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论文_苏基志

临澧县中医医院骨科 湖南省临澧县 415200

【摘 要】目的 探究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采用利伐沙班进行临床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04至2015-04期间来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后采取口服利伐沙班,对照组在手术后采取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APTT,PT,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APTT,PT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伐沙班进行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效减少了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利伐沙班;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人口急剧上升,老年人股骨头更加脆弱,所以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方法,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运用[1]。然而,大多数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由于术后活动受到限制而且下肢静脉血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子如果脱落随全身循环流至肺部,则会引起肺栓塞,从而引起患者的死亡[2]。我院采取利伐沙班进行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04至2015-04期间来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71±4.7)岁,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3±5.0)岁;对照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70.2±3.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口服利伐沙班(Bayer Schering Pharma AG,H20140132),一天一次,一次一片(10mg),七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A20070002),一天一次,一次一支(40mg),七天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一段时间药物干预治疗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 APTT,PT对比

一段时间药物干预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TT和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老年人具有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手术后愈合能力缓慢等特点,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更加引起社会的关注。髋关节骨折作为老年人骨折中常见的一种,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部骨折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了致残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血流缓慢、术后长期卧床加之各种凝血因子的激活,使老年患者在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更加剧了患者的疼痛[3]。临床上目前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案。

因此,预防血栓的形成尤为重要,临床多采取药物或者其他辅助方法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通过抑制凝血酶Ⅱa和凝血酶Ⅹa并激活抗凝血酶Ⅲ,从而抑制凝血酶的生成而防止血栓的形成[4]。但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也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如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等。而且低分子肝素采用注射给药,给药途径并不便捷,可行性差。

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抗血栓药物,其直接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通路--凝血因子Ⅹa,从而产生抗血栓的作用。而且利伐沙班采用口服给药,给药途径更加便捷,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不产生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同时利伐沙班起效迅速,不受患者年龄,体重等个体差异影响,具有更高的安全性[5]。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采用口服利伐沙班,术后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2例,对照组采取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术后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8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伤口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预防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PTT和PT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采取口服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便有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卢绍燊,丁玲,余海波.利伐沙班预防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血液高凝状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09:1426-1429.

[2]李建昌,穆臣会,郭氧等.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2)35:148-149.

[3]王力,邱南海.利伐沙班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04:528-530.

[4]吴星,高书图,刘又文.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04)08:21-23.

[5]章水均,毕擎,顾海峰.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30)05:537-541.

论文作者:苏基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利伐沙班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论文_苏基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