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互动关系研究-以丽江市华坪县傈僳族的语言使用情况为例论文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互动关系研究
——以丽江市华坪县傈僳族的语言使用情况为例

严 珺,王国旭*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昆明 650504)

[摘要] 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推广普通话是增强语言的工具性;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就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二者是语言的“一体两面”,在语言系统内部相互影响。语言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要随之平衡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发挥两种语言各自的作用,创造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傈僳族的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有助于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关键词] 傈僳族;互动关系;普通话推广;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语言生态环境

一、研究的开展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语言资源主要由语言本体和语言社会应用两部分构成。语言本体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义系统,是语言资源的物质基础;语言应用包括语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是语言资源价值和可利用性的具体体现”〔1〕。语言资源具有两个属性:一是作为交流工具的音意结合的符号系统,具有工具性;二是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资源,具有人文性。

在底物质量浓度2 mg/mL,酶添加量1×105U/mg,酶解温度50℃,pH值12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酶解时间。

本文从“互动关系”的角度,探讨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关系,强调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彼此产生的积极影响。表象上,推广普通话会压缩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空间,不利于创造多语言的环境,但本质上,二者是“一体多元”的关系,能相互促进。钱乃荣、李芳等学者认为,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遵循了语言“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并存,不同语言之间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关系〔2-3〕。丽江市华坪县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的典型地区,少数民族以傈僳族居多。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傈僳族语言资源表现出一定的矛盾,但语言关系和谐,在不同的语域中互为补充。

一甲子岁月,几代人传承。从筚路蓝缕到铿锵崛起,我国氮肥工业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氮肥人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曲氮肥工业的壮丽凯歌!同时,中国也摘掉了“氮肥进口国”的帽子,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攥在了自己手中,保证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丽江市华坪县,自古就是民族交往的密集区域,也是藏彝文化走廊的核心地区。县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金沙江中段北岸,东部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南边与楚雄相邻,西面与丽江相连,北面靠近宁蒗县泸沽湖,是滇西入川的重要通道,全县总面积2 200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全县总人口17.3万,其中傈僳族人口29 21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80%。华坪县辖属四镇四乡,截至2018 年,中心镇傈僳族有4 503 人,荣将镇傈僳族有1 614 人,兴泉镇傈僳族有3 023 人,石龙坝镇傈僳族有364 人,永兴乡傈僳族有4 673人,船房乡傈僳族有2 936人,新庄乡傈僳族有6 430人,通达乡傈僳族有5 675人① 华坪县各乡镇傈僳族人口数由华坪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提供。 。

调查主要围绕华坪县傈僳族人普通话能力和普通话使用情况、傈僳语掌握情况、日常生活使用语言情况及双语语言态度等开展问卷填写和口头访谈,对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受调查者,采用一对一问询的方式获得基本数据。问卷分为手机端问卷和纸质问卷,2019 年1~3 月,全县共收回手机端问卷514 份,有效问卷500 份;纸质问卷50 份,有效问卷17份。合计有效问卷517份,访谈了各个阶层各类对象共60人。

二、华坪傈僳族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情况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密切。社会人群的语言使用状况往往与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背景有关;民族、阶层、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情况的不同,也会影响社会人群的语言使用情况;社会交往和语言接触也会导致某一地区社会人群使用语言的变化。语言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在语言选择上也会受到使用者的心理认知、感情态度和身份认同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调查,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华坪县傈僳族的语言使用现状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刮泥装置包括驱动马达、牵引绳和刮泥机构.驱动装置通过牵引绳拖动刮泥机构,在调蓄池蓄水状态下无扰动地将池底沉积的淤泥汇集到集泥槽;牵引绳和刮泥机构材质选用304不锈钢,刮泥板选用耐磨树脂材料,以利于减小池底廊道和刮泥板的磨损.池中传动部分滚轮均采用高强度尼龙材料.根据一次降雨汇集淤泥厚度30 cm淤泥厚度,设置刮泥板高度1.2 m,刮泥板宽度与池底廊道宽度一致,刮泥板宽度5 m.刮泥速度2 m/min.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机带动涡轮蜗杆机构,采用摩擦离合器结合形式,由驱动装置带动刮泥机构在调蓄池中循环转动,将池底淤泥汇集到集泥槽.

(一)不同文化层次和社会阶层与普通话水平的关系

个人掌握普通话的能力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社会个人的文化层次,从而影响其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所以,本文采用社会阶层分析法,对不同社会层次的人掌握普通话的情况进行比较。

那一年,上屋里桃娭毑的儿子外号飞天蜈蚣的白招财当兵体检合格,政审过关,地点在中国南海某舰队,属于海军。平时从不关心时局与政治的桃娭毑,不晓得听谁嚼舌头,说南边局势不平静,某小国国小野心大,时常犯边,招财这一去,说不准哪天就会上战场。做娘的自然心疼儿子,整天以泪洗面,哭哭啼啼。香娭毑得讯,本来也不关她么子事,可她热心呀,于是乎她主动上门,做开了思想政治工作。香娭毑说,我看你咯硬是哭得巧,招财去当兵,今年是军属,光荣,明年变烈属,还光荣些,人家想破脑壳的事哩!

从文化层次的角度来看,文化程度是文盲和小学水平的社会人群中,不会说普通话的人数分别占各自总人数的61.50%和35.50%。文化程度为中学水平的社会人群中,不会说普通话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30%。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社会人群均会使用普通话。

根据调查,认为傈僳语培训非常重要的人占总人数的22.40%,认为重要的人占总人数的38.50%,合计占总人数的60.90%。同时也有26.69%的人认为不重要。认为不重要的人数比重接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说明华坪傈僳族对傈僳族语言的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

综上,华坪县傈僳族的母语能力是在家庭或社区中耳濡目染所得,但教育是获得普通话能力的直接手段,普通话水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另外,不同的职业和身份同样也对语言的习得和使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就普通话而言,越是劳动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对威望较大的语言变体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

(二)华坪县傈僳族学习普通话的时间和渠道及普通话水平

当前,普通话作为沟通交流的语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华坪县傈僳族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会倾向于去学习普通话。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提升了傈僳族的普通话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傈僳族通过社会交往或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得消息。

根据调查,华坪县傈僳族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交往学习普通话,合计人数261人,占总人数的69.70%。并且,66.30%的人是从上小学就开始学习普通话。学校教育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方式,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

语言习得不仅是指是否会使用某种语言,也包括使用该语言的熟练程度。傈僳族掌握普通话的熟练程度与其社会交往的程度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关。一般来说,普通话掌握得越熟练的人,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更占优势。根据调查,仅有97人选择了熟练使用普通话,占总人数的18.76%;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一般的人数为240 人,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不太好的人数为122 人,两类合计人数362人,占总人数的70.02%。可见,华坪县傈僳族掌握普通话的能力有待提高。

从人类语言习得阶段来看,幼儿园和小学是人最容易掌握一门语言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习得的语言不容易被后天环境所改变。华坪县傈僳族大多数人在上小学以后开始学习普通话是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果。此外,普通话在国内被公认为是具有最高社会声望的语言,特别是在实用性和地位等方面评价很高,傈僳族对普通话的评价总体会高于傈僳语,使得傈僳族在使用语言时会努力向普通话靠拢。当然不可否认,地方上使用的普通话还带有部分少数民族的口音,还不能算作标准的普通话。王渝光、杨瑞鲲曾指出这种带有民族语言风味的普通话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变体〔4〕。华坪傈僳族所说的普通话就是一种汉语的中介语,随着教育的普及,向标准逐步靠近是语言发展的大势所趋。

有48.50%的人认识到家庭教育对语言保护的重要作用,是传承傈僳语的主要方式。但是,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认为子女不需要流利使用傈僳语。选择开发文创产品这一项的人数较少,只占总人数的14.20%,说明对以语言的物态形式提升本民族语言使用效益的认识明显不足,没有发展语言产业的意识。

(三)华坪县傈僳族社区语言使用情况及分析

华坪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城,全县语言格局可以概括为“傈僳语+华坪汉语方言+普通话”的多语言格局。总体来看,华坪县傈僳族大部分人使用傈僳语,一部分人兼通华坪汉语方言和普通话,还有一部分人已经转用华坪汉语方言或普通话,不再使用傈僳语。

源于巴楚文化的《黑暗传》,被誉为汉民族的活态史诗和文化“活化石”;汉水丹江口的吕家河村,被誉为“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孝文化的摇篮孝感,中国最古老的城堡盘龙城,中国最有影响的布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故居——鹿门山,中国智圣诸葛亮的隐居地与耕读地古隆中,古代土木工程的第三大奇迹——褒斜石门古隧道、太极湖,中国最早的楚长城,这些都发生在汉江流域。

从表1 可以看出,在家中使用华坪汉语方言的傈僳族人数最多,有375人,占比为72.53%,使用本族语的人数为185 人,占比为35.78%;在工作单位或村里,使用华坪汉语方言的有334 人,占比64.60%,人数超过使用普通话和本族语人数的总和;在和同胞聊天及举行民族活动时,以华坪汉语方言的使用人数居多,使用本民族语和普通话的人数较平均;在和本民族以外的人交流时,使用华坪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人数较多。所以,华坪县傈僳族以使用华坪汉语方言为主,必要时使用普通话,在与本民族人员交流时,有时会使用傈僳语,也会使用华坪汉语方言。

表1 华坪县傈僳族社区语言使用情况

多语并存是各民族接触交流的结果,社会心理学家Howard Giles 在“交际顺应理论”中强调,在交际过程中参与交际者对交际进行调整,缩小或扩大双方的社会和交际差异,根据环境改变自己的语言和认同〔5〕。华坪傈僳族在交际语言选择上,为了能够与当地人或者其他地区的人缩小差异,会根据环境选择使用华坪汉语方言或者普通话。普通话、华坪汉语方言和傈僳语使用范围和频率不同,展现了多语使用的不同层次,它们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和互补的关系。

(四)华坪县傈僳族对本族语的态度和保护意识

十几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形式和内容的各个方面都更加丰富和完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更加丰富和完善,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也对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1.对傈僳族文字和傈僳族歌曲的掌握

傈僳族对本民族语言的态度是一种身份认同,甚至是民族自信心的表现。Howard Giles and Patricia Johnson从民族语言活力的角度指出,民族语言只有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较为强劲的活力,其中,母语的歌唱及其文字的传授是代际延续的重要手段〔5〕。另外,较强的民族认同感,会强化对本民族语言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人中,有437 人看不懂傈僳族文字,占总人数的84.53%,不会唱傈僳族歌曲的有407 人,占总人数的78.72%。可见,当前华坪县傈僳族语言及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非常迫切。

2.对开展傈僳族语言培训班的认识

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农民和工人中,不会说普通话的人数分别占各自总人数的28.70%和12.50%。学生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均会说普通话。因此,从文化层次来看,文化水平越高,会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占比越高;从职业来看,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收入比较稳定的职业,会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占比更高,也就是说社会阶层越高,掌握普通话的人数比重越高。

来华留学生博士论文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根源还在于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的不完善。与欧美等教育国家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留学生教育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国际化水平关键指标——来华留学生数量与高校外籍教师所占比例都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有限、教学语言障碍、学位含金量不够都影响着我国留学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国际化水平决定着留学生博士论文管理水平,最终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作为载体呈现。

引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竞争力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成本控制。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企业财务管理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成本控制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投入,使得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进而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长时间的民族杂居和多语使用,已让华坪傈僳族的母语文化认同逐渐变弱。语言活力的衰减,除了人口数量在区域中的弱势之外,其总体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也还有待提高,加之傈僳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不处于主导地位,教育、政府等领域以使用普通话和华坪汉语方言居多,大众传媒和义务教育使用的主流语言是普通话。因此,华坪的傈僳族语言保护任重而道远。

采取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留学生地方感各维度以及其作用结果之间影响路径进行探究。以地方满意度、地方依恋、地方认同、身份认同与融合为4个潜变量,在AMOS 22.0中构建留学生校园尺度地方感结构方程模型,如图7所示。

三、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互动关系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从语言习得的发生来看,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是语言的“一体两面”的关系,少数民族语言是大多数双语者自小在家庭环境中习得的母语,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普通话是上学之后习得的第二语言,是社会交往必备的工具。二者在不同的空间中形成互补的语言使用特色。从语言的生态发展来看,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语言环境,随着社会文化的深入发展,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成为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在动态发展中平衡二者的关系,创造和谐的语言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

掌握普通话的情况与社会人群的文化层次和社会阶层呈正相关,推广普通话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水平。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让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能够提升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意识。以普通话为媒介,让少数民族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接受技能培训,从而间接提升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在调查中,58.80%的人选择了掌握普通话能够提高生活水平,38.80%的人选择了交更多的朋友。可见,普通话能够提升生活水平是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从社会发展来看,普通话水平代表了某一地区的文明程度,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3.对如何保持傈僳语的态度

“十三五”期间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推广普通话,进一步发挥普通话在教育薄弱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性作用。国家把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4 年至2017 年,华坪县在各乡镇集中强化了“推普”工作,各乡镇实现了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为支援全乡经济建设和推动脱贫工作创造了较好的语言文字环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推广普通话能够为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开发提供支持。

(二)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培养,推动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保护

双语并存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有利局面。民族语言生动、真切地反映了一个民族产生的渊源、生存发展状态及文化性格的各个方面〔6〕。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所有的风俗习惯、艺术作品都靠口头传承,民族语言成为了民族文化的核心。民族语言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也同样支撑着民族语言。

普通话的推广让少数民族人口素养进一步提升,许多民族精英知识分子在学有所成之后,加强自身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对地区文化的反哺,有效地维系了弱势语言生态。近几年来,由国家语委推动的“语保”工程,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对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地方汉语方言的保护,是一项非常及时的工作。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关键是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必须同时具备本民族语言能力和流利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的能力。

随着教育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华坪县傈僳族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还停留在自发的阶段,但在本民族精英知识分子的有力推动下,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全县公务员及参公管理人员有1 389 人,其中傈僳族64 人,事业单位3 271人,其中傈僳族110人;2018年交流、提拔少数民族干部4人,其中傈僳族1人;新招录19名公务员中少数民族17 人,其中傈僳族1 人;新招录事业单位41人中少数民族12 人,其中傈僳族3 人① 此数据由华坪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提供。 。这些民族干部在族群中威望高、意识超前,是本民族学习的楷模,能把普通话推广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传承有机结合起来。

在现代社会,傈僳族语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只有在统一的语言交际前提下,才可能融入到主流的发展进程中,同时又应该重视自身文化的凝练与打造。重点是在普通话不断深入推广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傈僳族对母语的保护意识,使受教育者具有广阔的发展理念和视野,又重视母语传承意识的培养。

类似活动的灵活开展及现代技术手段加持,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渠道和方式,提高了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真正体现出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的内涵意义,提升了社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三)在动态发展的语言环境中平衡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

不同语言之间的功能互补与相互竞争,构成了一个地区或族群的多语生态。自20世纪以来,学界逐渐关注到多语社区对文化建构的重要性,戴庆厦、冯广艺等学者指出保持语言发展的生态平衡,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社会语言生态环境可以为语言的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7-8〕。边疆地区推广普通话除了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外,更加有利于维系地区语言生态的良性互动,说话者借助通用语言能力的提升而拥有更扎实的工作技能、更全面的眼光和语言自信,这对客观审视和传承民族语言资源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

普通话、华坪汉语方言、傈僳语共同构成了多语言环境。华坪汉语方言是强势地方方言,傈僳族同胞为了与当地人进行社会交往,一般选择使用华坪汉语方言;普通话多出现在一些正式会议或者活动中,部分服务行业从业者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会使用普通话;傈僳语仅仅只出现在交流的双方都会使用傈僳语时,或者是当地举行民族活动的时候。普通话和华坪汉语方言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傈僳语,三种语言的关系不平衡。由于傈僳语的价值被逐渐弱化,其在文化方面的功能发挥也受到影响。所以,只有在动态发展的多语言环境中,不断平衡不同语言的关系,让其发挥各自语言的功能,才能形成互动的多语言格局。

发展语言产业能够平衡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关系,使不同语言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李宇明指出:语言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以分为语言文字符号、语言产品知识、语言文字艺术产品、语言文字技术产品等七大语言产品形态。这与贺宏志、陈鹏提出的语言培训业、语言出版业、语言翻译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语言艺术业、语言康复业、语言会展业、语言创意业、语文能力测评业这九大业态形式共同描绘了语言产业的基本面貌〔9〕。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歌舞艺术表演和特色的文创产品等;推广普通话又能够给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提供手段,如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出版业和翻译业等。语言产业将语言资源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语言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是语言系统内部的两个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共同构成语言环境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创造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重点是营造“以普通话为主,多语言和谐共生”的语言环境。应该做到:坚持普通话的“精准普及”,进一步完善普通话推广使用的措施和制度;建设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地方课程体系,营造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环境;以“互联网+”的方式,创建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互动的传播平台;开发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提升民族语言及文化的影响力。

多元一体的文化建设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广普通话并不影响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反而能够提升少数民族素质,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保护;通过普通话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多种方式传播出去,是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方式。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系统,只有制定合理的语言规划,构建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和谐生态语言环境,才能进一步彰显多语文化资源的优势,才能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章太.论语言资源〔J〕.语言文字应用,2008(2):9-14.

〔2〕钱乃荣.论语言的多样性和“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2):1-13.

〔3〕李芳.和谐共生:普通话和民族语言的理想关系格局〔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213-216.

〔4〕王渝光,杨瑞鲲.云南少数民族汉语的地位与类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10.

〔5〕祝畹瑾.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73-275.

〔6〕楼晓悦.浅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及其传承〔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9-42.

〔7〕戴庆厦,李春风.语言和谐与边疆稳定:云南省文山州都龙镇各民族语言关系的理论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7(4):176-180.

〔8〕冯广艺.生态文明建设与语言生态构建本质论〔J〕.贵州社会科学,2011(1):4-8.

〔9〕李宇明.语言产业研究的若干问题〔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5(2):12-19.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motion of Putonghua and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s:A Case Study of Lisu Language Usage in Huaping County,Lijiang

Yan Jun,Wang Guoxu*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Yunnan Minzu University,Kunming 650504,China)

Abstract 〕Language is both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The promotion of Putonghua(Mandarin)is a means of enhancing 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 of the language;and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 resources is a way to protect minority cultures.They are the two "integrated sides" of language usage and are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within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It is necessary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tonghua and minority languag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each of the two languages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create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Putonghua and minority languages interact.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use of Lisu people in Huaping County of Lijiang City in Yunnan Province helps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utonghua and minority languages.

Key words 〕Lisu;interaction;promotion of Putonghua;protec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s;linguis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 H0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2266(2019)11-0037-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YY064);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7044)

[收稿日期] 2019-07-09

[修回日期] 2019-07-24

[第一作者简介] 严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通信作者: 王国旭,副教授,博士,E-mail:towangguoxu@126.com

[DOI] 10.3969 ∕j.issn.2096-2266.2019.11.007

(责任编辑 刘英玲)

标签:;  ;  ;  ;  ;  ;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互动关系研究-以丽江市华坪县傈僳族的语言使用情况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