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王婉玲论文_王婉玲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王婉玲论文_王婉玲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学科。对于处于特殊身心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人生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因而抓住道德与法治教学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良好价值和道德观念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然而学科知识本身的枯燥性及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得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和恐惧心理。而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为教师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生活化情境;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改发展要求,并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载体。为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在充分研究自身学科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摒弃传统一味灌输式的单一授课模式,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灵动与活力。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生活感悟

相比于干巴巴的文字讲解来说,学生更容易对色彩鲜艳且直观性强的动画感兴趣。借助生动、有趣动画的展示,能够刺激并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使学生在感官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因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将反应客观、真实生活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感悟和体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促进高效化教学课堂的顺利进展。

例如,以“遵守规则”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情境,为学生展示一段与“规则”有关的视频,即在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将哈佛大学图书馆烧毁,其中很多珍贵的名书毁于一旦。而一名学生在违反规则且他人不知情的前提下,私自将哈佛牧师捐赠的图书带到图书馆外,虽然避免了图书被烧的悲剧,但是他背反了“图书不能外带”的校规。最后,尽管学生的勇气和诚实得到了褒奖,但他仍然因破坏校规被开除。视频播放至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学校会做出开除学生的这一决定,这充分说明了什么?此时再引入与规则有关的内容,开始相关教学活动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与感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顺利、有序进展。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创编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观察现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也不难发现,其中包含有不少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就为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力载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现象、案例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及认知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例如,以“合理使用网络”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话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都利用网络来做些什么,是否有网上交友的经历,在网上交友时是否透露过自己的基本信息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新闻,比如有些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习,有的学生因在网上盲目交友而被骗的情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在充分利用网络有利优势的同时,具备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如此,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和现象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的生活化,拉近了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距离,推动着生活化教学的顺利进展。

三、社会实践生活化,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实现课后实践的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举措。新课改也倡导道德与法治教学应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社会规范,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摒弃传统以布置课后作业为主的单一课后作业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例如,完成“服务社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为了使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为民服务的活动,比如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念,或是当小小交通员来维护交通秩序,以及在过年、过节期间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忙,为孤寡老人、无家可归的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此,便将教学范围和内容拓展到了实践生活中,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将学科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了出来。

总之,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借助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及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进而全面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7

[2]陈应兴.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速读(上旬),2017

论文作者:王婉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王婉玲论文_王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