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255.72%)。混合资本债换手率仅为10%。

5.保险机构成为最大持有者

2010年,保险机构取代商业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债券最大的持有机构,其持有量达3012.66亿元,占托管余额的49.43%。基金持有量也出现大幅度上升,由2009年的324.61亿元上升到620.83亿元,占托管余额的10.19%。而商业银行持有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由2785.98亿元下降到2047.11亿元,占托管余额的33.59%。

(四)资产支持证券

2010年,未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商业银行是资产支持证券主要的持有主体,占比达到78%。2010年,资产支持证券在二级市场交易结算量也较2009年有明显下降,全年交易了20.17亿元,换手率由24.15%下降为11.06%。

(五)国际开发机构境内人民币债券

2010年,未发行国际开发机构境内人民币债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是主要的持有人,持有比例分别为63%和33%。2010年,国际开发机构全年交易量为9.88亿元,比2009年的3亿元大幅度提升,换手率由7.5%上升到24.7%。

(六)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2010年,共发行了47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比上年增长了268%。3年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占比明显提高,由2009年的39.5%上升到2010年的49.2%。年末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托管量为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全年现券交易量为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7%,换手率为459%。商业银行和基金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主要持有者,分别持有43%和37%,其次是证券公司和农信社,分别持有12.3%和6.7%。

(七)债券买断式回购

1.交易量稳步增长

2010年,债券买断式回购共成交2.94万亿元,同比增长13.56%。从交易券种来看,政策性金融债成交量居前,累计成交1.3万亿元,占同期债券买断式回购总量的43.45%,其他主要券种依次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央行票据,交易量分别占同期债券买断式回购总量的16.49%、13.08%、8.93%。

2.买断式回购利率大幅攀升

从买断式回购流动性最好的隔夜品种利率来看,买断式回购利率全年呈明显涨势:5月中旬前,央行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重启三年期央票发行,至5月底,隔夜利率已上升123BP至2.41%,随后,外汇占款增速下降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力度减弱,同时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开始显现,至6月底,隔夜利率仍保持在2.3%的高位;下半年,由于月度CPI屡创新高,央行进一步加强了流动性管理,两次加息、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对主要商业银行实行差额存款准备金率管理,隔夜利率自11月起持续攀升;临近年底,受财政存款推迟投放、存款准备金缴款、央行2年来首次提高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以及跨年效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隔夜利率收于4.64%,较年初大幅上升346BP。

3.交易期限以隔夜为主

从期限品种看,OR001和OR007为主要交易品种,全年交易量分别占同期买断式回购交易量的76.36%和13.36%,OR001同比增长12.5%,OR007同比增长13.3%。

4.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是主要参与机构

2010年,证券公司和国有商业银行是债券买断式回购交易的主要参与机构,交易量分别占同期买断式回购交易总量的38.01%和22.38%③。从融资方向看,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是主要的资金供给方,全年净融出资金1.4万亿元;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是主要的资金净融入方,全年净融入资金2.26万亿元。

(八)债券远期

1.交易量明显下降

2010年,债券远期交易共成交967笔,成交量合计3183.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53%和51.45%。从交易券种看,政策性金融债成交金额最大,累计成交1736.17亿元,占同期债券远期交易总量的54.54%,其他依次是中期票据、企业债、国债,分别占同期债券远期交易总量的21.30%、15.27%、7.96%。

2.交易期限以7天为主

2010年,7天品种交易量居前,交易量占同期债券远期交易总量的74.38%,其次是14天和21天品种。4M、9M和1Y品种全年没有交易。

图8 2005-2010年利率互换交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3.远期交易收益率与现券交易收益率走势一致

2010年,在债券远期流动性最好的7天品种中,08国开13交易量排名首位,对照该债券的7天加权利率和现券交易收益率,二者走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9976。

4.商业银行是主要的参与机构

2010年,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债券远期的主要参与机构,交易量分别占同期债券远期交易总量的65.56%和28.11%。

(九)人民币利率互换

1.交易量大幅增长

2010年,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年成交11643笔,成交量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9%和225%。特别是在四季度CPI不断超出预期、加息氛围浓厚的背景下,利率互换交易急剧增长,交易量连创历史纪录。

2.四季度利率互换成交利率上升较快

2010年四季度,互换利率④大幅走高。受央行自10月份开始密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及CPI连创新高引发浓厚加息预期的影响,利率互换价格在第四季度迅速上升。以1年期FR007-IRS品种为例,年末利率较年初上涨约107个基点。以FR007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成交曲线也出现明显上移,且短端升幅大于长端,曲线出现平坦化趋势。

图9 2010年1年期FR007-IRS互换利率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3.交易期限以1年期以内为主

2010年,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中,1年及1年期以下的交易较为活跃,交易量达到8581.7亿元,占同期利率互换交易量的57.2%,其他依次为1-5年期和5-10年期,其交易量分别占同期利率互换交易量的29.2%、13.6%。与2009年相比,1-5年期占比有所下降,5-10年期则出现了明显上升。

4.外资银行是主要的参与机构

2010年,外资银行仍为利率互换的主要参与机构,交易量占同期利率互换交易总量的46.4%,其他主要机构类别依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26.6%)、国有商业银行(15.3%)、政策性银行(3.8%)。与2009年相比,各类型机构交易量皆大幅增长,其中保险公司2009年没有交易,2010年交易61.2亿元;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交易量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295.2%、242.5%和237.2%;相对而言,政策性银行交易量增长幅度较小,但也达到了64.1%。

(十)远期利率协议

1.交易量明显下降

2010年,远期利率协议交易清淡,全年交易20笔,交易量33.5亿元,同比下降44.2%。

2.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参考利率均为Shibor_3M

2010年,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皆以Shibor_3M为参考利率。各期限交易品种全年走势基本相同,成交利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交易品种3M×6M全年上涨160BP。

3.交易期限以6个月以内为主

2010年,3M×6M品种仍是远期利率协议主要的交易品种,占全年远期利率协议交易总量的67.16%;其次是9M×12M品种,交易量6亿元,占远期利率协议交易总量的17.91%;再次是6M×9M品种,交易量5亿元,占远期利率协议交易总量的14.93%。

4.股份制银行是主要参与机构

2010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取代外资银行成为最主要的参与机构,其交易量占同期远期利率协议交易总量的62.69%,其次是外资银行,交易量占比为32.84%。

(十一)其他创新产品

1.贷款转让

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开发建设的银行间贷款转让交易系统于2010年9月25日上线,首日达成3笔交易,转让本金9000万元。截至2010年末,已有44家机构入市,其中34家签署了《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目前,贷款转让交易系统上的报价和交易尚不活跃,影响其活跃的主要因素有;平台上线时间较短,入市机构仍较少;部分入市机构尚处于制定内部流程阶段,尚未开展业务;参与主体类型单一,市场需求同质化;贷款转让市场面临一定的政策法律限制,财税配套制度尚未健全等。

2.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中国金融市场上首个信用衍生产品,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⑤(CRMW)。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交易服务。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承担CRMW的登记结算业务(包含创设登记、清算结算、信息披露等)。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有6家机构(中债增、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在上海清算所创设8只CRMW,名义本金共6.9亿元,创设市值共计296.1万元,平均创设价格0.43元/百元名义本金。整体看,CRMW标的债务比较集中,8只CRMW的标的债务涉及7家机构的3只中期票据、5只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平均期限是667天,短期融资券的平均期限是304天。从信用评级看,8只CRMW中有5只标的债务评级为A-1,1只标的债务评级为AA+,其余均为AAA。截至12月31日,本币交易系统共计成交6笔CRMW交易,名义本金总额为2.4亿元,交易主体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

3.超短期融资券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0年12月21日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并正式开始接受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超短期融资券(SCP)的注册。截至2010年底,共有2只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流通,发行人均为中石油集团,期限均为270天,发行金额总计150亿元。其中,第一只发行50亿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招标发行,票面利率为3.8%;第二只发行100亿元,通过簿记建档方式发行,票面利率为3.95%。超短期融资券托管于上海清算所,并自12月29日起在本币交易系统进行交易,截至12月底,共计成交2笔,券面总额1亿元。目前共有60家机构在上海清算所开立了托管账户。

4.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汇金债)

2010年8月,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总规模为109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财政部为该项债券的发行出具了确认函。本次募集的资金根据国务院决议,由汇金公司代表国家向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两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注资以及参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三家银行的再融资。

5.其他金融债券

2010年,包括外资法人银行、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机构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不同类型的债券。2010年5月20日,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总规模10亿元、两年期浮动利率的首单外资银行人民币金融债券;10月14日,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总规模15亿元,三年期浮动利率的首单汽车金融公司债券。2010年,华融金融租赁公司、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金融租赁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总规模35亿元金融债券。

二、金融创新产品运行效应评估

(一)基础类创新产品⑥运行效应

1.非金融企业信用类创新产品发行量持续上升

2010年,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信用类创新产品累计发行量持续增长,发行量达到11862.9亿元,较2009年增加353.17亿元,较2008年增加5787.42亿元。其中,短期融资券发行6742.3亿元,同比增长46.2%;中期票据发行量虽然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发行期数有223期,比2009年的172期有明显增加;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47亿元,同比增长268%。超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150亿元。

2.流动性整体较好

2010年,中期票据换手率居各券种之首,与2009年情况一致,其换手率高达728.53%;短期融资券换手率排市场第二位,达到679%,略低于2009年的换手率。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换手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换手率(255.72%)。2010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和普通债的市场流动性也呈上升趋势,商业银行次级债的换手率达到114.47%,比2009年的89%明显提高;普通债的换手率达到66.93%,也略高于2009年的61.66%。不过受规模限制,商业银行混合资本债的交易不活跃,换手率较低。

3.信用层次更加多样化

2010年,在创新产品发行方面,中高信用评级债券仍占主导地位,但是信用评级结构多样化的趋势较为明显。从短期融资券来看,AA信用评级的发行量达到了926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0%,占总发行量的15%。中期票据发行主体的信用层次也呈多元化趋势,在2008年仅限于AAA级别,2009年则向下扩展到了AA+和AA,还有一家AA-;2010年,在AAA级和AA+级仍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A+评级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达到592亿元,占当年总发行量的12%。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也向信用评级较低的城市商业银行倾斜,2010年,在1 9家发行主体中有14家是城市商业银行。

4.信用类创新产品受到保险机构和基金大幅增持

2010年,保险机构和基金大幅度增持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商业银行债券。保险机构和基金对短期融资券的累计持有比例由2009年的25%上升到35%,对中期票据的累计持有比例由2009年的17%上升到20%,对商业银行债券的累计持有比例由2009年的44%上升到60%。商业银行对短期融资券的持有比例由2009年的60.1%下降到53%,对中期票据的持有比例由2009年的68.3%下降到66.4%,对商业银行债券的持有比例由2009年的47.35%下降到33.59%。市场根据创新产品的风险收益特点进一步优化配置结构,商业银行在主要创新产品持有比例上的相对下降,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银行体系的风险得到有效分散。

(二)交易类创新产品⑦运行效应

1.交易量快速增长

图10 非金融企业信用类创新产品历年发行量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

图11 交易类创新产品历年交易量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创新型交易产品虽然绝对交易规模不大,但是增长强劲。以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为例,这四类创新产品交易量由2007年的1.19万亿元上升到4.76万亿元,占银行间市场本币交易量的比例由1.7%上升到2010年的2.6%。从2007年至2010年,这四类创新产品交易量年均增长率为87.36%,远高于同期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量46.75%的年均增长率。

2.不同产品交易冷热不均

人民币利率互换自2006年试点以来,成交笔数、成交量逐年增长,尤其是2010年,成交量较2009年大幅增长了225%。利率互换交易量大幅增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主协议签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至2010年底共签署1049份主协议,比2009年增长485份,各参与机构与主要交易对手间均已签署了主协议;第二,在2010年(特别是下半年)市场利率整体保持上行的格局下,利率互换显现出双向交易的优势,其交易需求旺盛;第三,市场利率波幅较大,刺激交易量放大。

债券远期于2005年推出,2005年至2009年其成交笔数和成交量逐年上升;但在2010年,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NAFMII主协议)签署滞后的关系,债券远期成交量下降明显,仅有3183亿元,不足2009年的一半。从实际交易情况来看,目前债券远期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发挥有限,更多被用来和现券市场组建买断式回购融资,这一现状与债券远期到期必须及时交割资金和债券,衍生性质不强、债券现货市场流动性不高,以及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3.外资银行成为利率衍生品的重要投资主体

外资银行在利率衍生产品市场表现非常活跃。以人民币利率互换为例,截至2010年底,参与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备案机构中有31家为外资银行,占总数79家的39%,在实际参与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机构中,有25家为外资银行,占总数55家的45%。2007年至2010年,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量占比分别达到45%、38%、45%、46%,交易量始终保持了领先地位。此外,外资银行也是远期利率协议的主要参与者,2009年外资银行交易量排名第一,占比为59.2%;2010年其交易量排名第二,占比仍达到32.8%。

(三)总体运行效应

1.创新产品发展增速快于市场增速

绝大多数的基础类和交易类创新产品自推出以来,发行量和交易量以高于市场平均的增速快速增长。金融创新产品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直接融资提供了有效渠道。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产品既优化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结构,也奠定了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微观主体基础。从宏观层面看,一方面,金融创新产品在支持国家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在缓解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融资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创新产品直接连结了货币市场和企业实体,有利于加强货币政策对经济实体的传导效果,便于资金价格引导实体经济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创新产品市场渗透程度不断加深

虽然商业银行仍是创新产品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成为创新产品的受益者。这表现在,商业银行在主要创新产品持有比例上相对下降,而保险机构和基金的持有比例则不断上升;中央汇金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机构通过发行债券拓展了融资渠道。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创新产品的发行和交易中来,它们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次级债券等获得了低成本的融资,通过参与利率衍生品交易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

3.个别产品功能发挥受制于相关配套措施

2010年,银行间市场推出了贷款转让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创新产品,但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既定功能的有效发挥。由于市场主体多样化程度不高、贷款转让相关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尤其是担保权益转移问题有待解决)、贷款转让交易缺乏相关配套措施支持、交易清算整合度不高等原因,贷款转让平台上的报价、交易尚不活跃,产品功能发挥有限。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方面,影响产品创设和交易活跃的主要因素有,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未能被相应监管机构批准参与业务;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的操作细则、标准化交易确认书、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终止净额和履约保障机制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等法律适用性问题尚未明确;市场参与主体同质化。目前市场上尝试业务、熟悉流程的市场活动较多,而真正出于分散风险、发现价格的市场交易行为还不够活跃。此外,目前银行间市场缺少高收益债券、评级机制尚不完善、历史信用数据积累不足,以及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尚不能用于降低资产风险权重等因素,也影响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市场需求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金融创新产品发展展望

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自推出以来,在优化企业债务融资结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整体将呈现发行量、交易量稳步增长,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投资者结构更趋合理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创新产品发展将更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类创新产品将更加丰富

从国际市场情况看,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信用类债券占有相当比重,如美国信用类债券的比重在60%左右,德国等欧洲国家信用类债券的比重一般在50%左右。在我国,近年来以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为代表的信用类债券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发达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截至2010年末,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商业银行债券等信用类债券的比重仅为20.58%,可见我国信用类债券的发展空间还相当大。2010年,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意味着我国债券市场超短期产品长期缺失的状况有所改变,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情况、财务策略和宏观经济形势,较为自主地选择发行时机、发行期限、发行方式,更自主地享有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可以预计,在法律环境具备、技术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未来将推出更多的信用类产品,如并购债、项目债、资产支持票据产品、附认股权集合票据产品等,从而更好地引导市场资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进一步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二)Shibor衍生品创新空间较大

Shibor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对市场的指导性不断加强,较好地反映了市场流动性状况、资金成本变动和货币政策调控意图,在市场化产品定价中的基准作用不断得到加强。然而,由于1个月以上的长期限拆借交易较少,长端Shibor报价缺乏交易基础的问题仍然较为明显,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Shibor的应用。当然,即使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上,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以Libor为代表)长端交易缺乏也是普遍现象。笔者认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长端可交易性较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利率衍生品创新来改善。可以预计,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将推出以Shibor为基准的互换期权(Swaption)等利率期权产品。如果利率衍生品与其同期限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比价关系,则衍生品交易可以作为相应期限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报价参考。因此,继续推进Shibor衍生品的创新和应用,能够促进Shibor长端可交易性的提高,有助于构建真实、可信的基准利率曲线。

(三)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满足市场参与者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需要,完善风险损失的市场化分担机制,促进宏观金融平稳发展,银行间市场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随着市场参与者数量的增加、类型的多元化,及市场交易水平的提高,未来市场交易有望逐步活跃,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商业银行而言,该工具以市场化的方式剥离、转移和重组信用风险,有效丰富其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大大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效率,为其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协调资产扩展与资本增长步伐、实现以效益和质量为核心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实施载体。同时,保险、证券、基金、信托、非金融企业等不同类型机构将有更多的工具来管理风险及获取收益。从市场功能看,信用衍生产品价差的价格发现功能领先于债券信用价差,对市场供需、违约概率、违约回收率等相关风险信息能进行更为及时、充分的揭示,有利于提高系统性风险的监测效率,降低信用风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冲击,增强经济体的抗风险弹性,维护宏观金融稳定。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微观实体角度,还是从宏观金融稳定角度,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都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创新产品的相关配套措施将逐步完善

创新产品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配套措施是否完善和相互衔接,这需要监管法规、操作指引、会计、税收和法律等各方面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有理顺,或是某项规范欠缺可操作性,都会影响创新产品功能的发挥。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为例,除了应尽快明确券商、保险公司等非银行机构获准参与业务的资格条件,规范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的操作细则外,还需要建立金融衍生品集中清算制度,完善估值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对手方风险,全面促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功能的发挥。

①本报告涉及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行业分类标准、行业及发行主体的数据来源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②这里所指的商业银行债券包括商业银行一般普通金融债券、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债券。

③本文计算的机构类别占比,全部采用该类别机构融入额与融出额之和除以其2倍市场交易总量的数值。

④指与7天回购定盘利率挂钩的利率互换交易中的固定利率。

⑤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edit Risk Mitigation Agreement,CRMA),是指交易双方达成的,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保护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信用保护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金融合约。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edit Risk Mitigation Warrant,CRMW),是指由标的实体以外的机构创设的,为凭证持有人就标的债务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可交易流通的有价凭证。

⑥基础类创新产品主要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商业银行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和国际机构债券。

⑦交易类创新产品主要包括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人民币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

标签:;  ;  ;  ;  ;  ;  ;  ;  ;  ;  ;  ;  ;  ;  ;  ;  ;  

2010年金融市场创新产品运行效果评价报告_短期融资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