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积气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0例临床分析论文_徐一泓

胆道积气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0例临床分析论文_徐一泓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 3145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积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胆道积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术中粘连严重且发现8例胆囊内瘘。结论:利用B超过CT可了解患者腹腔粘连与胆道内漏的可能性,同时胆道积气患者实行腹腔镜胆切除手术前,接受MRCP或ERCP检查明确胆道情况,做好术前评估,依据术中情况及时转开腹。

【关键词】胆道积气;胆囊切除;开腹手术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biliary tract ga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biliary tract g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holecystectomy.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with severe adhesions and 8 cases of internal gallbladder fistula. Conclusion: the possibility of intraperitoneal adhesion and biliary fistula in patients with CT can be understood by B-ultrasound. At the same time, befor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tients with biliary duct gas receive MRCP or ERCP to clear the biliary tract, make a good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turn to the abdomen in time according to the intraoperative conditions.

[keyword] biliary tract gas; cholecystectomy; laparotomy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疤痕小等优点[1]。本文研究分析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积气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胆道积气患者。男4例,女6例,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为(56.7±5.4)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8.4±3.6)年。合并症主要有糖尿病3例,十二指肠1例,腹部手术史3例。患者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或中上腹疼痛,且存在反复性操作。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或彩超检查,其中胆囊内结石7例,胆管结石2例,胆囊内炎性沉着物1例。胆囊壁模糊不清或不显影5例,胆囊萎缩、囊内无胆汁或少胆3例,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水肿1例,B超发现胆道积气征3例,其余8例(4例胆囊显示不清、2例胆囊无结石征、2例同时伴胆管扩张) 进行CT或MRI检查显示胆道积气。所有患者均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

2.结果

所有患者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胆囊或胆管与胃肠存在广泛致密粘连,胆囊萎缩无胆汁4例,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的有3例,将胆囊切开或分离的时候发现瘘口或瘘道8例;中转开腹处理:切除部分切除胆囊,瘘口修补联合窦道切除,4例患者探查胆总管联合T管引流,胆总管意外出现损伤进行胆肠吻合术的有2例,门静脉修补术1例,术中大出血患者有3例,手术时间均相对较长,最长7小时,最短3小时。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发现10例患者具有这么几项特点,首先,中老年患者居多,其中有7例患者年龄超过50岁,病程相对较长,5年以上的患者就有8例,同时右上腹部存在反复性的发作疼痛,或中上腹部有疼痛。其次,进行B超检查的时候,发现胆囊存在萎缩现象,胆囊轮廓并不是非常清晰,胆囊壁有明显增厚或纤维化情况,且胆囊内并无胆汁或胆汁相对较少,胆囊周围能够发现不规则强回声等较为严重的炎症。再次,在患者进行CT、B超或MRI检查的时候,均发现胆道有积气[2]。且患者存在重度粘连的现象。

胆道积气原因:通常情况下,机体胆道并无气体存在。但部分患者在胆道手术后的早期阶段会有积气的现象。研究发现引发胆道积气的原因有很多。系统而言,胆道积气的原因主要有肠胆逆流与胆道感染。肠胆逆流是引发胆道积气的最为常见因素。在此次研究活动中发现有8例患者存在肠胆逆流的现象。即胃肠道的气体与食糜借助瘘道进入胆道。当然患者进行单刀手术或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均可引发肠胆逆流现象。而胆道感染主要是由于反复性发作胆管炎由于产气杆菌感染而产生气体。此次研究活动中发现2例。通常情况下,肠胆逆流的时候,胃肠道气体非常容易逆流至胆管引发胆道积气。但如果将肠胆逆流时胆道积气除胃肠道气体进入胆管外,部分气体还可能通过胃肠道食糜逆流进入胆管,随后通过细菌分解代谢产生。可见,肠胆逆流与细菌非感染相互并存影响,难以彻底的区分。

事实上,胆道内瘘也是引发胆道积气的主要原因。胆道内瘘常常继发与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内瘘的产生原因其实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发展过程中产生,病程相对较长。结石嵌顿于胆囊壶腹或胆囊管引起急性梗阻性胆囊炎。而相邻的胃部、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就会想胆囊合并,与胆囊产生粘连、包裹。在胆囊壁水肿、囊壁静脉、淋巴回流出现障碍,引发囊壁缺血、坏死、穿孔,此时就会与粘连的脏器产生相同病变,最终产生内瘘。胆道内瘘中,大部分的患者为单场内瘘。如是胆道外部病变,同样可引发胆道内瘘。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引发胆囊十二指肠瘘。如产生胆道内瘘,胆汁就会利用瘘道引流,发挥减压的效果,由此也就会缓解病情。但大部分患者很难保持胆汁畅流,由此造成症状出现反复,病情逐渐加重,与临床表现相一致。在影像学检查中,胆道积气属于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病发率并不是非常高[3]。由于临床医师对此种疾病并不是非常的重视,仅仅局限于胆结石诊断,未进一步检查确诊,不会与胆道内瘘相连。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增加术前诊断的难度。大部分患者是手术的时候发现。临床处理胆道内瘘复杂性较大。术前诊断与确诊胆道内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了解到,胆道积气患者有着长时间的胆结石病症,同时伴随剧烈腹痛,但有突然缓解的现象,继而出现反复性的感染,且临床感染相对较为严重【4-6】。对此,利用B超或CT能够看见胆囊萎缩、胆道积气。如发现此种病情,应高度中预防胆道内瘘的可能性。为确诊病情可进一步进行ERCP或MRCP检查。如发现十二指肠内有一场开口,且有胆汁或造影剂溢出,应考虑此种疾病的可能性。如患者手术前尚未考虑内瘘,但手术中发现胆囊与相邻脏器存在广泛性紧密粘连且难以分开的情况,应结合胆道积气,考虑内瘘的可能性。利用手术胆道造影能够确定胆内瘘与瘘口的位置,同时仔细检查,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利用B超过CT可了解患者腹腔粘连与胆道内漏的可能性,同时胆道积气患者实行腹腔镜胆切除手术前,接受MRCP或ERCP检查明确胆道情况,做好术前评估,依据术中情况及时转开腹。

【参考文献】

[1]温暖,朱以祥,何小军,等.腹腔镜下切除急性坏疽性胆囊致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J].腹部外科,2016,29(5):789.

[2]李建刚,王俊,李亮,等.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在临床中的情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160-161.

[3]安永德,李新源,郭亚民,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74例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2016, 24(10):758-759.

[4]胡建平,陈军,冯伟,等.胆总管术后拔管致胆漏16例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2):126-127.

[5]郭晓华,李守红,李云,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61例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4):299-300.

[6]佘周军,卢放根.胆漏的诊治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576-578.

论文作者:徐一泓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胆道积气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0例临床分析论文_徐一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