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策略研究

崔为秀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0)

摘要: 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平台,实现校体育场馆的标准化建设,对于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和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阐述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必要性的同时,对当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具体的建设策略。期望有利于体育场馆建设的规范,进而在保证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体育场馆;建设问题;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大力对于体育教育及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项体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家要求在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要达到3 万亿元,同时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受其影响,各大高校对于体育事业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体育场馆建设逐渐增多。然而就建设过程来看,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尚存在较多问题。新时期,解决体育场馆建设问题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第二,“传承”概念并未过时,只是我们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将民俗事象在历史时间中的传承,理解为行动者实践的过程及变化轨迹。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异,是将关注的对象从客体性的民俗事象,转变为历史社会互动中的实践主体。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民俗学者对“传承”和“历史”的理解与历史学者(尤其是历史人类学者)发生了分歧:当历史学者将“传承”理解为由历史节点构成的单流向河流时,民俗学者把“传承”视为“过去”参与建构“现在”的方式,即过去已经被“日常化”了。[注]尹虎彬:《从“科学的民俗研究”到“实践的民俗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1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平台,体育场馆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影响。从实践过程来看,校体育场馆建设具有以下必要:

其一,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人们对于高校教育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技能,而且要拥有较为强健的体魄。然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基本教学平台的建设较为缓慢,要实现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首先就应对体育场馆这一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其二,现有体育场馆应用中,场馆的面积、设施应用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应注重教学硬件环境的改善,体育场馆的更新升级势在必行。其三,新时期,我国对于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并通过各种政策对体育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对高校而言,进行体育场馆建设符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国情,其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问题

2.1 体育场馆人均面积不足

学校体育场馆是全民健身体育场地的重要组成。《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1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控制在2 平方米左右[1]。在其影响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多,且建设质量明显提升。然而从纵向角度来看,先已建设的体育场馆与高校的体育教学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即体育场馆人均面积明显不足。据统计,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体育场完全能满足教学需求的仅占5%,这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2 体育场馆建设费用匮乏

星期五的下午照例是系主任石老头的课,三节,满堂,臭长臭长的。我们都挺讨厌老石的课,老石爱三节课连着上,治学非常严谨,在学风日下的大学里是极不合时宜了。他昏花的老眼贼亮,从低悬在鼻梁上的眼镜框上方瞟出来,敏锐往台下瞟来扫去。他往台下每扫一眼,每一个人都会以为他是在望自己了,所以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痛苦。再加上那天死党邓军也没有来上课,连个说小话的人也没有,所以那天在点过名之后我照例想逃课了。

2.3 体育场馆利用率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缓慢,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不全。从根本上讲,这与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具有直接关系。具体而言,教育事业发展中,人们对于一直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并对进行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投入,而体育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对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造成阻碍。新时期,要实现体育场馆建设质量提升,就必须实现人们体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确保国民具有较高的健身意识。对高校师生而言,其应确保自身健身意识与价值观、消费观的协调,实现体育建设的动态化认识。此外,其还应将个人的建设需要与社会发展进行联系,在满足自身健身需求的同时,为国家体育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唯有如此,才能极大的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发展。

2.4 体育场馆服务质量不高

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质量是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应用的重要目的[2]。体育馆应用过程中,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应实现场馆服务质量提升。然而在实践中,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形式普遍单一,场馆内部设施不全,且学生的锻炼活动无专业教师指导,体育活动效果明显较差。此外,较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实行有偿服务机制,其虽然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优惠政策制定,然整体实施效果较差,这使得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新时期,要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利用质量,还应进一步提升场馆内部的服务质量。

3 高体育场馆建设策略

新时期,人们对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就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而言,要实现场馆建设质量提升,学校管理人员还应注重以下策略的规范应用:

现阶段,资金匮乏是阻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3]。基于此,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中,就必须注重体育场馆建设资金问题的合理解决。就目前而言,开源和节流是体育场馆资金问题解决的两种主要途径。就开源过程而言,学校应在现有教育资金的基础上,借助当地政府平台,实现校企合作建设运营模式的构建。具体而言,学校应在自身人才优势的基础上,与企业建立对口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企业为高校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学校在可在提供专业理论知识指导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实用性人才,从而确保良性发展模式的形成。当体育场馆建设完成后,高校应在其应用的同时,组织师生对场馆内部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场馆管理费用的降低,从而实现小体育场建设资金的节流控制。

3.1 注重师生健身意识培养

体育场馆利用率低是当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其一,体育场馆建设类型单一。现阶段,人们的活动需求多样化、层次化;而高校的体育场馆仅能满足学生篮球、羽毛球等简单运行项目的需求,这对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造成阻碍。其二,受场馆管理体制和学生健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仅做教学应用,平时对学生并不开放,而学生也不能积极的利用场馆内的设施进行自我体魄锻炼,由此降低了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费用明显不足。具体而言,体育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学场馆的建设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然而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有限,较多的教育教育经费用于文化课程教育,用于体育支撑的费用仅能实现基本教学器材的购买,这使得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受到阻碍。此外,一旦场馆建设,则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维护,而高校与社会企业、地方政府的对接联系不够紧密,其也导致了体育场馆建设难度的增加。

3.2 加大体育场馆资金投入

假设一组货架为7列4层,货位长(l)、高(h)均为1 m,堆垛机水平方向速度(Vx)、垂直方向速度(Vy)均为1 m/s,则该组货架符合存储效率优先原则的货位优先级如图2a所示。

3.3 实现场馆利用效率提升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中,场馆利用效率的提升需要注重以下要素把控:其一,体育场设计初期,应注重场馆服务功能的不断优化,确保场馆体育项目的功能分区逐渐多元,实现师生体育活动需求的满足。同时,还应进行有限空间内各个体育项目的合理规范,促进场馆空间应用的最优化。其二,完善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譬如,对场馆课余优惠政策的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优化,实现学生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其三,适宜的文化消费环境能够有效的提升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具体而言,高校应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营造文化消费环境,确保师生乐意到体育场馆活动,从而实现场馆利用效率提升。

综合以上分析及结合文献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主要是借鉴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奉行的品牌战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品牌建设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行业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变、品牌形象缺乏系统设计、传播力度不够、教育管理机制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等职业教育受到极大挑战,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教育生态环境中,高职院校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势在必行。

3.4 实现场馆服务质量优化

新时期,国家对于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对于高校而言,要实现体育场馆建设质量提升,人们还应注重其服务水平的不断优化。一方面,制定规范的体育场馆建设、管理制度,实现场馆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应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进行培养,确保其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体育专业和能力,能够实现场馆内部锻炼人员的有效指导和服务,确保产管应用质量提升。

4 结论

体育场馆建设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育场馆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在当前建设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场馆建设策略的规范应用,才能确保体育场馆建设的规范,进而在保证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阳意峰.后体育赛事下的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0):183-184.

[2]李鹏伟,林阿利.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7,33(33):142.

[3]佚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问题与模式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18,195(9):94-98+109.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6344(2019)04-0307-01

标签:;  ;  ;  ;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