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张萍[1]2007年在《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及其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是解释教师工作动机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效能的重要指标。同时,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伟大历史任务,他们的教学行为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对39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个人教学效能感显着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在一般教学效能感上,存在着显着的地域差异、学校类型差异,农村教师高于城镇教师,高中教师高于初中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有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2、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一般,教师对同事关系、校长领导、教学及整体工作本身比较满意,对工作收入和晋升认可则不满意,并且存在着显着的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城镇教师高于农村教师。在工作满意度的某些层面上,还存在着学历差异、学校类型差异和教龄差异。3、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显着正相关,同时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几个层面可以很好的预测。

赵娜[2]2009年在《武汉市特殊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特殊教师相关叁方面的研究更少。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武汉市特殊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选取武汉市4所特殊学校104名教师为被试,以MBI职业倦怠问卷、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教学效能感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特殊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水平并不严重,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教学效能感整体水平较高。2、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教师的比较发现:普通学校教师的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程度显着高于特殊学校;普通学校教师对工作氛围与工作待遇的满意度均高于特殊教师;特殊学校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显着高于普通学校教师。3、性别、职称对特殊教师的职业倦怠均未产生显着的影响;中学教师的情感耗竭水平高于小学教师;聋校教师的整体职业倦怠水平显着高于智障学校,盲校教师的情感耗竭水平显着高于智障学校,聋校与盲校的去个性化水平显着高于智障学校;在整体职业倦怠及其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以教龄为6—10的倦怠程度最为严重;学历为本科的特殊教师的职业倦怠高于其他学历教师,出现了学历越高职业倦怠越严重的状况。4、性别、职称对特殊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均未产生显着的影响;小学教师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工作氛围、工作本身、工作待遇维度上显着高于中学教师;智障学校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对工作氛围、工作本身的满意度显着高于盲校和聋校,在工作待遇方面智障学校教师显着高于聋校;教龄为5年及以下的特殊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显着高于6—10年的特殊教师。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工作氛围、工作本身、工作对象、工作强度维度上,工作满意度随教龄的变化呈现“U”型曲线变化,以教龄为6—10的满意度最低;中专学历的教师在工作本身方面显着高于本科及以上的教师。5、性别、年级、任教学校、学历、职称对特殊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均未产生显着的影响;在任教学校变量上,在一般教学效能感方面达到了差异显着的边缘;不同教龄的特殊教师在一般教学效能感方面达到了显着性差异。6、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在各维度的分析上,除工作待遇、工作条件与职业倦怠各维度不存在相关关系外,工作满意度的其余四个维度均与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教学效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在各维度的分析上,除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维度与教学效能感各维度不存在相关关系外,其余四个维度均与教学效能感各维度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教学效能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在各维度的分析上,教学效能感的各维度与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均存在显着地负相关关系。7、一般教学效能感对特殊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对特殊教师的职业倦怠叁个维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本身、工作对象、工作强度的满意度对特殊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闫俊斌[3]2012年在《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而现实中由于基本功不扎实与教师社会地位偏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高校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普遍缺乏自信,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教学效能感,再加上以往对高校师范生的研究少之又少。基于此,研究者将研究问题的落脚点放在了实习前后师范生教学效能感发生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影响因素探析上。在研究方法上,针对师范生的特点并结合教学效能感的相关理论,研究者严格按照问卷设计的原则编制了师范生个人教学效能感问卷。同时依据简单随机取样的原则,选取2011下半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共170人,分实习前后两次发放,回收率达90%多。研究发现:1、实习前师范生在总体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之间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在总体效能感、教学认知效能、教学操作效能以及教学监控效能上要好于女生;实习后却存在着显着的性别差异,且女生都要好于男生。2、实习前师范生在总体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着的学科差异,且理科要明显好于文科;实习后则发现仅在教学认知效能、教学设计效能上存在着显着差异,且文科要明显好于理科。3、实习前来自城市、农村的两组师范生在总体效能感以及各维度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实习后却存在着极其显着差异。另外,研究发现不管实习与否,来自城市的师范生都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师范生。4、实习前后师范生的总体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不存在显着的学习成绩差异。5、实习前后师范生的总体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在实习学校类型上存在着显着的差异。6、实习前后师范生的总体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在择校理由上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研究建议:第一,构建全程与多元的实习组织形式;第二,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时间;第叁,严格把关指导教师的选任与培训;第四,建立“合作学校”,改善教育实习基地;第五,教育理论课程与师范技能课程并举;第六,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提高教育信念。

陈素琴(Tan, Soo, Khim)[4]2016年在《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有关教师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的课题一直是国际间的研究热点,但是却缺少有关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研究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分析影响华文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探讨华文教师职业倦怠与其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为缓解华文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和提升华文教师教学效能感给予建议。本研究结果如下:(1)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整体上并不是太严重,情绪衰竭程度较高,低成就感次之,去个性化现象比较低。不同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教龄、任教级别的华文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着差异;不同性别和是否班主任的华文教师职业倦怠则不存在显着差异。未婚、年龄20—29岁、教龄5—10年的华文教师情绪衰竭程度相对较高;年龄20—29岁、本科学历、教龄5年以下、任教初中的华文教师体验到较低的成就感。导致华文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学生因素。(2)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华文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不同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的华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存在显着差异;不同性别、教龄、任教级别以及是否班主任的华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存在显着差异。已婚、年龄50岁以上、硕士或以上学历、教龄20年以上的华文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相对较高;非班主任的华文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最高。(3)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华文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分别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叁个维度都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李永进[5]2016年在《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素质教育深度的推进,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以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专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建立在广大体育教师的脑海里,体育教师的角色从简单的教书匠到如何将体育与健康更好的相结合的研究者进行了转变。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是决定体育教师真正能否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及其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了解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的现状、特征,揭示其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俞国良等人编制的《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周珂编制的《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状况的调查问卷》和明尼苏达工业关系中心Weiss等人编制的《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对上海、北京、甘肃、宁夏、新疆的306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施测,得出结论如下:1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叁者之间均具有极显着的正相关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学效能感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部分中介的作用。2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且五个维度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价值认同,能力认同、投入认同、情感认同和持续认同。3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性别、职称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教龄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 但在能力认同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高,能力认同也随之提高。5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学校所在地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县级城市、乡(镇)、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6中学体育教师总体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水平较高,个人的教学效能感水平较低,并且低于一般教学效能感。7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在性别、教龄、职称、学校所在地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8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在中等以上,内在满意度高于外在满意度。9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在性别、教龄和职称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10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在学校所在地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总体工作满意度和外在工作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县级城市、乡(镇)、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

吕志革[6]2008年在《广西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及其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广泛搜集国内外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与成就动机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对各种公开发表刊物上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国内外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教师教学效能感及相关概念使用模糊;(2)教师教学效能感维度有待进一步探索;(3)国内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结论各异。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多以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结论,欠缺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成就动机是否有预测作用的探究,数据分析方法有待改进。广西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研究成果不多,本研究立足广西,探讨该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为今后相关理论发展提供借鉴。本研究以美国心理学家Guskey(1981,1982,1987,1988)编制的学生成绩责任感量表和俞国良等人(1995)参考Gibbson(1984)编制的教师效能量表,Ashton等(1986)编制的个人教学效能量表修订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为基础,结合研究者深入广西中小学校调查研究,采用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搜集的教师在当前教育教学困境描述,修订为适应性良好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验证教师教学效能感由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呈负的弱相关维度构成,其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由促进发展效能感和转变现状效能感两个呈正的强相关维度构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验证教师教学效能感为“叁个因子,两个维度”的二阶因子模型。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和叶仁敏等人(1988)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对广西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效能感性别、教龄、职称、学校所处地区、科目、入职前择业意向等方面差异不显着假设,以及地区和科目间交互作用不显着假设进行检验。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检验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两组多元变量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否对成就动机有预测作用。通过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的验证,对广西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基本特征的分析,以及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的探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的编制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适合本研究对象群体,可以作为研究者对广西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测量的工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由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组成,其中个人教学效能感由促进发展效能感、转变现状效能感两个维度组成,教师教学效能感以个人教学效能感为核心因素,各因素相关的结构模型具有合理性、有效性。广西中小学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促进发展效能感性别差异显着(P<0.05),男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得分高于女教师、促进发展效能感得分则低于女教师均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广西中小学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教龄差异显着(P<0.05),随教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5年以下教龄组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得分低于其他各教龄组教师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广西中小学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职称差异显着(P<0.05),一级职称组教师得分高于其它组教师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广西中小学教师促进发展效能感、转变现状效能感得分科目差异显着(P<0.05)。广西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各维度得分入职前择业意向差异显着(P<0.05)。广西中小学教师转变现状效能感得分地区与科目间交互作用显着(P<0.05)。一般教育效能感与追求成功动机呈负相关,而与避免失败动机呈正相关;促进发展效能感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正相关;转变现状效能感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则呈负相关。路径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教育效能感对追求成功动机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避免失败动机有正向预测作用;促进发展效能感对追求成功动机有正向预测作用。

李敏[7]2015年在《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工作投入感”指的是教师热爱并享受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专注融入、积极探索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在当前的背景下,对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的探讨,既回应了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宏观政策的呼唤,也是当前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的焦点,更体现了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职业生存困境的人文关怀。在当前的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不仅是国家政策的导向,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然而,当前我国教师职业生存状况堪忧却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很低,职业压力很大,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因此,思考如何让教师快乐健康的开展工作,是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高素质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出现了很多从提高职业幸福感和培养积极情绪角度出发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与职业倦怠感研究视角不同的工作投入感理论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在积极心理学思潮和工作投入感理论的影响下,对教师工作状态和职业感受的研究也逐渐从教师的消极情绪体验向积极情绪体验转变,旨在不仅识别教师的积极情绪,还要培养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消除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提高工作绩效,改善组织和社会氛围。因此,对教师工作投入感的研究,将不断挖掘教师工作中的积极情绪体验、改善工作对教师的负面影响、提高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感受,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生活、工作质量,帮助其专业成长,而且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身心成长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充分梳理工作投入感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调查问卷》,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45所学校的218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我国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的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呈现地域、学校类型、教龄、职称、婚姻状况、学历、任教科目等教师个体特征的差异;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我的要求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教师工作投入感产生的来源;工作投入感水平越高的教师,其工作绩效水平越高,教师工作投入感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影响教师工作投入感的因素有个人资源因素、工作资源因素和社会资源因素,具体说来,教师个人的内在动机、教学效能感、基于组织的自尊感和乐观主义,教师在工作中获得的领导、同事、学生、家人和家长的人际支持,工作自主性、绩效反馈、职业发展机会、组织公平感和工作环境等,以及收入水平和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都会显着影响教师的工作投入感水平。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深度访谈,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当前我国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现状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教师工作投入感的提高存在着教师职业吸引力、校长人事权和财政权、教师工资待遇和教师发展平台等障碍性因素。因此,本研究从核心价值观、国家政策保障、学校管理效能和教师自我完善四个方面,提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从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校长负责制、教师绩效工资制和教师职称制的完善入手进行政策保障体系的构建;从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和学校人才选拔制度、培训制度、工作量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的健全入手实现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从培养职业热情、提高专业素养、培养乐观心态、寻求帮助和支持入手进行教师职业胜任力的自我升华等提高我国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姜飞月[8]2005年在《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文中提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教师效能,是指教师对其个体或集体成功地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为过程的能力的判断,是一个包含了教师个体效能和教师集体效能的概念。它遵循自我效能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即通过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来发挥其效能信念的作用;其形成和发展遵循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即有着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心理生理状态这四个效能信息来源,但由于领域的特定性,以及个体和团体的区别,教师个体效能感和教师集体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有其自身的具体性。 30多年来,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国外的教师效能研究主要围绕着教师效能与教师心理行为机能、教师效能与学校绩效、教师效能的发展变化、在具体领域中的研究这四个方面展开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师效能研究主要为概括性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探讨、教师效能感及与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对教师效能感的结构因素和量表修订以及具体领域中的研究。目前,教师效能的研究尚处于困境之中,但教师效能研究综合分析模式的出现已使困境的解决初现曙光,它应是未来教师效能研究的指导性模式。 当前,我国学校组织形式、学校组织文化、领导模式和学校变革的目标有着转向学校学习型组织,重塑为新型学校组织文化,转变为变革型领导和追求学校效能的趋势。对此,论文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学校效能理论和新型学校组织文化的有关内容,分别讨论了它们与教师效能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以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的经验实证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如: 1.教师的个体效能感、集体效能感和总体效能感间均存在极其显着的正相关,且教师个体效能感与教师集体效能感之间存在显着的典型相关; 2.教师个体效能感对教师集体效能感具有显着预测作用: 3.学校学习型组织水平与教师个体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感和总体教师效能感均存在极其显着的正相关,且与教师个体效能感和教师集体效能感存在显着的典型相关; 4.学校学习型组织对教师个体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感和总体教师效能感均有显着预测作用; 5.新型学校组织文化与教师个体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感和总体教师效能感均存在极其显着的正相关,且与教师个体效能感和教师集体效能感存在显着的典型相关; 6.新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个体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感和总体教师效能感都有显着预测性; 7.学校变革型领导与教师个体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感和总体教师效能感均存在着极其显着的正相关,且与教师个体效能感和教师集体效能感存在显着的典型相关; 8.学校变革型领导对教师个体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感和总体教师效能感都有显着预测性; 9.教师个体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感和总体教师效能感与学校效能及其各项评估指标均存在极其显着的正相关,且教师效能感与总体学校效能存在显着的典型相关; 10.教师个体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感对总体学校效能都有显着预测性; 11.教师个体效能感和教师集体效能感在学校效能获取中既有直接作用又有中介作用。

刘茂艳[9]2001年在《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重要的教育观念之一。国外的一些研究显示,它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但决定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选择及对教学活动的坚持性,还影响教师对教学困难的态度。因此,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特别是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 1.总体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较高,处于中上等水平。 2.学历因素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具有显着影响,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高于中师学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职务因素显着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数学效能感高于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教龄与职务因素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交互影响。 3.学校各因素与教师教学效能感之间有多重相关关系,其中,学校提供的条件、学校风气、师生关系显着影响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而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显着影响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 4.教师的归因风格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败作内控归因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高于作外控归因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失败倾向于作“努力”原因归因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高于倾向于作“能力”原因归因的教师。 5.教师价值观影响其教学效能感:对“个人家庭”和“物质生活”项评价较高的教师教学效能感低于对“有所作为”和“社会承认”项评价较高的教师。 6.从教原因是“喜欢”教师职业的教师,其教学效能感高于从教原因是“被迫选择”的教师,愿再次选择教师职业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高于不愿的教师。

孙将文[10]2014年在《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状况,能够了解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心理状况,提高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全面素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的方式,依据俞国良(1995)和杨秀伟(2005)编制的《教师效能感量表》和《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并结合访谈提纲对云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教师在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上的异同,探索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方法。本研究共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为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为研究现状,介绍相关研究理论。第叁章是研究的准备与实施情况,主要阐明具体问卷调查的实施与检验,访谈法的设计与实施等。第四章为教师教学效能感定量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对不同类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第五章为教师教学效能感定性分析,根据访谈结果,对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定性分析讨论。第六章对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的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及其关系的研究[D]. 张萍. 安徽师范大学. 2007

[2]. 武汉市特殊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 赵娜. 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 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 闫俊斌.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4]. 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 陈素琴(Tan, Soo, Khim).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5].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 李永进. 北京体育大学. 2016

[6]. 广西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及其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D]. 吕志革.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7].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研究[D]. 李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8]. 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 姜飞月.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9].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 刘茂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01

[10]. 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D]. 孙将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标签:;  ;  ;  ;  ;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