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资源的有效整合_传媒专业论文

论电视资源的有效整合_传媒专业论文

论电视资源的有效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视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各地成立的不少电视传媒集团,无论从现代企业管理还是从产业的一般规律去 审视,都相当明显地烙着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痕迹,存在着“资源垄断、资源浪费”的 痼疾,电视传媒集团内部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资源浪费、管理粗放和资源的诸侯割据制 ,资源配置的行政化和“长官”意志,背离资源配置的客观规律和运作规律,制约了中 国电视事业的进一步的发展,耗损了资源和效益的最大化发挥。电视集团进行资源整合 、减少频道之间的资源内耗,打破和调整传媒集团内部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起集 团内部的资源链和产业链,形成传媒产业化的管理结构,激活电视传媒产业内部创作活 力和发挥产业化的效能,充分发挥电视传媒的两个功能。提高电视传媒集团的生产力, 整合电视资源是极其必要和极为有效的改革措施。对此,本文试图分析电视集团内部资 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探讨在电视集团的管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对策。

政策与体制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整合发挥好电视传媒政策资源,充分承认传媒的产业 属性和发挥好产业功能,只要电视传媒存在一天,就不能抹杀或忽视这一属性,不然必 定会偏离电视传媒发展的正确方向。电视传媒的经济产业属性决定了电视传媒必然具有 的政治属性,有机的整合好电视传媒的这二重属性,是进行电视传媒向纵深发展和保证 电视传媒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电视传媒既属于宣传和喉舌的意识形态,又属于娱乐与资讯的第三产业,是集政治属 性和产业服务属性于一身的特殊行业,电视节目是集物质属性的商品和非物质属性的精 神于一体的特殊性产品。在现存的体制内,整合好政治属性和产业属性的政策尺度,充 分发挥政策资源的优势,把握和协调发展好电视传媒的二重功能,是电视传媒宣传、创 作、经营都要思考和实施的问题。

中国的电视传媒受经济相对落后的影响,在政策和观念上一直以来被定位为宣传工具 ,只承认电视传媒的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对电视传媒的经济属性避而不谈或晴蜓点水 般带过,处处用电视传媒的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来排斥和压抑电视传媒的经济属性和产 业功能。用一个认识、一种观念、一个维度来管理传媒,把多元属性的电视传媒整个捆 绑在一起,既不符合电视事业的发展和产业做大做强的要求,也不符合电视传媒的本性 和党对电视传媒的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电视传媒的强大的精神力 量和巨大的经济力量被显现和承认。1996年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示:“过去我 们的传媒只讲宣传,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既要宣传,也要经营”。[1]2 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一锤定音 ,中国长达15年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宣告结束。在中国加入WTO的有关协定中, 虽没有直接涉及电视媒体,它只是隐含在信息产业、电信产业、娱乐产业、广告业之中 ,实际上,电视传媒业从总体上讲是在世贸组织制定的服务贸易范畴的框架内。2004年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关于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 出:“区别广播电视公益事业与经营性产业”、把“事业”与“产业”属性分开表述、 区别管理的做法。对此,传媒人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既要宣传,也 要经营”的讲话精神,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大胆实践。

管理与结构资源的整合。整合频道资源,组建资源共享与互补、上下利益捆绑的大集 团和大电视网。根据目前频道资源和电视节目资源实际情况,压缩和调整省、地(市)、 县的频道,整合省、市、县的频道资源,组建全国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西 北等几大电视网,形成频道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形成大区域性传播中心和大区域性 传播网,减少省、市、县之间以及省本级、市本级频道之间的资源内耗和浪费,集聚区 域集团电视网的实力,增强对外的核心竞争力,整合频道资源,组建资源共享与互补、 上下利益捆绑的大电视传媒集团和大区域性传播电视网。

目前我国的电视传播是按1983年3月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精神,实行中央、省 、地市、县四级办电视的格局覆盖和传播的格局。应该承认这项政策在当时推动了中国 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是正确和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随着“中办发(1999)82号文件”的 发布,尤其是2001年底电视集团化“大潮”后,电视频道忽然间一下“火树银花”千花 齐放,全国一下子出现了3000多个频道,频道盲目“扩容”,使频道专业化形式大于内 容,从业界学者李晓枫提供的数据看,“目前中国电视每年的播出总量2000多万小时, 首播节目量870多万小时,自制节目能力却不到80万小时,节目严重匮乏”[2],电视节 目的缺口很大,供需极不平衡,全国电视生产的能力远跟不上频道播出的要求,许多频 道名不符实,许多频道滥竽充数。原本设置专业频道的初衷,是为了满足特定专业的文 化消费的需要,而目前我们的电视传播地域和受众都受到某种限制,频道节目的传播因 利益集团体的不同而“诸侯割据”,频道资源浪费很大。加之,各频道自制节目的能力 极其有限,而我国的独立制片人和专业节目制作公司生产能力又不很强,节目市场还远 未形成规模,节目源“枯水”,频道势必沦为“空壳频道”,只得倚重黄金时段的电视 剧及周末的综艺节目来吸引受众。在这种形势下设置的专业频道,目标观众的设定自然 不十分明确,为了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各专业频道又只好沿袭观众十分熟悉的新闻 + 影视剧 + 专题的既有模式,走综合化的路子,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都集中在经济、 影视、文体、法制几个方面;从省级、市级的频道来看,目标观众定位模糊,存在综合 化、模式化的倾向还是十分明显的,省、市、县级的许多频道离开了电视剧都将面临“ 死亡”的危险。为了争到市场份额,于是相互攀比,贪大求全,在节目设置、节目播出 、节目购买、广告价位以及技术设备上内部大比拼,展开内耗性竞争。目前的频道在一 定程度上讲是一个没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电视台”,各个频道的资源配置和运作也与 原独立的电视台差不多,原来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内耗和竞争、电视台内部的资源配置 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带到集团化内部的频道之间,只不过这种竞争由原来“堂兄弟”之间 明朗化的竞争变成集团化内“亲兄弟”之间隐暗的竞争,各个频道之间的内耗和浪费, 资源配置问题仍然明显。同国际跨国传媒集团相比,我们的这些电视媒体或集团都还是 一批“青少年”,并且这群“青少年”基本上都是既不大又不强壮,从没有驾过“航母 ”遨游过市场经济的“太平洋”和“大西洋”。而国外传媒大公司发展已成规模,它们 驾轻就熟开向中国电视媒体市场的都是国际级“航空母舰”,如美国电视产业巨头时代 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和新闻公司,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科技手段、人才素质、资 本实力、传媒质量、产业化经营,都比我国先发展了一步。我国传媒企业大多数规模小 ,竞争力低,中外传媒企业规模实力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根据报道,AOL时代华纳前 年的全年销售是350亿美元,维亚康姆是200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媒体“航空母舰”中 央电视台在一定“垄断”的保护下同年的广告销售收入仅仅为60亿元人民币。所以,电 视传媒集团不仅要看到传媒集团的现状和眼前,更要注视世界传媒和未来。从全局的观 念、整体的观念,顾全大局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摒弃只顾个人、局部和小团体 既得利益的做法,调整省本级电视传媒、与地市本级及县本级频道之间的频道结构、资 源整合,提高频道资源效益,组建全国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西北等几大上 下左右贯通的电视传媒集团和电视传播网,实现频道和节目资源的共享,集聚集团电视 网的实力,增强对外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与运作资源的整合。集团内管理与运作资源的整合是激活资源、发挥资源效能的 有效抓手和捷径。重塑电视节目管理架构,在集团内部形成三个平台的管理运行体制, 架构高效的组织机构,实现生产、播出、传播的资源合力。在电视集团内部进行节目传 输、节目播送(或运营)、节目制作(或内容提供)三大环节的重组,根据三大环节的不同 性质,建立代表集团节目资源管理的节目播送平台,播出平台是国家拥有,由国家掌握 播出权可有效把握舆论,控制文化发展方向,有效调节市场生产。对节目播送环节的平 台——“频道”不实行产业化改造,但将节目播送平台的频道转变现有的职能,使频道 成为“纯”意义的“节目品牌专卖店”,成为不管生产、只管理节目质量、节目订购和 编排的真正的播出平台,打破“资源诸侯割据”的频道制。最有条件进行产业化改造的 节目制作(或内容提供)环节,先在集团内部进行节目制与播的分离,进行人力资源和节 流资源的整合和配置,逐步形成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制播分离机制。实现电视节目的产业 化,为国有资产增值、制作资源的流动、跨所有资源的整合和提高民族电视的生产实力 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做准备。

加快不同属性的节目分类管理结构。从电视传媒二重性出发,改变长期以来对频道、 对节目不分属性统一尺度管理的现状,对宣传资讯类的公益节目和大众娱乐性经营节目 进行剥离分管。一方面要对时政、社会新闻节目、对外宣传节目、农村、少数民族公益 服务节目采取事业法人模式,确保其宣传和喉舌的作用,发挥好传媒的效果。另一方面 又要对大众娱乐节目、体育节目、专业信息服务节目采取产业化的管理模式,使这类产 业属性的电视节目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营,激活电视节目生产的产业链。电视频道和电视 节目一定要理清节目属性、分类管理,尽快建立起电视节目的公共宣传体系和电视节目 的产业经营体系,加快不同属性的节目分类管理新格局,电视节目不分类别,统一尺度 管理的现状再不能存在下去。对不同属性的节目分类管理,现在已到了水到渠成,非改 不可的程度。

电视存量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电视存量资源主要指节目与栏目资源、资金与资本资源 、人才与人力资源。合理高效的整合这几类资源是下阶段电视集团改革和激活创作活力 ,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抓手。

节目与栏目资源的整合与最大化,充分发挥节目资源整合,拓展资源的利用空间,提 高节目的利用能力。各专业频道的节目资源不应该是完全自足,封闭的,很多节目和节 目资源应该相互交叉与再利用,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节目和节目资源,都应安排在几个重 要频道中播出,并向其它媒体沿伸发展。这种交叉并非重复,而是重要节目资源共享的 思路。象上海《第一财经》节目的思路,在电视节目《第一财经》资源的内核上延发《 第一财经》的广播、《第一财经》报刊和《第一财经》网站,达到电视节目、节目资源 的整合和再利用,提高节目的多元化价值和利用效率,扩张了电视节目的品牌,共享了 节目的资源。

但是,现在的电视集团内部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以频道、栏目为基本单位,即频道 制、栏目制。将电视资源按频道划分,再划到栏目,形成以栏目为单元、频道资源为实 体的设备、人力、内容和制作资源的配置结构,造成有限电视资源的“诸侯式”分割, 形成若干“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的生产单位。“诸侯式”割据制的频道与栏目,自 产自销、自购自播、自娱自乐的制播合一模式,加之各频道设置栏目繁多,面面俱到, 加剧了节目资源配置的分散性与小型化,根本不能形成现代企业化资源整合配置的机制 和格局。经济学的理论证明:资源配置的层次越低、结构越分散,生产能力就越弱,管 理水平就越低。这种节目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方面是自产自制的三至五人的“小农经济 ”的节目生产单位——栏目,远远跟不上频道和栏目的播出要求,于是花了不少钱制作 的“低劣节目”和观众不愿意看的节目来充塞。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有价值的节目素材 和好的成品节目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无论新闻、专题还是文艺节目(包括电视剧) 在投入较多资金生产出一大批优秀的节目,在一个频道播出一到二次之后就搁置“高楼 ”,再也无人问津,更无人想到把这些节目素材重新编辑、包装、系列化后使其节目重 新焕发艺术价值成为新的电视产品,造成节目资源和拍摄资金等的浪费。

在节目资源的整合上要形成节目采集系统、节目汇集系统、节目的产业化流水线制作 系统,通过策划、编导、制作把事情分切,细化,使各方面的人员的工作成为熟练的“ 工种”。这样的思路尽管有反艺术之嫌,但在当今这样一个工业化的时代,这种细化和 分切应该讲是符合生产规律。例如:“光线传媒”在节流资源的策划整合就十分的合理 和科学。“‘光线传媒’,平均每周有四位明星前来做客,一个明星来到这里,《娱乐 现场》可以拍摄他的全过程,《音乐风云榜》会请他唱一两首歌曲,《明星访谈》会采 访他一小时,《娱乐周刊》会做一个人物专访。”[3]这种使生产变得高效,权、责、 利非常分明的程序决定每一个人的职责范围,形成并实施的是一种跨部门联合、分工负 责、流水线作业、统一核算成本、量化计酬的运行机制。

资金与资本资源的整合与经营。电视资本经营的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使用全部资本, 实现资本的增值。其本质是通过调动电视存量资本与其它生产要素间的再组合,合理利 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坚持电视为主业、多元发展,国资为本,多元整合,优化 多元的电视经济模式,以提高电视资本的经济效益,实现电视传媒的资本增量。坚持电 视业务社会化、电视资本市场化,努力开发国际市场,拓展电视传媒的生存发展空间, 增强资本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然而,目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仍旧注重频道量的增加,都把频道量的增加作为资本和效 益增长的主要抓手,频道盲目“扩容”,盲目跟风和赶时髦。有资料表明,中国的电视 频道已过3000余家,超过了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8个国家的电视台总和。在这个 “喜人”的数字背后是否存在有限资金的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性的问题。设想一下,我 们上马一个台、一个频道需要向日本等国支付多少美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虽 说电视传媒是一个无需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随着专业频道的大量增加,对节目市场的 需求急剧扩大,自身节目能力一下又跟不上,势必需要用“有限的资金”向“人家”购 买设备。购置的设备又去生产那些“滥竽充数”的、“信口开河”的节目。为什么不用 有限的资金去追赶先进科技,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为什么不用有限的资金去开发电视 多元经营的产业链?而热衷于追求“可选频道很多,可看节目很少”的频道“躯壳”?

人才与人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强化人员的集约化管理,加快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完 善激励机制,整合人才资源。电视传媒是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优秀的人才资源支撑。 但是,面对电视集团部分人才老化和很大部分非固定职业化的危机,一方面是要强化人 员的集约化管理,加快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强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措施;另一方面 要创新用人的激励机制,整合人才资源,稳定专业队伍,这样才能专业频道的勃勃生机 与创新活力。

然而,目前频道多、栏目多、节目多,专业频道节目的专业程度较高,要求节目制作 者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同时,现在的专业频道发展的速度太快,大多是由综合频 道改编而来,绝大部分是原班人马的重新组合,其知识结构很难适应专业频道的要求。 不是出现人员的“人浮于事”,就是专业频道的复合性的专业人才捉襟见肘。就连中央 电视台也难免存在这方面的人才压力,“8月1日开播的CCTV《经济信息联播》是经济生 活频道继《经济半小时》之后的一档最具专业品质的经济新闻。制片人王利芬坦言,由 于节目专业化程度较高,做这档节目压力非常大,对制片人本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挑战 。国家大台尚且存在着专业化的压力,地方台焉能从压力下跳出来。”[4]许多省、市 的电视频道本来定位准确、要求较高的专业化节目由于缺少专门人才而缺乏专业频道品 质,最后办成了“四不象”,深不了、浅不了、专不了、广不了。许多被称之为专业化 的频道,专业人员不愿看,普通观众不想看。由于采编人员缺乏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 使节目与频道、节目与受众形成“两张皮”,偏离专业频道应有的专业品质。专业频道 呼唤既懂专业又懂编导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目前部分专业尝试借用“专业外脑”来解决 频道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但与频道建设的需求仍然是杯水车薪,存在很大差距。人才 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生产力的低下、创作能动性的衰竭、屏幕“垃 圾”涌现、最终是传媒喉舌和社会守望功能减弱,使寓教于乐的传媒沦落为皇帝剧、清 宫剧、言情剧、港台剧、武打剧和低俗综艺节目纯娱乐的活动场所。

对此,在内部管理机制方面,一方面要大力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加强人员的成本合 算;另一方面要强化内部人员的培训,注重全能型的复合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有前瞻 性的眼光引进“电视与策划”、“营销与管理”、“制作与技术”等各类优秀人才。电 视集团要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打破人才在两种体制下生存所带来的身份差别。打破长 期受计划体制和传统人事模式的制约,改变电视媒体的正式职工队伍近亲繁殖、学历层 次偏低、职称比例失衡、专业结构不合理等种种弊端,聘用引进高素质策划、编导、记 者和各类专业人才,彻底改变电视集团员工的人才和知识结构,以适应电视传媒高速发 展的需要。

标签:;  ;  ;  ;  

论电视资源的有效整合_传媒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