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应用。在供电所的线损管理中,不仅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要注意提高人员的管理能力,降低线损。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乡镇供电所线损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供电所;线损管理;提升措施
引言
随着山区乡镇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大副度提髙,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和“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村用电增长势头强劲,农村电网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使山区乡镇电网严重出现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成正比,促使农村电网出现线路超经济电流甚至超安全电流运行,迂回线路多,输电半径过大,无功补偿不足,电压质量差,均导致线损率大大升髙。乡镇供电所是我们电网企业经营业务执行的最小单元,也是直面市场、服务亿万农村客户的最前端。要强化供电所管理,就有必要对管理技术进行改革创新,作者接下来重点进行阐述。
1 电能损耗的形成
为了进一步确保网络改革的成果,迫切需要供电企业加强供电营销管理,完善供电营销体系。如何改善线损管理是运营管理能力的关键。线路损耗通常定义为电力网络的传输,分配,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电能损失。线损指标属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般而言,根据线损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统计线损,技术线损,管理线损,经济线损和配额线损等五大类。统计线损也称为实际线损和技术线损。技术线损也称为理论线损,固定线损也可以是目标线损。
电力的传输过程必须通过电网中的电线和变压器等传输和配电设备传递给用户。由于导线和变压器具有电阻和电抗,当电流在电网中流动时,将产生功率和无功功率损耗。功率损耗的大小与流过导线的电流的平方成比例。
功率损耗(线路损耗)是传输网络和配电网络功率损耗的总称。它包括技术功率损耗(理论损耗)和功率损耗管理。技术线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预测,可以采用改进技术损失来达到减损的目的。
2 影响电能损耗主要因素
(1)运行方式。电网结构不合理,近电远送;迂回供电;供电半径过长,导线截面过细;检修质量不高,裸导线触碰树枝,绝缘子破裂或有放电闪络现象:负荷分配不合理。
(2)设备因素。无功补偿度低;主变压器、配电变压器容量配置过大,使变压器空载损耗比率增加;电流互感器二次阻抗超过允许阻值, 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超过规定值,引起计量误差;电能表校前合格率、准确率、轮换率达不到规定要求。
(3)管理方法。没有成立企业电能损耗管理组织、无电能损耗管理专职人员,制度不健全;未全面开展线损理论计算,降损措施不落实;没有按月召开电能损耗分析会议对电能损耗进行分析或分片、分线对电能损耗进行承包等办法。
(4)环境因素。线路、设备检修无计划,用电检查人员没有经常到用户处检查电气设备、检查电能计量装置以及用户违章用电等情况。
(5)人员因素。抄表应定人员、定时间、定线路,月末抄见电量比重越大,线损率越准确。造成电能损耗率不稳的原因:
1)抄表差错,主要指电能表底码电量和倍率差错;
2)抄核收及大用户电能表出现问题;
3)运行方式改变、电流互感器变比更换,电能表更换后的漏登记,造成电量不准等。
3线损管理提升措施
3.1重设班组,优化管理
供电所应建立线损管理的组织机构,所长亲自负责,各级人员各负其责。制定相关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明确线损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供电所线损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分线分台区工作管理体系和指标考核体系,依托GPMS系统、负控采集系统、电能量系统、SG186系统做好分台区线损管理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组织编制分台区降损措施,开展分台区线损指标计算,下达分台区线损指标计划,定期召开分台区线损分析例会及经验交流会,总结分台区线损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推进分台区管理和技术降损新技术的应用,负责高损台区改造、现场施工跟踪及工程验收、计量装置配置的技术监督与指导,保证线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按照“以应用促提升”、“控制源头,清理存量,固化成果”的工作思路,以采集全覆盖和营配调全贯通为依托,以供、售电量同步采集为基础,以同期线损在线监测为核心,以台区线损达标治理和管理线损精准降损为重点,梳理台区户变基础档案,建立与业务(含营配协同)工作职责界面,理顺营配异动流程、明确台区经理责任,有效提升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全能型供电所职责外勤班职责,一是对管辖台区表箱号现场与系统一致性负责。现场表箱信息与186 系统的表计资产号、表箱号、表位数、材质、表箱行、列等信息管控。保证客户的户号、户名 、用电地址、容量等营销基础信息,纸质档案和系统信息保持一致。及时维护公变箱户关系、表箱信息,对正确性负责,对户变关系调整需发起异动流程,对负荷切割异动单二个工作日在GPMS系统进行调整并对正确性负责。二是负责对公变低压关口计量装置缺陷处理,负责联合接线盒至表计之间缺陷处理,二个工作日完成。三是参与新增公变、新建住宅小区、增容、改造工程计量装置验收工作,对关口、客户侧计量CT倍率、计量装置接线正确性负责,在营销系统中正确录入相关信息。负责对专改公、一户一表改造进行跟踪管理并进行现场验收,对改造到位负责,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归档。四是有线电视、网络通信等单相小功率公用设施采用不装表定量计费方式的,应纳入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管理,原则上按台区建户;小型短时临时用电采用不装表定量计费方式的,应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建户。五是对采集系统中户变关系、CT倍率、台区名称、台区编码与186系统信息一致性负责。对全覆盖、全采集台区关口、客户端信号稳定性负责,信号不稳定、无信号台区及时与通信部门沟通解决。六是负责每日监控本单位专变采集任务执行情况及采集成功率、在线监测率指标,专变用户一天未采集异常时,应派发工单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消缺并反馈工单,对异常台区进行数据穿透分析。七是外勘人员对营业新装表计、新建住宅小区箱户隶属关系正确性负责,并在营销系统中正确录入相关信息。八是负责对专变采集不成功故障表计进行更换,现场缺陷处理二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新装终端、集中器信息与现场一致性负责。九是负责计划、组织开展高损台区技术改造工作。从控制供电半径、调整交叉迂回、三相负荷不平衡、低电压、低功率因数等方面排查,优化低压网络结构,有效降低技术损耗。按照“接入点及以上数据以运检侧为准,接入点以下数据以营销侧为准”的原则,对公变电压、电流异常及时处理。以上问题原则上应在3个月内完成治理。
3.2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线损真正降到最低
实际影响低压线损率的主要因素是主电源的分布和组成、供电半径,负荷率、功率因数低以及三相负荷不平衡等,因此,现行的低压线损指标考核,缺乏可比性,也就是说,线损率低的,管理工作未必做得就好,线损率高的,管理工作未必做得就差,考核线损指标大多没有实际意义。相反,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逼迫供电所不得不弄虚作假,掩盖了线损的真实性。因此,越是基层越要强化、深化和细化线损指标的考核工作,要着眼于通过线损指标考核,真实反映营销及生产管理水平。这样的考核要建立在“指标合理”的前提之下,剔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同类型考核对象都能站在同一起步线上,公平考核,才能真正抓出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
3.3绩效考核标准管理
3.3.1月考核
(1)被公司通报连续10天的日线损异常台区(即高损、负听见、无法统计台区),考核台区责任人100元/台,对台区责任人工分绩效扣1分;被公司通报连续15天的日线损异常台区,考核台区责任人150元/台,对台区责任人工分绩效扣2分,申诉成功除外。
(2)台区日线损合格率应达到99%,每低于一个百分点,在指标晾晒中扣1分。取数方式:采集系统,月平均值。
(3)台区同期月线损达标率应达到97.5%,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1分。取数方式: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电量与线损监测分析—台区监测分析),按供电所取每月数据。
(4)台区同期线损在线监测率应达到99%,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1分。取数方式:采集系统,月平均值。
3.3.2周考核
(1)凡四天及以上(包括四天)线损率不合格的台区(即高损、负听见、无法统计台区),直接判定为周不合格台区(申诉成功除外),按周进行考核台区责任人60元/台,台区互助配合人员考核10元,管理人员考核30元。
(2)各相关班组、未按本办法中工作职责界面、业务流程及工作要求开展工作的考核100元/项(条),经分析,如因各相关班组、未按要求及时完成工作,造成台区线损异常的,给予考核相关责任班组100元/项台次。
总结
综上所述,降低电能损耗工作本身是一项技术复杂、涉及面广的工作。线损管理直接能够反应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全员参与,争取做到全方面、全过程的线损管理,最终取得降损最佳成效。
参考文献
[1]田晓亮, 李昱. 加强乡镇供电所线损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 大陆桥视野, 2015(20):46-47.
[2]连永平. 关于如何做好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的探究[J]. 环球市场, 2016(22).
[3]施健康. 浅析如何做好农村供电所的10KV线损管理[J]. 中国电子商务, 2014(24):279-279.
[4]张明泽. 一个山区供电所的降损之路——浅析某供电公司镇厂供电所线损管理[J]. 农村电工, 2017(1).
论文作者:廖晓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线损论文; 供电所论文; 电能论文; 指标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