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博物馆藏品管理策略论文_叶雅玲

信息化背景下博物馆藏品管理策略论文_叶雅玲

叶雅玲

塘厦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 藏品作为博物馆收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见证物,是博物馆社会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藏品的管理是博物馆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业务工作的前提。本文简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下藏品管理的概念,对其具体的应用措施作出分析,并研究探讨出建设信息化藏品管理系统的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 信息化;藏品管理

前言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重要功能,而作为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藏品既是博物馆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与藏品信息化的管理成为博物馆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被体现出来,其核心则是藏品管理系统,这是一种以数字化形式对藏品各方面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数字化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1.信息化背景下藏品管理的重要性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藏品档案的记录对于我们保护文物安全提供了备查的证据。根据国家标准文件,博物馆的藏品保存要求“鉴定明确、编目详细、账目清楚、制度健全、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大多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已经初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工作流程,可以清晰地完成每一件文物藏品的一系列统计建档工作。但在以往的传统工作中,这一系列过程需要大量的手工填写内容数据,不仅重复量大,而且受限于纸质档案资料,文物资料传输、比对、提取相对困难。近年来,随着各大博物馆文物藏品数据库的建立,大量的文物信息网上采集工作的完成,使得藏品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藏品信息的准确率、完整程度和信息内容都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能够更加精确、及时地向相关人员提供有关馆藏文物的信息资料、保存现状、借调状态、位置信息等各类统计数据。因此,将信息化 引入博物馆的建设中是博物馆发展的大方向,馆藏文物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完整、准确地统计藏品的数量和种类,同时,高清晰度图片等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文物暴露于不适合环境中的次数,有利于延长文物的寿命。

随着博物馆信息化的不断提高,不仅在各个博物馆之间、而且在博物馆与观众之间、博物馆与社会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也越来越多。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和整合,不断形成各类大大小小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博物馆馆内部部室之间、外部馆际之间、甚至和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共享。以信息为媒体,文物管理部门和各博 物馆均可有效控制藏品信息的有序流动,利用互联网向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更多的文物资料信息,大大发掘和充分利用藏品信息的潜在价值,使查阅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查找所需资料,满足社会对藏品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2.信息化背景下藏品管理策略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对藏品的利用途径与方式的日渐增多,不可避免的将增加文物损伤几率,并对文物保存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一些中小博物馆面临着: 藏品保护硬件差、藏品保护技术手段落后、藏品保护缺乏科学管理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摆脱传统文物保管模式,用系统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使文物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利用。

2.1加强库房基础设施建设及检测系统

藏品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它关系着馆藏文物和全部藏品的安全。《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严格按照‘十防’(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防尘、防火、防盗和防污染)的要求进行设计”。博物馆藏品库房是关系到藏品是否能够安全和有效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物藏品种类繁多,所需的保存环境也不尽相同,为了防止人为或者自然环境对藏品的破坏,在设备方面,现代化保护设备的不断开发使用,使得对库房中温湿检测、温湿控制、防火防盗等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在保存方面,制作合适的排架、设置温湿监控系统、使文物库房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配置防火防盗示警系统,防止非自然损坏的发生。移动过程中,将文物安放于适合的囊匣、按标准要求移动等。同时,增设文物修复的基本设备和物资,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经批准自行进行一般文物的简单修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有效发展数字藏品资源

随着让“文物活起来”办展理念的加强,许多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逐步引入数字媒体技术。数字藏品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类型的二维、三维动画,各种实体模型,各种格式的全景图,以及大量的影音文件等。其中,文物三维数字模型交互展示在激发观众参观兴趣,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使观众沉浸并参与其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不便于移动的文物,采用三维数字模型的方式替代事物展出,使文物免遭运输过程中的风险,有效保存了珍贵的有形文物遗产。在与传统展厅陈列方式相比,通过网络进行数字化展示,数字藏品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观众可以在不与藏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全方 位了解藏品,能够精确地获取许多藏品的外部性状和表面特征信息,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研究和鉴赏的条件,拓展了想象的空间。

向公众传播知识是博物馆的一项基本职能。很多时候受时间、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公众很难真正走进博物馆。现在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众多博物馆借助互联网开通了官方微信和微博、建立远程课堂、开展文博讲堂,把与课程有关的博物馆展览内容做成课件、展板带进校园,利用博物馆资源让在校学生有更好、更有趣的课程体验。并且通过浏览博物馆网站,公众可以足不出户也能参观博物馆,点击每个板块,播放相应视频,如同在真实的场景里畅游一般,让公众可以享受博物馆丰富的信息资源。

2.3建立健全科学有效藏品管理规章制度

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制度健全,程序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条不紊的开展藏品保护工作,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博物馆条例》、《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等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利用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馆藏文物台帐,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管理藏品,不仅摸清自己“家底”,更要建立台账,对文物藏品情况如数家珍。

2.4积极培养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随着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已经凸显文博行业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匮乏的窘境。

博物馆的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涉及多个专业,更需要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仅仅有单一的文物保管知识或者单一的信息化技术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要适应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需要,不断培养能够了解文博工作、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将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真正适应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需要。

在引进外界高端技术人员的同时,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要立足博物馆自身工作人员,通过对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相关培训和学习,借助外来技术帮助,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等方式,打破这种窘境,将人才投入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参与信息化项目的规划与建设。

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要解决 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博物馆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也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使命,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将积累的知识宝库及文物资产传送到世界各地,真正做到文明的传承。

3.结束语

藏品信息化是实现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将实体文物的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并且建立相应的系统对这些数字化的藏品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便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体系。大力开展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创新藏品管理理念,提升藏品管理技术手段,优化藏品管理模式,能实现藏品信息的资源共享,并能提升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高和.博物馆藏品管理新模式、新视角[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 2010

【2】张永春.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谈浙江省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J].信息化建设.2010(04)

论文作者:叶雅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信息化背景下博物馆藏品管理策略论文_叶雅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