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天文知识传播的新闻报道研究论文_刘晓勤

上海交通大学

新闻报道形式发挥了《申报》作为新闻传播媒介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描述新闻事实,传达事件主旨,推动了天文事件与天文常识的在大众范围内的传播与普及,引发了民众对天文事件的热情,提高了人们对天文学科的理解与认知水平。

新闻报道形式基于对时事性新闻事件进行即时性报道与跟踪报道,是出现频率最高、报道篇幅最多的一种形式,在《申报》天文知识报道共883篇中,新闻报道计560篇,所占比重最大,如图2-1所示。

一、 日蚀(日食)与月蚀(月食)

日蚀和月蚀作为较为常见的天文现象,一出现往往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申报》中也是报道频率最高的一类天文事件,几乎每年都会有报道文章出现,其中历史上几次较大规模、影响较大的事件,从预报、到报道、到总结,还会有持续多日的多篇跟踪报道,本节主要以1941年9月的日全食为例,分析报道的特点与重点。

对于1941年9月20日出现的日全食事件,是百年难得一见的重大天文事件,《申报》曾进行了持续性的深入报道,在9月14日至9月23日期间,关于日蚀的各类文章数量多达29篇,其中新闻报道就有20篇,这可能是《申报》创刊以来对日蚀现象的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报道,主要新闻报道的文章有《青年会请徐箓演讲日蚀》 、《政府派员观察日蚀》 、《今日举行日蚀讲座》 、《西北观测队日蚀报告》 、《电台广播观测情形》 、《重庆观测日蚀记》、 《昨日万人空巷争观日蚀奇迹》 、《天文台日蚀观测结束》 、《全国科学家群集临洮观测日蚀圆满完成》 等。

日蚀的报道侧重于对日蚀的预测、日蚀的经过描述、日蚀的景象及观测的过程等内容进行报道,在1941年的日全食期间,福建、陕西两队观测队分别到达观测地点后,国际广播电视台转播了临洮西北观测队观测到的日食奇观 ,让不能到现场亲眼目睹的听众也能了解和感受到日食的盛况。

另外,报道也积极做好日月食现象的预报工作,注重报道相关天文机构的预测结论,预报天文事件是天文事件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今的预报目的与古代是完全不同的。我国古代历朝帝王都特别重视对日、月蚀的预报,这类事件似乎成了对统治者的"黄牌"警告,及时预报是为了提前采取补救措施,如举行"救护日食"礼仪。而现今的预报工作很明显没有这个目的,而更多是为了推算日食时间和地点,更便于提前准备好观测工作,也让人们提前知晓时间做好观测准备及其他预防措施。中央研究院与天文台测定将要发生的日食属于"日环蚀",并预报了日环食的准确时间,避免到时引起民众恐慌 。

二、 彗星

彗星也是较为常见的天文现象,属于天文报道的高频关键词,相关报道共有85篇,其中新闻报道有65篇,在天文知识类别的新闻报道中,占据了较主要的地位。其中,《申报》对于彗星的报道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发现彗星的事件,二是民众对彗星的反应,三是彗星有关的科普文章。

1910年1月的彗星,先是发表了5篇连载的彗星相关科普文,为后面的彗星出现做好铺垫,接着对彗星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主要文章有:《杂著:通俗教育之辅助品 彗星谈》 、《杂著:通俗教育之辅助品 彗星谈二》 、《杂著:彗星说》 ,以及新闻报道如《新彗星出现》 、《彗星出现》 、《柏灵彗星出现》 等,这些新闻报道大多篇幅简短,用一句话概括彗星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自古以来,彗星在国内或是国外,皆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历史上彗星的出现与甲午战乱和法国入侵的时间巧合,让人们以为是彗星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国民众皆忧虑重重,当时普遍对于彗星还没有一个较为正确或者科学的态度。在欧洲,民众对于彗星同样存在迷信行为。1664年,欧洲出现彗星,紧接着又出现大瘟疫和伦敦大火,让人们认定彗星为不祥之兆,渴望依托于教皇进行祷告,彗星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不安和恐慌。

1931年《永田彗星之新发现》 和《永田彗星渐近地球》 提出"侨美日人永田氏所见之彗星,再数月将渐近地球,肉眼亦可望见",威尔逊天文台经研究,确认最近日本所发现永田彗星存在,并且再过数月将渐近地球,但准确的日期尚未能计算出来。这颗彗星是数星期前经过天象观测而被发现的,永田彗星的出现受到科学界的极大重视,也被报刊多次跟踪报道,国外的天文研究成果在国内进行宣传,说明当时国内对于此类天文事件仍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三、 罕见天文现象

罕见天文现象,指的是不定期突发的且引起国内外民众广泛关注的天文事件,这一系列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本身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易引发民众的好奇心与关注度。《申报》十分注重对罕见天文现象的报道,多进行即时性或跟踪性报道,在报道事件经过的同时,也侧重于对天文知识进行介绍与传播。

1930年3月下旬太阳系的新行星--冥王星被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关于这一重大的天文事件的报道共有5篇,前后持续时长达半月之久,主要文章有《太阳系添一新行星赐名冥王》 、《俄天文台摄新行星影》 、《海王星外之四新行星》 等,提出了"美国阿里索那州洛威尔气象台发现一新行星,在海王星之外""认为近百年来最重要之天文事件 "等观点。《申报》的特征是紧随社会热点,将重大事件进行全面性、跟踪性的报道,力求全面地第一时间将报道资讯传达给读者,相比较于其他同时期报刊文章,《申报》是报道最全面、内容最及时、角度最多和时间最长的一个。

对于罕见天象的报道贯穿于《申报》创刊期间的始终,在不同时间段的报道内容与形式上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内容上看,刚开始的报道更多在于描述事件本身,分析论述的部分较少,为了报道事件而报道的特点较为明显,后期由于天文知识的积累与天文事业的进步,报道更多侧重于事件本身的分析与论述,对于罕见天象通常具有分析原理与论证经过的部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申报》报道水平与科学性、知识性的提升。从形式上看,由前期的多为新闻报道转入新闻报道与科普文章相结合,事实与科学相辅相成,报道的形式更加多样,报道的角度更为丰富,文章本身也具有更强的传播性与可读性。这也体现出报道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升级,具备了更强的知识普及功能,以及更多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四、 天文机构

在新闻报道方面,对于科学机构的报道共有94篇,其中报道对象包括中国天文学会38篇,天文研究所17篇,东沙岛观象台9篇,紫金山天文台8篇,地方性天文台9篇。本节主要以中国天文学会为例进行分析。

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于1922年,开始设会所于北京古观象台,1932年迁至南京,挂靠在中国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的前身),高鲁担任第一届评议会的会长。学会成立后,每隔一年举行一次年会,中国天文学会所主办的天文学会年会,是具有学术研讨性质的一年一度的天文交流盛会。

历届的天文学会年会《申报》基本都会进行详细报道,如1927年12月22日《申报》第一时间对天文学会年会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介绍了第五届年会的参会情况和会议主要内容 ,在众多的会议提案中,有蒋丙然提议用无线电发展天文,高鲁提议利用无线电接收国外科学演讲内容,名人讲演部分有大学院代表阳铨和何鲁讲演新宇宙观,钱宝琮讲演元初《授时历法》中的弧三角等,此外还有陈遵妫、朱文鑫、虞和寅、周良熙等一众学者参与年会并作出重要贡献。这些学者都是当时颇具威望和学识的科学家,都为推进我国天文事业做过积极卓越的贡献,介绍天文学会这一权威机构的天文工作,既传播了天文学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让读者了解到我国天文研究的积极推进,以及天文事业的稳健提升与快速发展。

五、结语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申报》办刊77年间有关天文内容的新闻报道报道文章,主要检索方式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是通过"申报-雕龙平台"进行关键词检索,逐一检索汇总,直接检索与交叉检索相结合;线下则是通过申报影印的纸质版文献进行按照时间顺序的逐一检索,以及《申报索引》为文章对照。

本文主要从《申报》天文知识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形式,分别介绍了日月食(蚀)、彗星、罕见天文现象和天文机构这四个不同报道主题入手,根据《申报》中的报道原文的内容,进行内容主题、年份变化、表达特点、观念思想上分别进行归纳与分析,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地展现出不同报道主题的内容与特点。

从报道形式上看,新闻报道是《申报》天文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所占篇数最多的一种形式,其发挥了报刊媒介最基本的新闻媒介与资讯平台的功能,在传播进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从报道的内容与主题上看,新闻报道根据主题的报道频率不同,主要分为日月食(蚀)、彗星、罕见天文现象以及天文机构等。通过对报道形式、报道内容、报道主题进行梳理分析,运用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了解到报道实际的大致情况与整体走向,结合对报道原文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其报道的规律性与阶段性特征,对于深入理解与全面把握《申报》天文知识的新闻报道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婷, 晚清西方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2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陈志辉, 民国时期中国天文学会研究, 2009, 上海交通大学

[3] 楚惠萍与王大明, "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申报》与中国早期的科技知识传播. 科普研究

[4] 段锦娅, 从《申报》看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新闻世界, 2015(12)

[5] 关增建.日食观念与传统礼制[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02)

[6] 盛伟山与邓崛峰, 史量才报业经营理念的当代解读,新闻天地(论文版), 2008(05)

[7] 唐坤,《科学》《科学画报》与中国近代天文学(1914-1949)[D],东华大学

[8] 王玉,郑保章, 我国报刊中类科学内容的传播研究. 新闻世界, 2011(07)

[9] 邬国义,《申报》初创:《地球说》的作者究竟是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 夏峰, 民国三十年甘肃临洮的日全食观测,发展,2008(10)

[11] 徐洁, 探寻民国资料数字化建库模式--基于三种《申报》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 2014(20)

[12] 张昌明, 拂去迷信色彩 还它本来面目,江苏教育, 1985(12)

[13] 张蝶,关于中国古代天文文献的基础研究, 2011, 辽宁大学

论文作者:刘晓勤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申报》天文知识传播的新闻报道研究论文_刘晓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