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课堂注意力的提升技巧论文_马小娟

谈谈幼儿课堂注意力的提升技巧论文_马小娟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第三幼儿园 马小娟 731300

【摘要】:教学效果是所有教学的最终目的,幼儿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幼儿在得到更多快乐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必须从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开始。教师应从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游戏的趣味性,把握教学时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园合作入手,促进幼儿注意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注意力、有效策略、研究、

课堂注意力,顾名思义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于课堂教学。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事物,深入地思考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有力支持而失去控制。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保障。如何培养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如综合主题活动“帮助小白兔”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一开始,教师组织幼儿进入事先精心布置的场地中,使他们置身于“森林小动物住宅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紧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吸引幼儿的环节:小盲兔探路的情境表演;表演后让幼儿各抒己见的谈话;幼儿戴上墨镜体验双目失明的感觉;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声情并茂地讲述“小白兔的故事”;幼儿结对玩“小狗帮小兔”的游戏;幼儿为小兔设计用具等。整个教育活动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巧妙地巩固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其有意注意。设计时还注意了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时张时弛,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以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使幼儿自始至终情绪愉悦,积极性高涨。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符合计划性、整体性、操作性、趣味性等特点,所以内容选择具有广泛性、丰富性,以幼儿的生活为源泉,如陈鹤琴先生说的“生活即学习,生活即课程”,幼儿周围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适宜,要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要适合我们的教育目标。

三、把握一堂课的最佳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对儿童的研究表明:两岁儿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为7分钟,四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在前十分钟,后面适当进行游戏、练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声调、榜样示范和游戏奖励等办法,让孩子重新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

2、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教师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3、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需要不断鼓励,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4、加强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要反复做,就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培养和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同时借助家长的积极配合,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

论文作者:马小娟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谈谈幼儿课堂注意力的提升技巧论文_马小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