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纪实文学《梁家河》对青年工作者的启示论文_赵捷

浅议纪实文学《梁家河》对青年工作者的启示论文_赵捷

陕西地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结合自己学习、成长、工作中的经历,感受知青们凝聚、饱藏梁家河群众汗水与智慧的温暖记忆,感悟他们德风高尚的品格、为民造福的初心、自强不息的情怀、勤奋好学的精神、苦干实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通过汲取珍贵的政治营养,激发出我辈“爱岗敬业不懈怠、追赶超越再出发”的豪情壮志。用“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照亮青年一代的奋斗之路。

关键词:梁家河;知青;奋斗之路

读罢《梁家河》,不禁让人掩卷深思。作为一名青年团干,近期反复学习书中各位知青的故事,可谓深受教育,对今后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如何推进青年工作开出了良方。

一、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梁家河,这个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山沟里的小山村,就是这批知青当年下乡地方,从1969年开始,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知青们说过:“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是一所学校,初心、求真、苦干,浇灌出宏阔的格局以及深切的为民情怀。

其中一位知青从15岁到梁家河村插队到22岁离开,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对待多么不公,他都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信任和忠诚,为此他先后写过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当他由一个迷惘、彷徨的少年成长为一名自信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时,还总说一句话“我们生下来就是要为人民做好事的。”我想唯有信仰,才可以让一个人蹈死不顾,这是他人生的方向,也是他的力量之源。正因为如此,我党才不断强调理想信念是根。看到知青们身上信仰的力量,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将其化为自身的一种力量,这种政治追求和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也提醒我们要夯实自己的党性根基,进一步坚定信仰,也要学会释放信仰的力量,怀揣一颗爱民之心,朝着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努力。

二、勤奋好学善思——“从不放弃读书学习”

我从书中故事真切感受到知青们热爱学习、善于思考、注重实践的品质。他们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在向群众学习中不断丰富思想、增长才干,始终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正因为他们一直注重勤学善思,后来到各个工作岗位上,都继续要求自己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还常给身边人开学习书单。

三、心系人民群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知青们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带领群众修道路、打淤地坝、办铁业社、缝纫社、建磨坊代销店、打大口井、发展沼气,无一不是以自己的吃苦耐劳,引领群众向过上好光景奋进。他们用实干赢得了群众的信服,点亮了群众心头的希望之火,在群众眼里是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他们把自己当做“普通农民”而不是“知青”,真正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与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在思想情感上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全村人民一起共谋发展、共担责任、共享成果。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让人感到踏实,也充满力量。

四、有付出就有回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贫穷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知青们和村民人在一起、心在一起、吃苦流汗在一起,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多年。其中一位知青说他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自信心。”他还说:“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实践证明,这样的处事哲理无事不成、处事不惊、克难而进。

现如今,梁家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中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教育……可以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五、要有反哺之情——青年强则国强

(一)青春应以学习为阶梯

知青们在梁家河下乡的岁月里,没有离开过书本,没有放弃过读书,就算是在工作最繁忙、最辛苦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把学习当做一种精神追求,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始终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正是由于当年对知识的储备,对知识的海纳百川,才有了后来不断发展的潜力和为民办实事好事的能力。 作为一名青年团干,我认为,青年成长的阶梯是学习,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当做一种精神追求,积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广泛涉猎,深入思考,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净化自己的灵魂,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二)青春应以担当为底色

知青们有强烈的为民情怀,他们心里始终装着百姓,不管是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搞社教等等,总是想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实事。我想有时候在衡量一名员工是否优秀的时候,不仅要看他在风和日丽的平常工作中默默奉献,更要看他在急难险重关键时刻的英勇表现。应该要有“知其难为而为之”的干劲,凡事向知青们一样,敢于担当、冲在一线;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的事。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我们正值青春大好年华,要学习知青们这种沉下身子、耐下性子,从一件件小事干起,竭尽全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做精,做出实效、做出特色,

(三)青春应以吃苦为养分

一位北京知青刚到梁家河的时候,不满15岁,他年龄最小,背负的精神压力也很大。他吃的苦主要体现在五个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些关都没有压倒他,他都顺利度过了。多年的农村生活、多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作为一名青年,我也应当把吃苦当做一种历练和磨炼,在勇于吃苦、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六、结语

人们常说“厚积薄发”、“多年磨一剑”,梁家河的知青们就是典型的厚积薄发,就是典型的多年磨一剑。他们始终把对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天职,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感情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用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以百姓心为心”、“权为民所赋”的真谛。归结起来是一句话:全党核心的形成,是具有深厚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的,是党和人民之福,是国家和民族之幸。梁家河给下乡的知青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为他们从政后形成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梁家河》的故事让我们青年一代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做有标准。他们用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时时感受到知青们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梁家河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论文作者:赵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浅议纪实文学《梁家河》对青年工作者的启示论文_赵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