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如何推升了东部的工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资论文,土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以来,房价与工资几乎同时开始加速上升。本文使用中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研究房价和工资之间的关系,使用工具变量加政策边界样本的方法识别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2003年之后倾向中西部的土地供给政策,使得东部地区的土地供给相对受限,从而显著抬高了东部城市的房价,并最终导致工资上升,但这一效应在中西部和2003年之前尚未紧缩土地供应的东部均不显著。这一结果在中西部与东部分界线两边城市的子样本回归中,也依然是高度稳健的。同时,我们排除了人均GDP、最低工资的相对变化等可能影响估计结果的因素。我们的研究为理解2003年之后工资的快速上涨,提供了来自于劳动力市场之外的新视角,同时本文的研究评估了倾向于中西部的土地供给政策所造成的影响。 对于工资上涨不同原因的判断,既关系到对人口红利和发展阶段的理解,也关系到国家宏观、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2003年之后东部快速上升的房价显著地推升了工资,背后的重要原因则是2003年之后中央政府在供地政策上向中西部的倾斜。当企业在面对高企的工资时,其理性选择将是更多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并进行产业升级。但由高房价所推升的高工资背后,实际并没有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为支撑,这将导致东部地区过度的资本深化和过快的产业升级脱离了中西部及全国农村仍然有大量过剩劳动力的现状,最终将危害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甚至导致部分企业迁移至其他国家。 中央政府在供地政策上向中西部的倾斜,意在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但这影响了东部地区的竞争力和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造成中西部土地利用效率的明显恶化。近期,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关于强化管控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要求“加强年度用地计划与规划的衔接,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控制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建设用地规模”。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东部地区的土地供给将更加紧张。根据本文的研究,这将使得东部地区的工资继续被以房价为代表的生活成本所抬高,从而进一步影响这些最具活力地区的经济竞争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4年3月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要“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也就是说,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要与人口流动的方向一致起来,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正确方向。有利于中西部的土地供应如何推高了东部地区的工资_房价论文
有利于中西部的土地供应如何推高了东部地区的工资_房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