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离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论文_王洁 高俊

临床分离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论文_王洁 高俊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其相关基因。方法:以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鲍曼不动杆菌48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利用PCR检测其相关基因。结果: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率100%,但具体菌株形成能力存在差别;48株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率68.8%,均具有较强的形成能力。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存在ica基因7占85.1%,存在sarA基因占100.0%;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abaⅠ基因占79.2%。结论:临床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均具有一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且分别与ica基因、sarA基因及abaⅠ基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有必要做出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生物膜形成能力;基因;菌株

临床中,引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细菌形成生物膜后,会产生保护作用,导致抗菌药物无法发挥应有的药效,造成机体免疫能力、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提高感染的治疗难度。研究表明,自身基因及外界因素均会影响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为了解细菌相关基因与生物形成能力情况,本研究以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基因组成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菌株:2015年5月~2016年5月中,本院在各类送检标本中共分离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鲍曼不动杆菌48株。

主要试剂: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琼脂糖、PCR试剂盒等。

1.2方法

1.2.1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置1夜后,配置成菌悬液,并进行稀释。选取稀释菌液,接种在96孔平底组织培养板中,每孔200μl,每株平行孔设置为4个。培养温度为37℃,时间为24h,完成后将上清丢弃,利用灭菌PBS清洗,每孔清洗液剂量200μl,共进行2次,将浮游菌去除。生物膜黏附在孔底,在60℃条件下进行1h的干燥固定,室温下,利用0.1%(W/V)结晶紫水溶液(量200μl)染色,时间为5min。再进行2次的PBS清洗,37℃下,经2h干燥后,将30%(W/V)冰醋酸(量200μl)加入每个孔中,于摇床上放置培养板,速度300r/min,溶解完全之后,在波长为nm条件下测量光密度值。

鲍曼不动杆菌稀释后,将2ml稀释液加入到聚苯乙烯板的每个孔中,每株平行孔设置2个。37℃条件下经48h的培养,清洗时采用蒸馏水,共5次;常温下风干,染色方法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同,染色时间为30min,之后进行15min的脱色,液体为95%乙醇,最后完成吸光度值的测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检测相关基因方法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基因时,均采用PCR法,其中,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中,PCR引物采用ica基因、sarA基因;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过程中,PCR引物采用abaⅠ基因。检测操作严格按照PCR反应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结果

2.1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结果

经检测结果可知,在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生物膜均已形成,形成率100%,但具体菌株形成能力存在差别。在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生物膜形成33株,形成率68.8%,均具有较强的形成能力。

2.2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由PCR检测结果可知,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到ica基因74株,占85.1%;检测到sarA基因87株,占100.0%。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到abaⅠ基因38株,占79.2%,其中,33株形成生物膜的菌株中,检测到abaⅠ基因27株,占84.4%;15株未形成生物膜的菌株中,检测到abaⅠ基因11株,占73.3%。

3讨论

近年来,临床中不断的提升医院感染发生率,尤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原因为患者治疗期间常用的生物材料均可能被这些病原菌黏附。感染发生后,细菌会在生存环境中生长,为能与环境相适应,于惰性物体上附着,形成生物膜,在生物膜保护下,机体内的抗菌药物无法对细菌发挥作用,导致机体免疫系统不能攻击细菌,吞噬细胞也不能吞噬细菌,造成感染恶化,提升控制及治愈难度[1]。由本研究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100%生物膜形成能力,不过具体的菌株在形成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强有弱,而鲍曼不动杆菌中,并非所有菌株都会形成生物膜,但能够形成的菌株均具备较强的形成能力,可见,临床分离出来的菌株均具备一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药物干预生物膜的形成,促进感染的痊愈。在表皮葡萄菌感染中,首次发现了iac基因,之后较长时间内,均认定ica基因属于毒力决定簇,随着研究的深入,在金黄色葡萄中也发现了ica基因,并且与生物膜的形成具有直接关系,为必要因素;在毒素合成、生物膜形成中,sarA基因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基因存在于绝大部分金黄色葡萄菌中[2]。国外学者研究显示,abaⅠ基因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M2菌株中,为菌株自身的诱导因子合成酶基因,是已经明确的唯一存在的,可对生物膜的形成发挥调控作用[3]。

综上所述,在临床分离的菌株中,均具备一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且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会发挥参与、调控作用,由于本研究水平有限,结果尚不深入,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鸿,张亚培,毕文姿,等.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相关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06):436-439.

[2]黄惟彬,黄静,朱家馨,等.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表型检测及其相关基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05):830-833.

[3]汤琦,袁兵,黄云超,等.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及聚集相关蛋白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02):244-249.

作者简介:王洁,女,本科,28岁,1989年10月。

论文作者:王洁 高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  ;  ;  ;  ;  ;  ;  ;  

临床分离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论文_王洁 高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