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修订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_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修订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_化学论文

使用高一化学“试验修订本”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修订本论文,应注意论文,高一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为化学课堂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套很好的素材。但是应该看到,由于教师对新教材编写的意图理解不深,加上长期使用老教材的定势影响,教学中违背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一教学原则的现象较为普遍,应该引起重视。

第一、“知识块”教学忌一步到位

本着有利于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指导思想,为了突出化学反应理论对学习化学的指导作用,新教材将“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章。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到在高中起始阶段,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知识较少的实际情况,做好知识衔接的处理,不能采用“一步到位”的教学方法,人为地造成教学难点,妨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例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恰当的认知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①要求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②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③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氧化剂、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如果将“单线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性强弱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较复杂的计算等内容,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出现重重困难,使重点内容的学习受到冲击,教学效果受到负面影响。

新教材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块”的教学程序是:在第一章,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在碱金属、卤素等章节中,通过分析新的化学反应实践,构建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还原剂→表现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等两条知识链;在卤族元素、元素周期律、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等单元中,引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在高二氧族元素中,引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简单计算等。这种体系的构建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以及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顺序为基础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第二、概念教学忌“新调旧弹”

在“物质的量”一章中,有“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重要概念,与老教材相比,这些概念在引入的角度,表达方式,以及相互关系转换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切忌忽视这些变化,应该认真学习、领会这些变化的意图,从教材确定的新视角来确定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特别要指出的是,新教材中强调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各个重要的物理量,其目的是:①与物理学科保持一致,②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有利于学生熟练运用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引导学生强化使用这些符号的意识。

第三、化学计算忌“超前训练”

新教材中,将“碱金属”一章放在“物质的量”之前,其出发点是为了合理安排理论知识的密度,分散难点。但也可能产生另一问题:在学生尚未学过“物质的量”等概念的情况下,教师会不自觉地安排学生解答许多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一是因为本章有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作为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包括“差量法”计算)的载体;二是由于与新教材配套的习题比较少,使得“碱金属”一章的习题中集中了较多的计算题。但若解答较多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构建的框架,科学地组织化学计算的训练程序,使“物质的量”这个化学计算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并使化学计算的教学内容可逐步深化完成。

总之,试验修订本蕴含着新的特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以期真正发挥新教材的作用与功能。

标签:;  ;  

高中化学实验修订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