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计算学习障碍的调查分析_学习障碍论文

初中生化学计算学习障碍的调查分析_学习障碍论文

关于初中生化学计算学习障碍的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化学论文,障碍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初中生掌握的化学计算主要有: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及上述三种计算的综合计算四大类型。由课标内容可以看出,化学计算融入具体的知识单元中,使学生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理解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基本知识和计算的基本技能。

      然而在历次的考试中发现,学生化学计算的得分率相对其他知识点而言明显偏低,笔者在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发现[1],学生在计算准备、基本计算、综合计算中的学习障碍依次增大,导致学生化学计算学习障碍的原因中,对化学计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约占61.5%;化学知识结构松散、缺乏有效记忆策略约占50.0%;对化学计算缺乏学习兴趣约占50.0%;缺乏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约占47.1%;知识提取困难约占15.4%;对化学计算存在畏难心理约占14.4%。可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学习兴趣、化学知识掌握情况不良、存在畏难心理等因素是导致学生计算困难的主要问题所在。这其中化学知识掌握情况不良与预先设想的基本一致,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与原先设想的不一致,大大高于预期。

      一、缺乏兴趣会导致产生化学计算学习障碍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2]。开始时化学课主要学习身边的现象与物质,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认识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课堂上做的实验更是引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大家都觉得化学非常有意思。然而当开始学习化学计算时,由于内容相对枯燥,加上知识难度的加深,对学生要求的提高和课堂实验的减少,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发现,有的学生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内容掌握的情况较好,但一遇到计算就容易出现错误。调查显示大约50.0%的学生对化学计算感到兴味索然,远小于对其他内容的兴趣。他们没有意识到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学习化学计算的原因,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对化学计算谈不上任何兴趣。通过访谈了解到,有学生觉得如果自己对化学计算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会觉得学习化学计算困难,解决每一个计算题都会感到乐在其中。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计算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枯燥无味而产生厌烦心理,学习的动力不足,就不可能认真努力地去学习,导致在学习化学计算时产生障碍。

      二、不能独立思考导致化学计算学习障碍

      在化学计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简单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复、移位或机械地模仿,而是在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利用已有的知识,找出新旧识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敏捷地把所需解决的新问题归属于已有知识的范畴,进行严密的思维、知识的整合,从而顺利地解决新问题[3]。化学计算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调查发现在做化学计算题时,只有约6.7%的学生会尽量想出多种解题思路,约26.9%的学生表示在化学计算学习中遇到困难会通过查书自己解决,约38.5%的学生能够通过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说明这些学生有较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化学计算学习过程中表现优良。约37.5%的学生在做化学计算题时只会简单套用例题或公式,约14.4%的学生遇到困难直接问同学或老师,而不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困难。这些学生长期依赖他人帮助,不抓住锻炼自己思维能力的机会,当要求独立完成计算题时必然无从下手解决,从而对化学计算学习产生障碍。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经常依赖于课堂上老师的解题思路,缺乏对信息的再加工,导致并未真正掌握解题的方法,课后对类似的题目无法解决。这样长期缺乏锻炼,造成独立思考能力低下。

      三、对相关知识和方法掌握不牢固导致化学计算学习障碍

      1.基本概念、化学原理和实质的掌握

      化学计算题经常与实际生产或生活相联系,涉及一个或多个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对一些生活常识的缺乏或对化学探究实验的情境不熟悉,在阅读题目时往往不能领会、提取题目所传达的有效信息,不知如何入手解题。例如,问卷(参见文献[1],下同)中第5题给出了“恰好完全反应”的关键词。通过访谈了解到某位同学对于这个词所描述的反应情况并不能正确理解而出现解题错误。有的学生在解计算题时只是简单套用例题或公式,调查显示这样的学生约占37.5%。他们对解题方法停留在记忆模仿阶段,忽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甚至有的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根本没有理解,更谈不上恰当应用了。如问卷一中第3题只需要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来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该题的错误率为32.4%。当然在这些发生错误的学生中也不排除对分式进行化简时出现运算错误的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有的学生完全不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因而不知道如何进行计算。此外,化学原理和实质的掌握也直接关系到化学计算的学习情况。化学计算经常会涉及一些化学反应,如果忽略了对化学反应原理和实质的理解,只注重数学的运算,往往会化简为繁,偏离了正确进行化学计算学习的思想方法。如问卷一中第4题必须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体现的质量意义,即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满足一定的质量关系,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即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又如问卷一中第5题错误率很高,约为41.3%。通过访谈让学生描述解题思路发现,学生只考虑了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没有想到碳与氧气也能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说明学生对于碳和氧气的反应的原理未能全面分析,对氧气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的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因此,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原理掌握得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进行化学计算。

      2.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化学后,学生接触了许多概念、用语、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识,调查发现,他们感到这些知识零散杂乱,没有规律可循,记忆起来十分费时费力。调查还发现,学生不管是对理论性知识还是对记忆性知识,普遍存在着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体现在学习上就是能理解化学知识但不会应用知识解决化学计算题。对于记忆性知识,学生感到繁杂不愿意去记忆,导致基础知识出现缺陷,在学习化学计算需用到相关知识时就无法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对于理论性知识,有些学生表面上似乎听懂了,但一遇到题目就找不到思路,只会生搬硬套地模仿例题,遇到略有变化的题目更是无从下手。如问卷一中第9题只要分析出各个操作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紧紧抓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就很容易迎刃而解了。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对于各化学知识点间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那么在化学计算学习中应用时就会觉得困难而产生学习障碍。

      3.化学计算方法的掌握

      学习方法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本次调查中,只有约26.9%的同学有适合自己的化学计算学习方法,其他的同学或处于尝试寻找方法状态,或处于茫然无头绪状态,或根本就没有学习方法的意识,说明学生对化学计算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意识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化学计算学习是十分有用的。有约37.5%的学生使用套用例题或公式来解计算题,这样机械的方法必然会影响到化学计算学习的效果;对学过的化学计算的知识,约58.7%的学生使用尽自己的能力记忆的方法来掌握,显然这些学生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通过报告解题思路发现学生在解题时存在思路不清的主要现象,除了知识结构混乱的可能原因外,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原因之一。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是依靠简单的记忆或复制,而是通过不断的应用,才能逐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缺乏对化学计算学习方法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化学计算学习方法,是引发化学计算学习障碍的一个原因。

      四、存在畏难心理是化学计算学习障碍的原因之一

      学习的畏难心理是指个体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阻碍和干扰,使得需要难以满足,于是产生了害怕学习的心理。化学计算的学习内容比之前的学习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增加,这样的学习任务不是轻松就能完成的。在调查中发现有约8.7%的学生感觉化学计算学习起来困难,约68.3%的学生感到学习起来不太简单。遇到困难时,约14.4%的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解决而选择了放弃。通过访谈也了解到学生对化学计算的第一印象就是困难,从读题开始,到知识间的联系,到理解列出式子,再到最后的计算,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在访谈中发现有个学生在面对化学计算学习的困难时付出过努力,尝试去解决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常常失败,这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挫折,而对化学计算产生了畏难心理;有个学生则由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尝试着去克服,而是一味地累积问题,遇到化学计算就觉得很难做出来而直接放弃。从化学计算学习的内容来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溶液等抽象概念,要求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访谈中有学生觉得化学计算抽象难理解,这说明这些抽象概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适应,从而感到化学计算难学。学生一旦产生了畏难心理,学好化学的信心就会受挫,学习缺少内在动力,从而引发学习障碍。

标签:;  ;  ;  ;  

初中生化学计算学习障碍的调查分析_学习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