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建设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础工程_学科建设论文

重点学科建设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础工程_学科建设论文

重点学科建设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事业发展论文,重点论文,高校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校为本。高校(指有能力培养硕士以上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下同)大计,学科为本。抓好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提高竞争力、生存力和事业发展的关键。

一、学科是高校的基础

1.学科是高校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层组织。

我国招收、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的工作,是在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点(以下简称“博士点”、“硕士点”)中进行的。这些博士点、硕士点一般按二级学科设置,是有师资队伍、教育经费、科研项目、工作条件、培养方案、考核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的实体。它们是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我国的博士后科研工作,是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进行的。这些站一般按一级学科设置,有高水平的博士导师、浓厚而活跃的学术气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工作、国家定期拨给的日常经费、必需的实验设备、良好的科研后勤条件、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必要的管理人员。它们是高校实施博士后研究制度的基本单位。

2.学科是完成高校任务的主体。

高校的主要任务可分为出人才、出科研成果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有:培养各层次(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高级专门人才;帮助在职人员(含教育、科研、经济等各方面人员)更新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水平、适应高技术、高学术含量的社会生活;为特定行业、特定岗位培训技术人员。第二类主要有: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将其归纳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或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促进学科的发展;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和物质产品,为人类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学科承担了硕士以上层次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工作和希望得到硕士以上层次中部分知识和智能训练的在职人员培训工作,并是完成第二类任务的主要力量。

3.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根本。

高校建设工作按完成任务的需要分,有三大组成部分:一是管理系统建设,二是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三是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基层组织系统建设。为利于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高校的基层组织建设分成学科、专业、科研三条线。学科建设面向硕士以上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建设面向本、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科研机构建设既面向各层次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工作,配合出人才,又面向社会,争取出成果。这是高校的人、财、物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形成的三种不同组合。三者中既有共性的地方(“一套班子”多向服务),也有个性的地方(只为其中一方服务),运行中互有交叉、渗透和人力、财力、物力的交换。由于学科既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又是完成科研任务的主要力量,对提高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和促进科研工作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基层组织的建设中,学科建设实际上是起主导地位的。高校的层次越高,学科建设的地位就越重要。

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能够把全校人力、财力、物力有机组合起来,高效率、高效益地出人才、出成果。它的建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使基层组织提高承接任务的能力、运行活力和工作效率,并形成互相协作、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提高群体综合效益。通常它的建设工作围绕着发挥各子系统作用和提高母系统的整体效益进行。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为各系统的运行提供条件和服务。

由此可见,高校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承接任务的能力、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根本是学科建设。

二、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龙头

重点学科建设,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对四化建设和科技、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科研基础好、水平高的博士、硕士点进行重点建设,使其逐步做到:能够自主地、持续地培养和国际水平大体相当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接受国内外学术骨干进行深造,进行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够解决四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能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科学根据,为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促进学科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因此,重点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重点学科建设可以带动高校的各项建设工作。

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优势明显、具有特色、相对稳定的、对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具有国内公认、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与完成任务需要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有质量优势和规模效益;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能力;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它的建设工作涉及到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实验室、资料室对外交流、管理、运行机制等各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全方位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必将带动高校的各项建设工作。

2.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建设工作中的重点。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责任重。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和国家攻关项目、“863”高技术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绝大部分都由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承担。江苏1994年评出的79个省级重点学科当时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平均每个点35.3项。这些任务层次高、难度大、影响大、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优先安排。

二是财力有限。各学科承担的任务层次不同,需要的投资不同。低层次高投入,设备利用率不高。高层次低投入,任务难以完成。为提高有限财力的投资效益,只能对重点建设的学科进行重点投入。1986年以来,江苏省每年都有重点学科建设经费。1994年,这项经费增加到2千万元。各高校也都设置了重点学科建设费,苏州大学还在人力配备、师资培训、职称评定、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任务、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优先考虑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同时,加强对重点学科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全方位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3.重点学科建设可以带动一般学科建设,使全校学科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

纵观江苏省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它起到了三点作用:

一是示范性。学科建设工作是涉及到人、财、物、事的多层次多变量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术性强、政策性强、难度大,又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经验,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为其它学科的建设工作作出了示范。许多重点学科在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和建设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为其它的学科的建设树立了样板。

二是“火车头”作用。许多重点学科充分利用学术水平高、实验条件好、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多渠道争取任务,组织相关学科联合攻关。通过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了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工作经验和争取任务的能力,带动着相关学科共同前进。扬州大学农学院的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在建设工作中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逐步出现了相关学科群共同发展的态势。

三是凝聚力。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形成多层次、多梯队、相得益彰的学科体系。南京大学力争在21世纪初,在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的同时,通过学科的综合、交叉、延伸,形成一个有较大覆盖面和先进的、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和一批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学科群体。

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可以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1.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可以形成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学校的地位与影响。徐州医学院是省属一般院校,未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以前,在国内外影响不大。1988年,该院的麻醉学学科被省教委评为重点学科后,7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加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人才梯队、麻醉学科模式建设、麻醉学专业教育以及实验建设等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有多项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其学科带头人曾因明教授,1990年被评为博士导师,1994年连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1995年被邀请为中国——威康(英国)科学委员会委员。随着麻醉学学科影响的扩大,徐州医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南京大学的1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1个省级重点学科均有一些工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学科对提高学校的地位和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可以提高承接任务的能力。中国矿业大学的“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矿山建设工程”和“采矿工程”3个学科,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前的7年中,点均年招收研究生17.9人,年科研经费32.2万元。近5年的点均年招收研究生32.9%人,年科研经费189.7万元,分别比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前增加83%和489%。南京农业大学的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近5年的点均年招收研究生人数和科研经费也比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前分别增加55%和208%。许多重点学科点接受师资进修任务大幅度增加,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大大加强。有些重点学科点还增加了博士后科研工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点的实际承接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任务的能力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3.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可以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江苏省1994年评定的79个省级重点学科的点均在校研究生为29人。这些学科1986年以来的点均科研成果分别为发表论文315篇,出版著作24.4部,获奖20.5项(其中省级以上13.9项),这些数据均远大于江苏省博、硕士点的点均数。如果将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统计在一起计算,则重点学科的各项点均数将远远超过一般学科的点均数。这些学科的点均规模效益,也将超过一般学科。

标签:;  ;  

重点学科建设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础工程_学科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