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王丽斌

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王丽斌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人民医药磁共振室

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内脑膜瘤采用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室内脑膜瘤36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MRI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脑室内脑膜瘤36例患者中,通过MRI诊断发现:脑膜瘤在三脑室4例,在侧脑室32例;脑室内的脑膜瘤通常为类圆形、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纤维型;MRI T2WI有24例呈现稍高信号或者12例呈现低信号,MRI T1WI有28例呈现稍低信号或者8例呈现低信号,且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脑室内脑膜瘤采用MRI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将其和临床有关资料相结合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疾病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脑膜瘤;脑室;MRI;诊断价值

脑膜瘤属于颅内一种常见肿瘤类型,在颅内肿瘤中约占15%-20%,较少发生在脑室内,在颅内脑膜瘤中约占0.50%-5.00%,且脑室内脑膜瘤缺少硬脑膜依附,和其他常见部位脑膜瘤相比,无白质塌陷征及脑膜尾征,临床需采取有效诊断方法,以便及早救治,改善预后[1,2,3]。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脑室内脑膜瘤36例患者采用MRI诊断的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室内脑膜瘤36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43.56±1.45)岁,病程1w-3y,平均(1.52±0.08)y;临床因头晕、头痛就诊患者共26例,2例伴有胸闷、心悸,2例面部疼痛,2例间断癫痫发作,4例伴行走不稳与行走无力,6例伴呕吐、恶心,6例肢体无力。

1.2方法

患者均采用MRI诊断:选择德国西门子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使用FSE、SE序列进行常规扫描,所有患者均行MRI T2WI、T1WI平扫和增强扫描,平扫参数设定:T2WI:TR/TE为2200-5000/85-138ms;T1WI:TR/TE为400-540/15-24 ms;1mm层间距,5-7mm层厚,256×184-512×512矩阵。增强扫描:以0.10-0.20mmol/kg通过患者肘静脉进行团注,选择T1WI扫描,具体扫描参数和平扫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脑室内脑膜瘤所在部位(三脑室、侧脑室)、脑膜瘤肿块形状、病理类型、MRI T2WI与T1WI信号高低情况及增强扫描强化表现。

2.结果

2.1患者脑室内脑膜瘤所在部位情况

本组36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中,通过MRI诊断发现:所有患者均属于单发脑肿瘤,其中脑膜瘤在三脑室有4例,在侧脑室有32例;具体表现:左侧脑室体部4例、左侧脑室和右侧脑室的三角区域各14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患者脑室内脑膜瘤肿块形状和病理类型情况

本组36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中,通过MRI诊断发现:脑室内的脑膜瘤通常为类圆形、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其中呈现分叶形状肿块有14例,呈现圆形或类圆形类肿块22例;病理类型:2例非典型,4例间变型,6例过度型与24例纤维型,1.20-8.70cm病灶直径。

2.3患者MRI T2WI与T1WI信号高低及增强扫描强化表现

本组36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中,通过MRI诊断发现:MRI T2WI有24例呈现稍高信号或者12例呈现低信号,可见少许点状或者现状低信号10例,可看见少量斑片形状的高信号14例;MRI T1WI有28例呈现稍低信号或者8例呈现低信号,可见少量斑片形状低信号8例。此外,增强扫描得到明显强化,且较均匀:可看见少量斑片形状低信号10例,可见肿瘤和周边脉络丛存在紧密联系28例。

3.讨论

脑膜瘤好发于大脑凸面、小脑幕、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室内少见,脑室系统具体包括第三、四脑室和侧脑室,均有可能引发脑膜瘤,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且脑室内脑膜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需采用诊断价值高的诊断技术[4,5,6]。为寻求脑室内脑膜瘤采用MRI诊断的价值,本研究对本院脑室内脑膜瘤36例患者采用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本组36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中,通过MRI诊断发现:所有患者均属于单发脑肿瘤,其中4例脑膜瘤在三脑室,32例在侧脑室(左侧脑室体部4例、左侧脑室和右侧脑室的三角区域各14例);脑室内的脑膜瘤通常表现为类圆形、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病理类型包括非典型、间变型、过度型与纤维型,表明脑室内脑膜瘤采用MRI诊断的价值高,能够明确脑膜瘤具体部位和肿块形状。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纤维型(24例)和文献研究资料相似,进一步验证MRI诊断高价值[7]。分析原因可能和脑室的生长空间小密切相关,若脑室内膜瘤较大时,较其他部位脑膜瘤更容易表现为分叶状肿块;MRI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位予以扫描(无放射性辐射),结合平扫和增强扫描,且具有较高对比度与成像能力,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率,明确脑膜瘤具体部位和肿块形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本组36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中,通过MRI诊断发现:MRI T2WI有24例呈现稍高信号或者12例呈现低信号,可见少许点状或者现状低信号,可看见少量斑片形状的高信号;MRI T1WI有28例呈现稍低信号或者8例呈现低信号,可看见少量斑片形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得到明显强化,且均匀性良好,可看见少量斑片形状低信号与肿瘤和周边脉络丛关系紧密,表明脑室内脑膜瘤采用MRI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显示MRI T2WI与T1WI信号高低情况及强化增强扫描。分析原因可能和肿瘤病理类型相关,以纤维类型多见的脑室脑膜瘤细胞紧密排列,具有丰富间质,导致MRI T2WI肿瘤信号低。MRI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以更加清楚显示病变和周围组织存在的关系,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为手术方式与入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能够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受外部环境等制约,关于脑室内脑膜瘤患者采用MRI诊断的瘤周水肿和积水情况,有待临床加大样本量予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脑室内脑膜瘤患者采用MRI诊断特异性较高,能够明确脑膜瘤具体部位、肿块形状、信号高低与增强扫描表现,且将其和临床有关资料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疾病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被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邱丽华,韩福刚,唐光才,等.磁共振常规成像及DW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27(5):474-478.

[2]朱震威,罗皓,石丰榕,等.CD133及CD166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3):413-415.

[3]师建国,阎庆国,林雨冬.现代肿瘤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40.

[4]罗勇,林少华,黄权.脑膜瘤内的血管分布和血管生成与HIF-1α、VEGF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68-71.

[5]刘双,毛庆,刘艳辉,等.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6):260-262.

[6]江南凯,岑远光,黄常坚,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1-233.

[7]张晓楠,程敬亮,王斐斐,等.纤维型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2):77-80.

[8]秦越,杜滂,李金柱,等.MRI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2):179-181.

作者简介:王丽斌 男 汉族 1970年10月,651500,大学本科,放射科副主任,医师,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人民医药磁共振室。

论文作者:王丽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王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