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例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杨艺平

(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 秀山 409900)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降低脑卒中病人的残疾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127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81例病人能自行行走,22例病人能借助拐杖行走。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降低废用性肌萎缩、关节僵硬挛缩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及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028-03

脑卒中是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瘫,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27名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中男性75例,女性52例,脑梗塞53例,脑出血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除42例脑出血病人实施了颅内血肿清除术外,其余病人均给予脱水、营养神经、早期康复治疗。

1.2 方法

以改善运动、语言、认知和其它受损的功能,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恢复自主的功能、社会活动和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地恢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目标。着手从病室的环境管理、对病人的饮食管理、肠道管理、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患肢康复护理,保持患肢功能位,进行患肢被动运动,床上训练肢体活动,对病人实施心理康复护理,保障病人的安全。采取早期康复,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对患者实施专业的护理,和各种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过程及实施措施进行严格的评价。

2.结果

患者肢体活动能力逐渐恢复,生活需求到满足;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病情变化能被及时发现及处理。

3.实施方法

3.1 康复护理时间

一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可进行,多数脑出血病人康复治疗可在病后10-14日开始;其他疾病所致运动障碍的康复应尽早进行,只要不妨碍治疗,康复训练开展得越早,功能康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就越好。

3.2 康复护理目标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废用综合征,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防脑卒中与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再发生,使患者在精神和心理上以及社会上再适应,恢复其自理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以及恢复其人际关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

3.2.1 康复环境 (1)患者的病床应比普通病床要低,并且使用活动床栏,防止患者坠床。(2)床的位置要保证患者的瘫痪侧对向房门,有利于探视、查房、陪伴人员及护理操作在患者的瘫痪侧。

3.2.2心理疏导与支持 医护人员要加强医护沟通,在与患者的接触中要显示出兴趣和关心,要多开导患者,抚慰,教育患者多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并能持之以恒。护理工作和医生诊疗、探视等都应在患侧进行,家属和医务人员应当总是处在靠近病人的患侧,一有机会就应积极触摸和摩擦病人的患侧,并鼓励病人经常使用患侧,增加病人对患侧的关心和注意。

3.2.3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 卒中后失语症在我国约占卒中病人总数的22%~32%。护理人员应协助治疗师进行言语障碍的训练,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言语评估,做好记录并计算出患者语言能力的得分。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从说、听、写、读四个方面去进行评估,从口语语言、文字语言、言语表达和语言感受四个方面得分越高言语障碍越轻。失语不但影响患者的交流和生活质量[2],而且不利于其他障碍的康复,易引起患者的情绪障碍。故积极进行康复治疗是必要的。经适当康复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数周内,恢复一定的口语表达功能。失语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提高听理解、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手势表达以及语言书写能力),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言语交际能力。如手势语、利用画图、交流手册来促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交流。

3.2.4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除了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无法保证全身的营养状态外,还可引起呛咳、发生肺内感染,甚至造成生命危险。评定吞咽障碍的方法有口腔功能评定和吞咽功能评定,对摄食吞咽过程评定,由于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误咽、窒息危险比较小,吞咽障碍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容易发生营养不良[3]。急性期的吞咽障碍发生率为30%~50%,随着病情的推移,百分比逐渐下降。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主要是预防失用性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协调性。一般,初发者,85%以上可恢复;训练方法包括:

(1)口唇闭锁训练:进行口唇部肌力的训练,包括张口闭口,伸舌头与旁拉舌头,嘴角上翘,抗阻力鼓腮等动作的训练。

(2)下颌运动训练:对于肌痉挛致张口困难者可进行冷刺激或轻按摩,比如用冰棍刺激患者使咬肌放松,还可用牙齿咬紧某食物的训练来增强咬肌肌力。

(3)舌的运动控制训练:促进食团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包括舌的在口腔内做环形,前伸后缩运动,舌、齿、舌、唇的交替灵活运动,舌根的抬高运动。

(4)冷刺激:用冰冻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做吞咽动作,可诱发和强化吞咽反射。

(5)咳嗽训练:有利于训练患者排出吸入或误咽的食物。

(6)声带内收训练:患者深吸气,两手按住桌子或胸前对掌,用力推压闭唇憋气,以达到屏气时声带闭锁,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7)声门上吞咽训练:从鼻腔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进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这一吞咽模式的训练可防止误咽。

(8)手法按摩:对于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让其空吞咽并保持上抬位置。对于喉部上抬无力的患者,可按摩其颈部,上推其喉部,来促进吞咽。此手法可强化喉部上抬,反复练习,能消除食管入口处的紧张。

(9)促进吞咽反射的方法:用手上下摩擦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可引起下颌的上下运动和舌部的前后运动,从而引发吞咽。此法可用于口中含有食物却不能产生吞咽运动的患者。

3.2.5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除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和心理护理外,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各种康复治疗运动活动的开展,肢体康复护理的目的恢复肌张力,打破痉挛,促进运动分离,重建正确的运动模式,增强肌力;恢复步行能力,改善步态;增强肢体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终让患者能以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运动模式活动。

肢体残疾是人因脑卒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运用运动疗法可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

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恢复肌张力,预防或减少肌痉挛,保持关节正常的活动,以防关节挛缩及肌肉痉挛。运动可以加强患者健侧的肌力,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关节的活动能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维持肌肉强度,增加耐久力,促进运动神经的协调性,预防畸形,促进血液循环。

3.2.6其他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患者由于不能流畅表达,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损或认知残缺,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注意力障碍、知觉障碍等认知功能损害。还可拌有认知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认知功能障碍常见的表现为认知速度减慢,反应时间延长、短时记忆容量减少等。要创造有利于康复的环境,针对不同的功能障碍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

3.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对并发症的预防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除了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防止出现压疮、泌尿系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外,还应注意防止因并发肩痛、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所致的肩部功能障碍。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高血压患者应清淡饮食,规律服药,保持情绪稳定,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切忌血压忽高忽低。

脑卒中的并发症有高颅压、血压异常、肺炎与肺部水肿、血糖异常、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尿失禁与尿路感染、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心脏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体温异常、继发癫痫、褥疮、水电解质紊乱等。确定为高颅压患者给予脱水治疗,首选甘露醇。不推荐所有脑卒中患者均采用脱水治疗,不伴颅内压增高者,如腔隙性脑梗死等不宜脱水治疗。脱水治疗无效或出现早期脑疝者,可考虑外科手术。要积极平衡控制较高的血压,防止降血压过低、过快。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降血压要缓慢进行,否则易导致脑缺血。降血压要个体化治疗,维持降血压效果的平稳性,用长效降血压药物为佳。加强心理护理及心理指导。积极治疗并发症,针对不同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7):907.

[2]曾金艳,陆艳梅,廖秋媛.106例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3):363-364.

[3]周金花,赵丽莉,陈芳娟.10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256-258.

论文作者:杨艺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127例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杨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