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朱坤锋

市政给排水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朱坤锋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118

摘要:市政给排水管道是城市用水、排水的重要设施,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越发加快,各地出现了大量的给排水管道工程,一般来说,在管道类工程施工中,遵循避让障碍物、固有管道原则,这为管道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穿越河流障碍铺设、架设管道成为可能,本文针对市政给排水管道穿越河流施工的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技术探讨

前言: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水平较高,水网发达,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局面,如果依然采取避让障碍物原则,建设难度将大大增加,穿越河流施工在此情况下得到重视,并通过设计和具体施工作业初步实现。探讨市政给排水管道穿越河流施工的技术,有利于下一步相关工作的进行,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一、市政管道铺设原则

(一)小管让大管

小管让大管是市政管道铺设的三个主要原则之一,是指在管道铺设时,大管和小管同时在同一地点存在铺设需求,遵循大管铺设优先原则。

由于大管的转弯铺设存在更大的施工难度,费用较大,如果是供热管道还需进行复杂的应力计算,而小管道施工较为简单,费用小,维护、更换也较为方便,因此确定了小管让大管原则。

(二)有压让无压

有压让无压是市政管道铺设的另一个主要原则,是指在进行管道铺设作业时,如果有压管和无压管在相同地点存在共同的铺设需求,遵循无压管优先铺设原则。

一般而言,如果无压管中流动的是液体,通常会向固定坡度较低的方向流动,如果出现拐弯等情况,可能形成局部高度差,造成积水,因此通常无压管不能进行拐弯设计,有压管由于拥有一定的压力,管中流动的液体或者气体在压力作用下可以进行固定方向的流动、移动,因此设计中确定了有压让无压原则。

(三)避让障碍物和固有管道

市政管道铺设的最后一个原则是避让障碍物和固有管道,该原则是指在进行管道铺设作业时,对于线路中的障碍物和固有管道,通常采取避让的方式,免掉去除障碍物的消耗和对固有管线进行改造的花费。

市政管道的种类很多,铺设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在新管道铺设时,很可能铺设地点已经有旧管道,为避免改造带来的影响,通常会进行避让,采取拐弯铺设的方式,对大部分障碍物也采取类似原则。

二、市政给排水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技术

(一)沿桥敷设施工法

沿河敷设施工法是较为常见的市政给排水管道过河施工方法,属于架空管道施工法的衍生技术。广东省深圳市的大沙河即采用了沿桥敷设施工法。

该方法的基本情况是使管道与桥梁的前行方向保持一致,沿桥墩前进、顺桥梁铺设。需注意的关键问题是管道安装时的稳定性,在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测试,确保管道安装的质量。基本施工工序是先选定架空管道施工的具体地点,所选目标大桥质量必须过关,能够承受施工作业带来的振动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后利用水平仪等设备,确定假设管道的地点,并做好标注工作,从桥面向下放置长度一致的中垂线,作为标准确保管道架设高度的一致,管道外围需进行防腐处理,一般以化合物包裹为主要手段,之后按规范制作吊架、托架,将管道分段吊至架设地点,完成阶段架设后,进行稳定性实验,确保其安装稳固,深圳市大沙河采用沿桥敷设施工法时,架设工作是两侧同时进行的,即从桥梁的两侧同时施工,在中段合拢,该方法使工作时间大幅缩短,值得其他类似工程借鉴[1]。

(二)支柱式架空管施工法

支柱式架空管施工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宽度较窄的河流穿越施工,同时该方法还需考虑气候因素等对管道的影响。

该方法的基本工序是在不影响工程整体施工的情况下,选择一处较窄的地点作为过河地点,并勘察河岸地质条件,如果土质过于疏松,不可采取支柱式架空管施工法,如果土质较好、粘合度较高,则可以应用。首先在两侧确定支柱地点,两侧地点应处于一条水平线上,以最大限度缩短架设距离,之后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柱底座,待混凝土强度达标,开始架设管道,架设完毕后,检验架设效果和强度,尤其需注意管道外围的保护,应采取聚合物保护的方式提升管道的抗热、抗晒、防腐蚀、防潮能力。

支柱式架空管施工法一般用于小型管道过河工程,大型管道自重过大,一般不适宜以支柱式架空管的方式进行过河作业。

(三)水下铺筑倒虹管施工法

水下铺筑倒虹管施工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市政给排水管道过河施工技术,该技术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和水流通性较强的物理特性,以下凹设计使管道穿越河流,完成铺设。

水下铺筑倒虹管施工法的优势在于,不会影响固有管道、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深州市大沙河、广州的流溪河、巴江河支流等均采用了该方法,具体的施工流程是先选定过河地点,地点的选择以不影响通航和居民生活为基本原则,之后将需铺设的管道延伸至河岸,在河岸处进行挖掘作业,埋设管道,是管道从河底穿过,为保证给排水质量,通常采用双线设置,管道铺设总体完成后,应在两侧各设置一个控制阀,以加强对给排水工作的控制,最大限制避免水压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河流有通航需求,管道应距和床底部至少80-100cm,如果没有通航需求,距离也不应小于50cm,这是出于对水流和泥沙作用的考虑,避免管道露出河床,在河流、泥沙侵蚀下迅速降低使用寿命。

水下倒虹管铺筑法的劣势在于管道清洗工作困难,如果采用该方法,通常以高压清洗、药物清洗的方式进行清理工作。由于铺设时采取的是双线设置,可以在供排水压力较小时,关闭其中一条线路,以高压水枪进行清污作业,清理完毕后,恢复该线路的工作,并关闭另一条线路,同样以高压水枪进行清污,完成后恢复工作。药物清洗也需关闭双线中的一条,之后投放药物,交替完成两条线路的清洗工作[2]。

(四)斜拉管跨河施工法

斜拉管跨河施工法针对的对象是大跨度河流,该方法出现的时间尚短,是随着高强度承重结构和材料应用出现的新型市政给排水管道过河施工技术。

通常来说,如果河流跨度较小,可以采用支柱式架空管施工法或者水下铺筑倒虹管施工法,如果河流施工地点有桥梁,可以采取沿桥敷设施工法,如非必要,一般不采用斜拉管跨河施工法,该技术的核心要求是强度非常高的承重构件和钢管设备,施工工艺虽然不复杂,但材料要求很高,资金消耗也较大。其基本流程是,选择过河地点,在两侧设置承重结构,之后进行管道架设工作,由于斜拉管跨河施工的跨度较大,需使用大量高强度钢索,确保承重结构的稳定,在架设完成后,应进行实验,判断并优化结构的承重能力,同时管道外围也应进行必要保护,提升其防腐、抗热、承重等物理性能。

总结: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大量的给排水工程投入建设,由于部分地区存在河流等障碍物,为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使用效果,管道过河施工被提上日常并得到实现,我国广东地区管道过河施工作业较多,尤其是深圳和广州等地,使用的技术包括斜拉管跨河施工法、沿桥敷设施工法、支柱式架空管施工法以及水下铺筑倒虹管施工法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1]范维利.关于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的问题探讨[J].四川水泥,2017,03:267.

[2]李卿.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的若干问题探析[J].山西建筑,2016,35:113-114.

论文作者:朱坤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  ;  ;  ;  ;  ;  ;  ;  

市政给排水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朱坤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