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改革_河北大学论文

MPa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改革_河北大学论文

MPA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改革深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模式论文,MP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2012)03-0090-05

MPA教育属于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教育既有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独特特点。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确保MPA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关乎MPA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河北大学的实践,探讨MPA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MPA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着眼点

首先,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明显区别在于,学术型学位教育侧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专业学位教育更侧重对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MPA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形式,担负着为公共部门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客观上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发展MPA教育时,理应将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培养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与其他的专业学位相比,MPA教育具有独特的特点。MPA教育以为政府部门输送公共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合格的公共管理者既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复合型人才必然是MPA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再次,培养服务型公共管理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的角色定位开始转变,其公共服务职能显得愈来愈重要,我国也适时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这就要求作为公共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需要具有服务意识。在MPA教育中,紧密结合这一实际,将服务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不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也是实现MPA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突破和创新的客观要求。

(二)课程系统设置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

根据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服务型公共管理人才的目标,结合MPA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河北大学逐步构建起规范系统的MPA课程体系。

1.从课程性质上看,MPA全部课程分为核心课程、方向必修课、选修课三种类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背景和职业要求选择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按照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设置核心课程7门,共16学分;结合河北大学自身优势和生源特点,方向必修课设3个方向,即财政与税收管理、政府管理和社会保障管理,每个方向6学分;同时还开设了国际视野拓展类课程、河北省省情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道德类课程、应用写作类课程等一系列选修课程,要求学员选修不少于5门课程,每门2学分。

2.从课程覆盖学科角度看,MPA课程不仅涵盖了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课堂授课,同时也包括社会实践和专题讲座等内容。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要求学员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和案例调查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的开题,以增强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

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是MPA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发展MPA教育以来,河北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院校的优势,有效利用自身在省内外的广泛影响,组建了一支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第一,有效整合校内资源。以管理学院教师为主体,吸纳经济学院、政法学院、马列教研部、公外教研部、校直单位等优秀师资,确保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二,广泛吸纳实践资源。结合MPA教育的特点,广泛利用河北大学的良好声誉和社会合作关系,吸纳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地税局、河北省国税局、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纪检委、河北海关等职能部门的领导担任MPA的导师,充分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目前从事与MPA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有52人,其中教授(或正处级职务)47人,副教授(或副处级职务)5人,博士生导师9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教师3人,有出国进修、考察经历的教师25人,具有理论专长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23人。除第一导师外,学校还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了第二导师,仅2005级MPA学员,就从河北省地税系统聘请了27名省局处长和市局局长担任第二导师,促进学员业务实践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MPA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河北大学位于保定市的地缘优势,在每次授课期间,都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邀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以把握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了解公共管理实践领域的最新探索。学术报告已经成为MPA教学中经常性的一部分。国内一流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先进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交流中灌输到MPA教学中。

(四)教学内容安排以全面系统为原则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既注重运用政治分析、管理分析、法律分析和数理分析等专业分析工具,又注重提供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与技能。在教学内容上,实行“三模块”制度。第一,理论模块。理论模块体现MPA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一模块以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为目标。教学内容既包括传统学科理论的传授,也包括理论发展最前沿的追踪。第二,实践模块。实践模块是MPA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职业道德模块。职业道德模块虽然占学分不多,但是贯穿MPA教育的全程。首先包括学员校园角色感的回归,引导他们暂时抛开社会角色和地位,感受校园的学习气氛和紧迫感;其次包括对学员进行政府部门管理者公共伦理观、公共道德观、公共服务观的重塑。职业道德模块既可以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开展。不仅如此,各位教师根据理论发展和社会实际,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以增强其适用性。

(五)教学方式选择以开拓创新为理念

根据MPA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河北大学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案例教学。倡导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每门课程的案例不少于4个。案例的来源既有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精编的案例,也有各高校编写的案例,还鼓励任课教师自编教学案例。以案例为载体进行知识的传授,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目前,学校主编的《财政与公共管理案例集》已经出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2.研讨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引导学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是“课前10分钟研讨会”的实施和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研讨会由任课教师主持,每次上课前10分钟安排1名学员就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先进做法进行交流和讨论。

3.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将真实世界的情景与学员的学习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仿真研讨、表演,使学员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思考,运用所学的理论到真实情景中并解决公共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目前,这一教学模式正在推广。

4.“优秀MPA学员进课堂”活动。为了全面提升MPA学员的素质,选拨优秀的MPA学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自身工作实践为本科生做专题讲座或报告。这种做法既是培养MPA学员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科生了解社会实践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六)教学研究与交流以MPA教育长远发展为方向

1.坚持“双向科研”,提升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一方面,坚持不懈地以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水平,实现学科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广泛吸纳MPA学员参与,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达到共赢的目标。不仅如此,MPA导师还积极创造机会,鼓励MPA学员独立申报课题,如2005级MPA学员赵丽彦就承担了2008年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研究课题,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圆满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另一方面,教学研究是教师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MPA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并不长,教学研究便成为MPA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河北大学MPA教师审时度势,利用学校较早开展MPA教育的优势,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了多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学应办研究课题、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

2.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先进经验,提高影响力。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河北大学一直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走出校门,学习经验,请进专家,传经送宝。近几年,学校积极参加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各种会议15场次,邀请国内公共管理学界知名专家20人次来校作报告或授课。同时,及时总结MPA教育的实践经验,经常性地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提升河北大学MPA教育的影响力。

(七)实习基地建设以增强实践能力为目的

专业学位设置的目的就是为实践部门培养应用型人才,MPA教育也不例外。河北大学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上,充分依托文科综合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MPA案例室、MPA实验室,同时配备税收征管、ERP等软件操作程序,增强MPA学员计算机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此同时,坚持开放性办学的理念,结合MPA招生要求有3年工作经验的实际,积极地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河北大学MPA教育中心已经与河北省国税局、河北省地税局、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张家口市纪检委、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维信税务师事务所、天威集团等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企业等多个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员可以借助工作岗位,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二、深化MPA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为了实现MPA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需要围绕优化专业和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完善教材体系建设、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扩大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做深入探讨。

(一)依托综合大学学科优势,设置特色专业方向

河北大学MPA教育主要致力于为河北省公共管理部门输送高层次人才。因此,在方向设置上,既要体现MPA教育的共性,又能充分反映河北省的实际;既能充分发挥河北大学的学科优势又符合学员对公共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为此,河北大学将在原有培养方向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提高公共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要求,结合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殊性,调整课程结构,确定培养方向。系统总结过去几年来与河北省地税局、河北省社会保险学会、邯郸市卫生局等部门合作办学的经验,积极扩大合作办学的途径,在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争取获得更多的支持,形成不同部门的规模化办学,并聘请相关部门的领导直接参与本部门MPA学员培养过程,使MPA教育更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公共管理综合方向和部门方向相结合方面做进一步探索。在目前固定开设财政与税收管理、政府管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三个特色方向的基础上,计划与河北省卫生厅、邯郸市卫生局、保定市卫生局联合招收培养公共卫生管理方向研究生,与省内公共事业单位联合招收培养公共事业管理方向研究生。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培养方向,如计划与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招收培养公共安全管理方向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应用性

继续强化实践教学,在全省建立10个社会实践基地,给学员提供更多参与实际调研的机会,聘请实际工作部门的有关领导更多地参与学员的培养过程,重点增强学员发现和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将MPA学员的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在实践基地实习时坚持“轮岗制”,确保每个学员能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并且就实习体会进行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管理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对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效率、管理成本都带来了显著影响。充分利用河北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平台,着力挖掘模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潜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以现有的师资队伍为基础,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学团队:为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和时间保证,结合现有的学院科研立项计划,设立专项的扶持MPA教育的研究项目;选拔优秀师资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进修深造,并积极联系社会实践部门为他们争取挂职锻炼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理论和社会实践经验与教学水平。另外,完善导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努力做到管理的规范比、科学化。这包括导师队伍的动态遴选、课程考核、指导论文考核、科研成果考核、集体教学活动考核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并设定具体指标体系。

(四)以现有MPA教材为基础,构建MPA系列教材体系

教材体系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第一,选择比较通行的反映学术界主流观点的国内外先进教材。第二,自编教材。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符合MPA教育教学规律的教材体系。如《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制度》、《政府公共预算管理》等。第三,自编讲义。教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自己的教学经历,自编讲义,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第四,教师和学员共同撰写论文集和案例库。把优秀的学员论文和精彩的案例汇合起来,作为学习教材。目前,河北大学MPA中心已经出版了四部优秀论文集和一部教学案例集,MPA中心将以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改革为契机,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不断深化提升MPA教育教学质量。

(五)实现优势互补,强化MPA专项课题研究

在科学研究方面,实行“教师带学生做科研”和“学生引教师进单位”相结合的科研政策。一方面,鼓励MPA专职教师开展应用型课题或理论型与应用型相结合课题研究,吸纳MPA学员参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MPA学员的资源,发挥学校作为研究机构的优势,在学员的沟通下承担其所在单位的委托课题。这样既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又可以通过与实践部门的联系增强课题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同时,MPA学员在参与的过程中,搜集材料的能力、整理材料的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教学研究方面,MPA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无论是MPA的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可以开展MPA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六)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力度

加强校内实验室软件设施的建设,如电子政务模拟教学软件、数字文档管理软件、农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政府采购招投标操作软件、社会保障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突破在城市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的约束,结合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将实习基地向农村扩展,如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基地”、“贫困农村教育实践基地”、“农村社会保障试点运行实践基地”,让公共管理者更加了解基层情况,确保做出的决策更具可行性。

收稿日期:2012-07-14

标签:;  ;  ;  ;  

MPa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改革_河北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