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风险的影响论文_邬娜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风险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1月接收的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先后入院时间为依据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则接受预见性护理方案,观察各组血栓发生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结果 在血栓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是2.94%,对照组是23.53%,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液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见性护理方案,不仅可以降低血栓发生率,同时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并采纳。

关键词:血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预见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是术后及创伤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不活动导致的一种疾病,其属于静脉内凝块阻塞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有些则会导致远期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致死性肺栓塞[1]。外科手术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因素,骨科术后,该病发生率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2],髋关节置换术未采取血栓预防对策者,大约50-70%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诱发因素有很多,而且相互影响。本次实验主要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根据患者先后入院时间划分2018年2月-2018年11月本院接收的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各34例,对照组中,有19例男患,15例女患;年龄44岁-75岁,均值(63.85±4.21)岁;研究组中,有21例男患,13例女患;年龄46岁-72岁,均值(62.79±4.15)岁;在基线资料上,包括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署了知情研究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方案:于患者入院后开展健康宣传,宣传内容包括护理内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

1.2.2 研究组

预见性护理方案:①术前,评估血栓风险:将术前风险评估工作做好,根据不同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预见性护理方案;②术中干预:手术期间,因为手术位置及非手术位置皮肤暴露范围广,所以需要将保温工作做好,合理调控室内温度,确保肢体温度处于23℃-25摄氏度;禁止于下肢建立输液通道,静脉液体输注期间,将液体温度调控为35℃-37℃;禁食频繁穿刺;同一位置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加强对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捆绑时间的关注,防止长期捆绑影响血流;③术后饮食指导:根据每位患者饮食习惯、爱好等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增加茄子、冬瓜、绿豆及木耳等活血抗凝食物,告知患者减少油腻、生冷、刺激及消化难度较大食物,叮嘱患者多喝水,增加维生素等蔬菜、水果摄入量,以此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调节,避免便秘现象的发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④术后体位干预:叮嘱患者将患肢提高,使其高于心脏大约20-30cm,加快静脉血压循环速度,使部分微循环改善,降低水肿发生率;此外,将下肢肢体保温工作做好,防止冷环境或者空位对血管痉挛造成刺激,延缓血流流速。膝关节微屈过程中,禁止髋关节过度弯曲,防止静脉血管受压,影响血液循环;⑤运动干预:叮嘱患者及早进行功能练习,起初进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屈伸练习,并叮嘱患者家属按摩、推拿小腿及股四头肌,2-3次/日;术后72小时,以患者恢复状况为依据锻炼髋关节及膝关节,以耐受程度为依据,适度增加屈曲角度,运动期间,秉持循序渐进原则,2-3组/日,15-20次/组。

1.3 观察指标

分析各组血栓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实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s),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两组比较检验值为P,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

研究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越来越多,护理干预、药物治疗等均与患者术后恢复存在紧密联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因为手术创伤、炎症反应及机体应激反应的诸多影响因素,致使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发生显著变化。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知识,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2]。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分别是2.94%和23.5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通过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方案,有助于避免血栓症状的发生,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利用预见性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明显,在避免血栓疾病发生的同时,可使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并采纳。

参考文献

[1]王秀梅,黄世敏. 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32-134.

[2]雷春梅,王效惠,刘晓燕. 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33-135.

[3]许文珍. 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29-131.

第一作者:王斌,1978.04.13,男,汉,河南,学士,主治,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透析室,研究方向:透析患者近远期并发症的防治。

论文作者:邬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风险的影响论文_邬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