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王 彦

(武威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武威733000)

摘 要: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武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法;成效;建议

近年来,武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工作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和“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完善制度、提升质量、强化效果”的总体思路,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为重点,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努力探索“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加快建立“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加快推进武威市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1 主要做法

1.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市、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及时举办项目管理培训班,认真学习领会农业农村部和农业农村厅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实施要点和关键环节,明确主要工作和试点任务。二是利用政府网站和广播、电视、报刊以及武威农业公众号等新闻媒体,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情况和典型学员事迹,刊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措施等,在全社会营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三是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或相关人员上好培训班第一堂课,把中央和省、市、县(区)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重点环节、扶持政策等宣传给参训学员,宣传到基层干部群众。

1.2 做好前期准备,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每年由县(区)政府办制定下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将任务指标纳入各乡(镇)、有关部门工作责任书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并实行严格的督促检查、动态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确定培训机构。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确定2~3个机构承担培训任务。三是成立项目小组。各培训机构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骨干力量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专门负责制定培育计划、遴选培育学员、开展培育活动、进行跟踪服务等各项工作。四是制定方案制度。各培训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地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以及教师考核、班级管理、学员学习、考试考核、安全管理等教学培训制度。五是开展摸底调查。各县(区)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和省农广校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建立了县(区)培育对象数据库,为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奠定了基础。六是建立培育师资库。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建设使用和规范管理工作要求,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遴选出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培训经验好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市、县(区)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七是精心选购教材。各培训机构根据培训产业、工种、岗位和实际需要,或精心选购农业农村部统编教材,或结合实际编印地方教材,确保每人免费发放1套培训教材。八是确定实训基地。培训机构在申报任务时,通过精心考察,将省内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确定为培训基地,为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实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1.3 进行考试考核,开展认定管理

各培训机构在阶段性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按照市、县(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认定程序、认定条件、认定标准等,由市、县(区)农广校组织,对申请认定的学员进行资格认定,并对认定合格的学员颁发由农业农村部统一监制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作为享受政策扶持的依据。

音乐,是一种能勾人魂魄的东西。在它的环绕下,我的背沉重地粘在了椅背上,整个人都快埋进靠椅里了。她双腿并得很拢,略微右倾,十指交叉着,放在两腿之间。她的眼光,如同射穿了我的心,嘴角又一次微微上扬,真的很细微。“想家了?”她身子前倾问道,伴随而来的,是一股浓烈的香水味,略带刺鼻。“想。”这是我今晚最简短的回答,因为我在沉默,是一种想家时一贯的沉默,没有人能分享和述说。

1.4 开展跟踪服务,巩固培训效果

各县(区)政府先后制定颁布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并从土地流转、技术培训、技术服务、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社会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制定颁布了具有当地特点的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办法。经过几年的探索,武威市已初步建立了以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某种回声从胸腔里面逼出,在喉咙中窜动,在空气里发出嘶嘶碰撞。哭泣,也是同样的发声方式,只是两者表达截然不同。这叫声,干脆,洁净,单纯,如同密林深处在花丛中迷失了道路的幼兽,带着隐约无助和期待,知道归途所在。此刻,他们是安全的,拥有时间和信任。等待最终火焰般亮光在腹腔凝聚成形,无声进发,贯穿身体,从头部中心喷涌而出。融人空无。

2 取得的成效

2.1 初步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各培训机构对参加过培训的学员特别是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了一系列跟踪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一是组建跟踪服务专家团队,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全程跟踪服务活动,为学员提供生产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二是充分利用云上智农APP软件,在进行在线申报和效果评价的同时,开展远程学习、技术咨询、政策学习等服务活动,让学员接受不间断的在线教育培训和移动互联服务。三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和微信群、印发学员通讯录,搭建沟通交流和跟踪服务平台,及时向新型职业农民推送相关专业知识和惠农政策等相关信息,满足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四是设置“12316”农技服务热线,全天候接受新型职业农民电话咨询。

2.2 初步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2.3.2 母血及脐血IGF-1与妊娠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母血与脐血IGF-1水平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胎盘重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见表6。

2.3 初步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扎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信息准确、覆盖全面、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县(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数据库,为实施精准培育、提升培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和良好保障。

2.4 实践和探索了一些培育模式

一是实践了“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育模式。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主线,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全程进行培育。二是探索了“农学结合、送教下乡、学历教育”培育模式。结合项目实施,开设畜禽养殖、蔬菜生产中专教学班,全市每年组织约200名左右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满足了职业农民提高学历水平、增强综合素质的愿望。三是探索了现场观摩、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模式。组织学员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产创建示范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实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摩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新技术,体验生产管理新经验,并在实际生产中注重学用结合,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四是探索了“市县联动、分级负担、整体培育、能力导向”的培育模式。对于个别产业或工种或岗位,如特种种植与养殖、蔬菜种苗生产、统防统治等,因单个县(区)人员太少而不能独立办班的,由市上统一举办,学员由县(区)推荐,费用由县(区)分担,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由县(区)负责进行。五是探索了农业信息化综合培育模式。以班为单位建立QQ群、微信群,及时向新型职业农民推送相关专业知识和惠农政策,接受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提高了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统筹利用农业职业学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多形式联合培训,并以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等社会化资源为依托,共同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42个,初步构建了以市、县(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要培训机构的培育体系。

3 发展建议

3.1 加快完善培育对象数据库

通过教育培训、认定管理、跟踪服务和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培育活动,初步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构建武威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3.2 加快建立健全实训实习基地

积极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性培训资源,加快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实操训练和现场教学活动场地,进一步构建“一主多元”培育体系,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和效果。

3.3 加快完善扶持政策

尽快向市政府有关领导汇报,争取市上制定出台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办法。各县(区)将对现有政策扶持办法执行情况从政策惠及面、政策落实程度及政策扶持效益等方面进行认真研判,不断完善具有当地特点的扶持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激励机制,加快完善以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首先,阅读指导材料陈旧。一般情况下,初中英语教师往往采用英语教材和训练习题,完成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指导材料已经缺乏了新颖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英语阅读资料,善于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搜索电子版的英语阅读资料。此外,英语书籍,英语读物等也是优质的英语阅读材料。总之,缺少了有趣的英语阅读书籍,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变差。长此以往,也不会提高,英语阅读技巧,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3.4 积极探索培育方式

认真实践“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育模式,按照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进行全程培育,着力提升学员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农业职业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衔接力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97(2019)22-0075-03

收稿日期: 2019-07-22

作者简介: 王 彦(1981-),男,甘肃古浪人,畜牧师,主要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编辑张顺全)

标签:;  ;  ;  ;  ;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