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金余额管理模式新探_成本分析论文

企业现金余额管理模式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余额论文,管理模式论文,现金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行现金余额管理的几种模式

1.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下,与现金余额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项。其中资金成本与现金余额呈正比,管理成本相对固定,短缺成本与现金余额负相关,三项成本之和最低时,对应的现金余额最佳。运用该模式时要求能够比较准确地测算出不同现金余额状态下的短缺成本的高低。短缺成本是指企业因现金不足,不能保障生产经营开支所需而承担的损失或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①信用损失和失去折扣优惠的成本;②丧失购买原材料等物资能力导致产能下降的损失;③不能按期支付薪酬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损失;④丧失偿债能力引发的财务危机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发生额受企业内外部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和短缺成本的计量困难,显然成了应用成本分析模式的障碍。

2.存货模式。存货模式的出发点与成本分析模式相似,也是分析与现金余额相关的成本,认为总成本最低的现金余额最优。但存货模式的现金成本构成与成本分析模式的现金成本构成不同,主要包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交易成本,不考虑短缺成本。机会成本与成本分析模式下的资金成本基本一致,机会成本与现金余额呈正比。其机会成本率一般指放弃有价证券投资的收益率。交易成本是指企业将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而发生的交易费用,交易成本与交易次数呈正比,交易次数与现金余额呈反比。

存货模式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为了反映这些假设条件与企业实际状况的差异,本文特列表比较,详见下表。

显然,存货模式的分析前提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分析结果也必然严重脱离实际。另外,成本分析模式分析的是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不涉及交易成本;存货模式分析的是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不涉及短缺成本。成本范畴的不一致必然导致两种模式分析结果的差异,即对同一企业采取两种模式确定的最佳现金余额是不同的,因此不受上述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企业也难以抉择。

3.随机模式。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现金余额的方法。随机模式仍然是按照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转换短期有价证券的交易成本之和最低的原理确定最优现金返回线(R),同时将现金余额可能波动的幅度(L-H)考虑在内,当现金余额超出合理控制范围(L~H)时,也是通过有价证券与现金的转换交易将现金余额调回到最佳现金返回线(R)。

与存货模式相比,随机模式释放了假设1和假设2两个前提条件,考虑了企业一定时期内未来现金总量的不稳定性和现金支出的非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更贴近实际。但存货模式的假设3、假设4、假设5仍然同随机模式的分析前提相似,与企业实际的偏差仍然较大,也存在着与存货模式类似的弊端,实际运用价值不大。

4.现金周转模式。现金周转模式是根据现金周转速度来确定目标现金余额的模式,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最佳现金余额=全年现金需求总量/(360/现金周转期)

与前述三种模式相比较,现金周转模式完全改变了分析视角,其从现金周转速度出发,不再考虑与现金余额相关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交易成本等成本因素,从而回避了这些成本在企业实践中难以预测计量,或计量分析结果与实际相去甚远的不足,使分析更加简单明了,易于计算。但现金周转模式的运用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1)预测难度大。现金周转模式应用的前提条件有两个:①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年度的现金总需求量;②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存货、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的周转速度。这对企业预测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现金周转模式考虑的因素过于简单,忽略了许多同样影响着现金余额的其他因素。①从现金周转期的计算公式来看,这里的现金周转期是从偿还购货款(应付账款)开始,到收回销货款(应收账款)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即完全在赊购赊销模式下的周转时间,忽略了现购现销的经营状况,而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模式应该是赊购赊销和现购现销两种模式并存。②只考虑了存货周转所需现金,而企业除了购置存货需要现金外,其他许多方面也离不开现金。

显然,按照上述各种模式确定的现金余额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应用于企业实际,必然误导企业的现金余额管理决策,影响企业现金管理效益。

二、最佳现金余额管理模式——现金收支预算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企业各期的一个固定的最佳现金余额,任何静态分析的数学模型的适用价值都不大,即使该模式建立的前提条件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吻合,也不可能适用于未来多变的实际情况,计量最佳现金持有量的通用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传统的现金收支预算管理模式其实是对现金余额进行动态管理最有效的方法。要提高现金余额管理的效率,一套良好的现金预算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进行充分预计的基础上编制的现金预算表,能够全面反映现金收支结余状况。通过现金预算,企业未来现金余额情况一目了然,便于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对现金余额进行调整,使现金流动和周转处于最佳状态。当现金收入较多,现金支出需求较少,预计现金余额较多时,企业应及早安排多余现金的用途,或还债,或用于其他投资,避免现金闲置浪费;当现金收入较少,现金支出需求较多,预计现金不足将出现短缺时,企业应及早策划融资的数额和时间以弥补现金缺口,避免出现现金短缺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现金收支预算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取决于现金收支预算与实际现金收支的吻合度,为了缩小两者的偏差,在现金收支预算管理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预算项目要全面,预算数额要准确。现金预算涉及企业内外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广泛开展市场调研,采取科学预测方法,确保预测项目全面无遗漏,预测数额科学合理不浪费。如现金支出预算可根据现金支出的不同特点分类预算:①定期性支出预算。如工资、税金、偿还贷款本息、租金、水电费等现金支出的时间固定,数额相对稳定,可以直接根据工资薪酬计划、借款和租赁合同等预先作出预算安排。②日常性费用开支。如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些经常性发生的现金支出可以往年的实际支出额为基础,考虑预算期的变化适度调整后确定预算数额。③存货购买支出。这通常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现金支出项目,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计划、材料采购计划及货款结算时间等确定现金支出时间及数额。④专项投资支出。如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置、新投资项目、原有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企业并购等,这些投资需要的资金额度大、投资期长,但并不是经常性的,一般预先有专项的投资计划,其资金来源通常也预先有安排,需要根据专项投资计划对本预算期内应投资资金作出预算。

2.预算时间要明确。现金收支不仅要求在数额上实现平衡,而且要求在收支时间上达到平衡。因此,现金收支的时间预计要明确,在现金收支年度预算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编制现金收支的月度预算。

3.采取滚动预算方法。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事先预见的一些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变化,从而使原有预算偏离实际。为此,需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及时根据企业内外部情况的变化调整预算,并补充后期的预算,使预算更切合实际,提高现金收支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现金收支余额的动态管理。

4.现金余额管理需关注的其他问题。①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流出量越大,置存的现金余额也越多。②货款回收能力。企业货款回收能力强,收回的现金能及时满足现金支出需求,置存的现金可少些。③企业经营状况,如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在生产旺季和淡季需要的现金量是不同的。④企业融资能力。企业再融资能力强,比较容易随时从其他渠道取得资金,平时置存的现金可少些。⑤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置存现金相关的主要是企业在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管理状况,如果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这些环节均能按计划均衡进行,环环相扣,需置存的现金量可少些,反之则多些。⑥企业资产结构。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较强,转换成现金的速度快且转换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现金的替代品,故流动资产比重大的企业置存的现金可少些,而固定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固定资产比重大的企业置存的现金应多些。

标签:;  ;  ;  ;  ;  ;  ;  ;  

企业现金余额管理模式新探_成本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