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文献信息编目标准化发展--纪念“文献著录通则”颁布20周年_文献著录总则论文

浅谈我国文献信息编目标准化发展--纪念“文献著录通则”颁布20周年_文献著录总则论文

我国文献信息编目工作标准化发展述略——纪念《文献著录总则》颁布2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编目论文,总则论文,周年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3年,我国首次颁布了文献编目方面的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此后,编目工作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我国文献信息编目工作还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行标准化的速度,努力实现全国范围的标准化,并与国际标准化接轨,顺应国际书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1 我国编目工作标准化的成就

20年来,我国编目工作标准化从无到有,在全国图书馆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开始向其它有关行业、国际范围扩展。

1.1 文献著录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文献著录的标准。从1983年开始,相继颁布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等7项著录标准,初步形成了较完备的中文文献著录标准体系;1990年颁布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12451—90),奠定了我国在版编目工作的基础;1999年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统一了我国档案著录法。目前,我国已颁布了GB12451等标准的更新版;全国文标会第六分委员会正积极组织修订GB3792系列标准,并落实了《计算机文档著录》、《馆藏说明著录规则》等项标准的修订工作计划。同时颁布的有关标准,如《中国标准书号》(GB/T5195—2002)等,使编目标准化文件系列更为充实。

除标准外,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著录规则,如中国图书馆学会推荐使用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1985)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1996)、台湾出版的《中国编目规则》(1995修订版)[1]等,也对编目工作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推广和实施著录标准与规范,我国图情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国家图书馆率先使用国家标准规则编辑《中国国家书目》和联合目录,各个集中编目、联合编目系统积极采用标准著录规则,对普及标准化的规则影响极大。

目前,图书馆的中文文献编目基本上都依据国家标准;1994年CIP工作正式启动,现已有560多家出版社参与编辑CIP数据的工作[2]。我国文献编目法日趋统一。

1.2 文献标引

分类标引文献不断更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于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及其使用手册,2001年出版了电子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96年出版第六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于1994年出版第三版;《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于2000年出版第四版;《中国档案分类法》也于1997年出版了第二版。此外,《档案分类标引规则》(GB/T15418—94)等的颁布或出版,使分类标引的规范文件更加丰富。

主题标引文献也不断充实,《汉语主题词表》出版后,1991年又出了《汉语主题词表自然科学(增订本)》。此外,《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3860—1995)等的制定和颁布,刘湘生等编《中国分类主题词表》(1994)等,在标准化、系列化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

目前,《中图法》被广泛应用于图书情报、出版发行等机构、各类数据库乃至于互联网上,全国95%的图书馆都使用它[3];《汉语主题词表》已普及于我国综合性的图书馆。我国文献标引的标准化有了很大的进展。

1.3 规范控制

有关规范控制的规则不断成熟。国家图书馆1995年推出修订本《中国机读规范格式(试用本)》,1997年编出《中国机读规范格式使用手册》与《中文图书主题规范款目著录规则》。2002年,文化部发布了行业标准《中国机读规范格式》(WH/T15-2002)。此外,CALIS联机合作编目系统制定了规范控制原则[4],台湾地区也于1984年出版了《中国机读编目权威记录格式》。

在规范档建设方面,国家图书馆的“中国名称规范数据库”已收录个人、团体、题名规范等数据近32万条,“主题规范数据库”收录数据近11万条[5]。此外,北大图书馆等单位也先后建立了机读规范文档,CALIS已计划合作建设规范数据库[6]。台湾大学图书馆与中央图书馆于1998年开始分工合作,把两馆所建的中文(著者)名称规范记录合并为一个数据库,并制定了《中文权威参考档汇整作业基本规则》。香港的岭南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于1999年联合成立“香港中文(著者)名称规范工作小组”,启动了香港中文(著者)名称规范(HK-CAN)数据库的建设[7]。我国规范工作欣欣向荣。

1.4 机读目录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GB2901),1992年又颁布了其修订版《书目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GB/T2901—92),为我国机读目录的格式结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颁布了与机读目录格式有关的字符集和内码标准,如《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GB13000—93)等。

1991年,北京图书馆编制出《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GYMARC)。该格式后经修订,增加了地图、乐谱、非书资料、计算机文档及拓片等内容,被颁布为文化部行业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WH/T0530—96),成为我国编目机构普遍使用的格式。1982年,台湾的图书馆自动化作业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出《中国机读编目格式》(CNMARC),1997年出第四修订版。该格式1993年被纳入台湾的标准,命名为《机读编目格式标准》,为台湾地区大多数图书馆系统所通用[8]。

近年来,有关机读目录的规则与手册也大量涌现。如北京图书馆编《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1995),谢琴芳主编《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2000),国家图书馆编《电子资源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2002)等。

CNMARC格式问世后,就被广泛的推行使用。国家图书馆从1988年开始利用该格式编制中文图书目录数据,并与上海、广东、深圳图书馆合作编制了回溯1949—1987年的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数据;其所建“中国国家书目数据库”,现已收录1949年至今的中文图书书目数据约110万条[9]。文化部规定全国公共图书馆自1996年7月起均需采用CNMARC进行图书编目。各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与大中型公共图书馆现都已根据CNMARC的格式编制机读目录,并借助区域网、国内网和国际互联网提供网上检索服务;出版界的《CIP编目快报》电子版也采用CNMARC格式。中国机读目录日趋规范化,并纳入了国际标准化的轨道。

2 我国编目工作标准化现存的问题

我国文献编目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因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2.1 在编目标准化工作管理方面

迄今为止,我国文献编目工作仍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机制与稳定的经费。

没有统筹规划与强有力的组织,致使编目规则的编制与修订工作严重滞后。我国制定编目规则的随机性较大,难得有常设的机构和专职人员进行日常的修订工作,如《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仅有14位编目专家与教授自行编撰、合资出版[1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有制定与维护编目规则的常设组织机构,如AACR2能随时更新,就得力于由美国图书馆协会与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编目委员会、英国图书馆与图书馆协会、加拿大编目委员会共同组建的“修订AACR2联合指导委员会(JSC)”。

没有实行全国统一管理,编目工作标准的推广与实施也有较大障碍。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编目工作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各行业系统之间协调协作困难,编目工作的标准与规范难以全面贯彻落实。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文献信息编目与服务向标准化的发展,也影响到编目向合作化、网络化发展的速度。

2.2 在编目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修订方面

与国外相比,我国制定的编目标准与规范,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1)编目标准体系尚未完善。现有的文献编目标准种类不够齐全,各类标准的配套与协调还不到位。例如,乐谱、电子资源、分析著录等著录标准一直未颁布;检索点的规范、目录组织、书目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等方面,至今还没有统一标准;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外文文献的著录规则等,更是缺乏。

(2)编目标准与规范的修订、重新颁布速度缓慢。我国规则的修订十分迟缓,如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GB3792系列标准、《西文文献编目条例》等,至今未见修订版。发达国家的编目条例则更新迅速,如AACR2问世以来就不断修订,1988、1993、1998、2002都出了修订版,其电子版随时更新[11]。

(3)编目标准与规范尚不够成熟。现行的编目标准与规则,从术语概念到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在著录项目、解释和说明、标目法等方面尚有不足,CNMARC的字段指示符设置、子字段的必备性与可重复性、著录内容的处理、主要款目概念等也有欠缺。

(4)编目标准、规则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性。现有各种编目规则、机读格式使用手册都或多或少的存有差异,或是与国际标准不一致。例如,GB3792系列、该系列的修订稿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三者并存,相互之间并未完全统一;现有的多种机读格式使用手册在字段与子字段设置等方面也有不少差异。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各编目机构采用的编目规则不一致,也使各馆编目员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严重影响了编目工作的质量与标准化进程。

2.3 在编目标准与规范的实施方面

在贯彻实施编目标准与规范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

不同行业或系统中的编目工作基础不同,推行标准化的力度也不等。例如,出版发行机构的编目标准化工作较薄弱,尚有为数不少的新书没有CIP数据;在著录、分类与主题标引等方面,CIP书目数据均有“非标准”问题。

图书情报系统的编目工作标准化也未全面落实。迄今为止,各机构的编目工作差异还较大。例如,不同的图书馆采取不同的标准,所建的编目系统、编目软件与目录数据库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图书馆使用相同的编目规则时具体要求不同,所编目录数据及其规范程度也不同;不同的编目人员对同一编目规则理解不同,所编记录在著录字段、著录内容、标引结果上也有所不同,等等。即使是大规模的联合编目中心,国图和CALIS的目录数据也有较大的差异[10]。

这些问题造成了目录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妨碍了各编目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交流和利用,增加了目录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难度。

3 我国编目工作标准化的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文献信息编目工作正努力向自动化、合作化、网络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而要加快发展速度,标准化是重要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针对现存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速标准化的建设,努力使我国的编目事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3.1 加强对编目工作标准化的领导和组织

编目工作标准化是一项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跨部门的巨大工程,它涉及到管理体制、政策、经费投入、各方利益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要全面实现标准化,政府的干预与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应由政府部门出面设立一个统一管理全国编目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编目工作。

在全国编目工作领导机构下面设立一个专门的分支机构,负责文献信息编目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修订、推广与实施工作,以保障全国文献编目工作标准化的顺利落实;积极协调有关各方面的意见,选择最佳方案,制定宏观规划,促进我国编目系统、编目规则、规范控制、用户界面、信息交换协议诸方面的标准与规范统一;组织对编目标准的推广与实施活动,并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监督检查其过程与成效,把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组织,才能进一步强化图书馆三大系统的统一编目工作,扩大地区集中编目的范围,提高CIP的质量和推行速度,拓展联合编目的合作机构,进而实现全国文献信息编目工作标准化。

3.2 抓紧对编目标准的制定、修订与颁布工作

建立和完善编目规则体系,是编目标准化活动的重要环节。当前,要抓紧制定出各种急需标准,如电子资源、多媒体资源、乐谱等著录规则,以满足实践工作的需要;及时修订各种现行规则,如国标系列著录规则、CNMARC格式等,以适应新的技术与社会环境中编目工作的需要;随时补充各种规则的应用细则、图例、注释等,使之更加易于理解和操作;定期颁布和更新相互关联的规则,使编目的各项标准彼此衔接、配套,并与国际编目标准化工作接轨。还应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等方式,及时报道编目规则的有关情况,沟通各方面的信息。

3.3 促进编目标准的推广与实施

编目标准化的实现,最终要以标准的全面落实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把标准化工作贯穿于目录信息资源建设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文献信息处理规范化、书目数据标准化。

为落实和实施编目标准与规范,可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要加大推广力度。可通过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的认识,鼓励各有关部门打破门户之见、自觉遵守标准与规范;通过采用相应的经济措施,使标准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更加丰厚,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专业培训,提高编目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编目规则。另一方面,也要强化编目标准的权威性。通过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与必要的行政手段,要求各有关机构严格执行编目标准与规范。

在网络环境下,我国编目界应通力合作,逐步把集中编目、在版编目、联合编目统一起来,建立一体化的书目数据库,最终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联合编目网络系统,实现网上书目信息的共建与共享。

3.4 深化编目工作标准化的研究

为促进我国编目工作标准化的发展,编目界还应采用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有关的专家和学者,研究我国编目工作标准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中、外文文献统一编目。目前,对西文文献编目采用的机读目录格式,各系统的做法不一。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采用USMARC格式,而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则采用CNMARC格式。一些发达国家的编目系统,如OCLC已实行格式一体化。我国要实现编目标准化,建立统一的书目数据库,就必须尽快研究解决中外文文献是否统一编目、如何统一等问题。

(2)电子信息资源编目。对电子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编目标准化的尽早筹措,是避免其重蹈文献编目“各行其是”覆辙的当务之急。研究电子信息资源编目,要注重研究电子信息的类型及其特点,研究电子信息编目的模式与编目规则,研究传统编目法与现代元数据、搜索引擎的优势互补,以及研究传统的文献目录数据与电子资源记录的有机融合,等等。

(3)规范控制。我国尚无统一的规范控制规划和标准,各编目系统选取目录检索点的差异大,联机交换数据及用户检索效率低。为促进规范工作的发展,必须加强、拓展和深化书目规范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当前,应进一步研究规范控制的概念、目的和类型,研究规范数据源利用、规范数据转换、规范档与书目数据库的连接、规范数据资源共建与共享等,为最终建立标准的中国国家规范档奠定良好的基础。

(4)编目规则更新。要实现全国编目标准化,并与国际编目工作标准化接轨,就必须加紧编目规则更新的研究。研究编目规则更新,应及时掌握发达国家编目规则的最新发展动态与重大变革路向,吸收它们在描述著录、主题标引、规范控制、机读格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改进我国的编目规范。研究编目规则的更新,还应面向未来。要不断地摒除传统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引进科技新成果,构建适应国际化、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全新要求的编目标准体系与编目工作规范,把我国的编目方法推进到世界领先的水平。

标签:;  ;  ;  ;  

浅谈我国文献信息编目标准化发展--纪念“文献著录通则”颁布20周年_文献著录总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