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景观设计方法探讨论文_陈小霞

身份证号码:42108319890924xxxx

摘要:庭园景观是一个舒适、私密、宁静的庭院休憩空间。随着现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闹市震耳欲聋的噪音与灰尘让都市的人们产生厌倦感,而更向往回归自然,同时也憧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本文主要对我国庭园景观的发展及设计方法进行探索,供同行们借鉴参考。

关键词:庭园景观;发展;景观设计

一、庭园景观的发展

1.古代

中国古代的私家庭园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绅所私有,其形式主要有"文人园"、"私家园林"、"庄园"等形式。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庭园时,会发现无论哪个时期的庭园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不断。隐逸之风盛行,文人士大夫们为了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情于庭院中。用"诗"、"画"的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也渗入了自己主观的审美情趣。随着山水画与山水诗等艺术的成熟发展,文人开始参与造园,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体现了他崇尚简朴、追求雅静的审美情趣。王维的辋川别业传达了以小见大、内敛的庭园景观风格。

庭园发展到明清时期,才成为主要居住形式被人们固定下来。它追求的是一种高度情景交融的境界,不仅借助于具体的景观,如山景、水体、植物、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来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其深化意境的内涵。在《红楼梦》十七回中,贾政说道:"借大景致,若干亭谢,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就可以反映出其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绘画美、建筑美与文学艺术的高度统一。

2.近现代

发展至今,庭园从最初为显示身份地位的媒介,到现在变成对环境品质和居住内涵的追求,人们逐渐认识到私属庭园所带来的生活改变。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建筑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上呈现的对庭园景观需求引发了房地产商们的骚动,无限的商业潜力使得他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于是一部分开发商和设计师将设计模式、设计理念直接拿来套用于中国的庭园景观中。

前面的几十年,大多数庭园景观都是简单的跟风与复制,一味的强调档次与豪华。虽然在发展初期,模仿是必然的,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也是国内庭园景观发展的捷径。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消费者、营销商、和设计师都对模仿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怀疑。"拿来主义"其实本身就应该包括借鉴和改良,在近几年,中国的庭园景观也有了自己的内涵,在借鉴了国外很多好的元素的基础上,又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进行了景观的改良和创新,庭园景观的设计由感性时代开始走向理性时代。同时也迎合了中国目前这些新兴的富人阶层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庭园的文化内涵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景观设计不仅只停留在视觉美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营造各种能激发心灵去感受的空间与文化内涵。

二、庭园景观的设计方法

庭园景观是为某一特定人群服务的,针对特定的欣赏人群,在满足他们的各种物质性需要时,又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在有助于他们情感交流的同时又要满足其私密性的保护。营造一种氛围美,通过对庭园景观的精心设计,梳理营造一个具有高品质的生活空间、舒适的休憩空间、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等,来达到氛围美的实现。

1.主配手法

庭园景观无论面积的大小均有主景与配景之分,主景往往体现景观的主题,并且也是全园视线的焦点,具有艳压群芳的恢弘气势,在艺术上富有感染力。而配景主要起衬托作用,像绿叶与红花的关系一样。主景如果要突出,配景则必不可少,但配景不能喧宾夺主,能够对主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常用的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主体位置的抬高

在规则式庭园中,为了突出主景,利用地形的抬高,使主景更加的突出,更有利于抓住人们的眼球,如意大利埃斯特墙壁(如图1)。

(2)对比与调和

主配景手法中经常通过对比的形式来突出主景,这种对比可以是体量上的对比,也可以是色彩上的对比、形体上的对比等等。例如,庭园中常用蓝天作为青铜像的背景;在堆假山石的时侯,主峰与次峰是体量上的对比;规则式的建筑与景观小品是体量上的对比,如亭、桥是体量上的对比;以自然山水、植物作陪衬,是形体的对比等(如图2)。

(3)空间构图的重心

在庭园景观中,特别是在欧式景观营造手法中。经常把主景设计在庭园景观的几何中心或整个庭园景观的感觉重心或构图重心处。具有一气呵成之势,与此同时也突出和强调主景的地位与作用(如图3)。

2.借景手法

在《园冶》中立专篇论巧"借景"并认定"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借景可以增加景深层次,扩大空间感。借景手法主要有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这7类,庭园景观近借、远借、应时而借用的比较多。《园冶》借景篇中提出"应时而借"的方法,借"四时之景"。"四时"在《易经》和《左传昭公元年》中分别被定义为春、夏、秋、冬和朝、昼、夕、夜。"早可借朝霞,晚可借落日。冬可借白雪腊梅,秋可借落叶纷飞。为园景增添雅韵,为观赏者增添游园的乐趣。

3.对景手法

对景即从甲观赏点可观赏到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可观赏到甲观赏点。对景可使两个景物相互观望,正如卞之琳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两者互为风景,对景可以丰富庭园景观效果,庭园景观对景可以是在轴线端点或对称轴的两侧设景,表达较为严肃、高贵、气势雄伟的艺术效果,体现尊贵感。

4.分景手法

具体的认知及感观。售楼处的布置原则是更为有效地引导客户顺畅的参观售楼处并吸收项目的卖点,树立楼盘的第一印象,最终导致交易的完成。

分景,就是把景观划分成若干空间,从而获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景象,并使园景虚虚实实、半虚半实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景色丰富,空间多变的景观设计处理手法。分景按其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可分障景与隔景。

(1)障景

障景在庭园的入口景观、空间转弯处、私密空间等运用的比较多,入口景观利用屏障物来遮挡视线,将主要景观遮挡起来,达到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效果。另外就是利用直立屏障,将所需的美景收于眼里,而将俗物障于视线之外。然而,如果利用植物障景,要依据庭园景观而定,若使用不通透植物,能完全屏蔽视线,若使用不同程度的通透植物,则能达到漏景的效果。所以,设计庭园景观时要首先分析观赏者的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观赏者与被障物的距离、视线角度以及地形等因素。

(2)隔景

隔景是将园景分隔为不同空间,创造出不同的区域,使园景更丰富,更有特色。隔景在庭园景观设计中几乎随处可见。如利用墙体、植物形成实隔、利用水面形成虚隔等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庭园景观设计,就是通过对庭园景观的风格类型、景观特点、设计要点、设计元素等进行分析,特别是庭园景观里面的设计要点,如对庭园面积的大小、私密要求、功能要求、绿化要求的综合考虑,力图营造出符合园主要求的高贵、华丽、个性、私密、雅致、舒适的庭园景观。

参考文献:

[1]张文瑞.景观植物地域性的应用内.甘肃科技,2011

[2]禅虎.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研究脚.合肥:合肥工业大学之2001

[3]黄聪颖.花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机现代园艺2012

论文作者:陈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庭园景观设计方法探讨论文_陈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