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要素--论新教学观的确立_教学过程论文

学习四要素--论新教学观的确立_教学过程论文

学习四要素——谈树立教学新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观念论文,四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推行素质教育中非常有必要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学习包括四个要素,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一名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若要问他什么是学习,他的回答很可能是: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完成作业之类。一位教师辛勤耕耘、蜡炬成灰,他也很可能认为教学就是认真备课,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布置和批改作业等等。两种观念和模式都以学生不能独立自主地掌握知识为共同点,这自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若不以新的学习观念来取代它,将使素质教育流于空谈。

传统的教学观念来自于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比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至,草必偃”(《论语》)。它把道德和知识看得高于一切个体,把老师看作是道德和知识的代言人,认为学生需要老师的耳提面命式的教育。在这种道德观念下,它认为学习内容必须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清楚,是为“授业”,而学生一定仍有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师利用自习和课外时间进行辅导,是为“解惑”。用公式表示即为:知识——老师——学生。新的学习观念把学习内容定为学习的第一要素,就是对这一观念和模式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把知识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新知识,用公式表示即学生——知识,知识结构——新知识。学习内容,广而言之,即指所学课程的科目或学习对象,比如,语文、数学,它属于战略性问题,回答应该学或不应该学某一方面的知识的问题,它确立了学生的“将军”式的主体地位;狭而言之,学习内容指学生着手所学的具体内容,比如某一语文课文,或某一物理现象,它回答学生正在学什么的问题,它属于战役方面的问题,它确立了学生“战士”式的主体地位。作为“将军”和“战士”的学习主体的学生,不仅有权利主动选择学习内容,而且有权利主动学习,因为他的知识结构本身具备一种扩大自身的势能,能够认识、吸收新知识,而且越是系统的知识越乐于吸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不是所谓单向的主体对客体刺激的消极接受和被动反映(S→R)的过程,而是刺激、反映双向作用(S←→R)的过程。后来又提出认识是“S→AT→R”的过程,这里, S是客体的刺激,R是主体的反映,T是主体的认知结构,A是同化作用。 认识过程其实是这样的,主体并不能直接对客体作出反映,而是将客体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然后才能对客体作出反映。所以,认识是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客体刺激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其中认知结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学习的中介因素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不是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把学习内容确定为学习的第一要素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学习的内容,不应是一点一滴的知识,而是经得起知识结构过滤的一系列问题,是一个个知识结构。传统观念认为“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应有一桶水”,一方面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指老师要一点一滴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事实上,一点一滴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求知欲望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久而久之,学生的求知欲望便会减弱甚至消失。特别是有些知识,比如说明事物“是什么”的描述性知识,完全可以把它们问题化,作为一个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可是老师并不清楚这一点而是象说书人那样埋头大讲特讲,本想吸引学生,结果却使得学生厌学厌听,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的第一要素绝不是把新知识讲清楚,而是把学习内容公之于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以便学生去发现、吸收。

学习方法构成学习的第二要素。关于方法的重要性,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船没有桥就不能过河,所以,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过河只是一句空话。”同样,把客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也必须有学习方法这一道桥梁。但是教学改革的十几年,一般来说研究的是“教法”,很少有人提出学生自己的学法。而其中有许多教法,比如导入法,乃是针对学生上课开始时不能进入听课状态,或上课打瞌睡、不专心听讲而产生。这些针对学生不学而产生的“教法”,并不能证明这些教法是科学的,恰恰证明了它们是反科学的,因为有学法意识的学生根本不需要这种教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法是由学习内容的性质决定的。不同的学科和内容,既要求有共同的一般性的学法,又因自身的特殊性而要求不同的学法。对于数理化而言,它的内容可分为三大板块,即现象——公式——习题,相应地要求的学法最基本的有:观察、想象、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等。对数理化而言,真正的学习内容,首先是第一板块即现象,它要求学生用想象的眼睛完整准确地对之把握,否则就不能理解它的实质,不能理解其实质,之后的环节便寸步难行,非得求助于老师不可。时髦的直观教学法,一般调动的是学生的观察力,而观察很可能见其形而遗其神,其结果学生课上能“听懂”课,课下却不会做题。由此可见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首要的是想象的方法,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神秘钥匙,如同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能把白纸黑字翻译为学生所要学的具体内容即事实、现象、过程等,把书本翻译为学生心目中的电影画面。想象的妙处,在于它的“神与物游”,在于它的迅速广远,刹那间可以概括世上的一切并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某种方法为学生所运用,并且运到熟练的程度,就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发现学习内容,而且能够发现掌握该学习内容所要求的学习方法,从而进入自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谈论自学就不是违反师道尊严的大逆不道的行为。学习方法,有认知方法,有形成知识结构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方法也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可分为:一为认知方法;二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为辩证思维、兵法思维(比如奇正相生的方法)和灵感思维;四为宏伟理想(世界观也就是方法论);五为神话原型思维等等。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不仅需要满腔的热情去直接面对新知识,更需要学习方法的充实和武装。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工具是劳动者本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劳动出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以学习方法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哥白尼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应该叩问自己:自己作为劳动者,自己的劳动工具是什么?老师作为一个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人,更应该叩问自己:是否已把最关键的因素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

学习的过程构成学习的第三个要素。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课堂就是战场,让我们的学习将军和学习战士拿起武器(即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显示出杀敌(即学习内容)立功(学习成果)的英雄本色吧!在传统教学中,老师辛勤地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其实是代替学生完成学习的过程,是包办和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和劳动权。学习的过程,如前所述,乃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新的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新的知识结构,又需求更高层次的知识和内容,于是学习便进入一种变加速度的状态。传统教学及其优秀教师,其本质特征在于以堆积知识的方法遏制了这种宝贵的需求知识的心理发展状态。学习的过程,是以知识结构去认识、连结新知识的过程,如同大雪球粘起地上的积雪。比如学习平抛运动,是学生心目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联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即用横纵坐标表示一条曲线的结构。这就是用知识去理解知识,用前面的知识去理解后面的知识,或用后面的知识去理解前面的知识。理解就是明确某一点知识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完成,就是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备课、讲课以及批改作业这些教学环节应该是师生同时进行,老师有老师的一套,学生有学生的一套。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只要老师放手发动学生,学生合作起来搞出的那一套有些地方说不定要比老师一个人搞出来的还要高明。

学习成果构成学习的第四个要素。凡学习便有成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坐观老师代替自己完成学习过程,坐享老师的学习成果,如同娇惯的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生应该把“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再向前推进一步,改为“课前自学”、“课前完成作业”。老师应该把“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批改作业”等环节改为评价学生的自学成果。所谓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自学成果出发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诸环节中的不足和劣势并给以补救之法,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够顺利自学的人。

学习的内容、方法、过程和成果既是学生学习的四要素,又是老师教学的四要素。师生双方在这四个层面上建立平等对话的新关系和新格局,从而打破传统的老师给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形成学生积极自学、老师辅助学生自学的新学风、新教风。

标签:;  ;  

学习四要素--论新教学观的确立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