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旅游:本质探析与内涵性评价论文

优质旅游 :本质探析与内涵性评价

田 瑾1,2,明庆忠1

(1.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2.云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 :文章从“优质”一词的起源和旅游概念入手,分析了优质旅游的本质和范畴,认为优质旅游的本质是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其所讨论的范畴是一个以旅游业为核心,以旅游产品为体现的综合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旅游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旅游业贡献,提出了包括以旅游者旅游活动中幸福感获得为基础的旅游者评价框架、以旅游效应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评价框架和优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框架的优质旅游内涵性评价系统。

关键词 :优质旅游;优质;本质;内涵性评价;

一、引言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和运行的,因此经济发展作为一个连续推进过程是具有阶段性的,不同阶段其状态和特征都是不同的[1]8。旅游业也是如此,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影响或决定发展的因素,如何规律性的、全局性的处理这些因素就是一个阶段旅游发展的理念[2]。一定的旅游发展理念是与其相应的整个发展理论的内核所在,它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的实践理性和价值取向[3]24。树立正确的旅游发展理念影响甚至决定了发展实践的顺利进行,因此对旅游发展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具体对策,必须重视发展理念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实现了从匮乏消费、适度消费到崇尚消费的转变。当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时,消费仅仅停留在基本生活物质需要,这时候以满足心理需求为主的旅游消费无从谈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消费,文化消费、休闲消费等精神层面的消费也呈上升趋势,休闲消费成为消费的热点,旅游消费理念逐步走向适度消费。这时,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集中在“有没有”,这个阶段旅游者所要求的是均质旅游,即能够进行旅游消费,需求就得到了满足。但是,随着社会消费越来越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也从原来单一的旅游观光,朝着多样化、多角度、多维度发展,休闲旅游、定制旅游、豪华旅游、特种旅游等的兴起给旅游业带来了转变。在这一阶段,旅游者开始注重旅游的品质,其需求从“有没有”转向了“优不优”,这时候高质量的旅游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

与旅游者消费观念不断演变相呼应的是旅游业属性的变化。我国旅游业属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变化。1949~1978年,旅游作为一种以外事接待为功能的特殊活动,被定位为一项政府事业;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旅游的产业性和单一经济功能被确认,“事业性”被“经济性”所代替[4]。2009年,政府明确了旅游业的定位,旅游也具有二重性,其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还是一个重要的事业。因此,旅游收入、旅游消费、旅游者人数不再是衡量旅游发展的唯一标尺,旅游发展对促进国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贡献受到更大的关注。当经济贡献被当作旅游发展唯一评价标准时,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导致两个现象:其一,资本的大量聚集,2010年以来,我国旅游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投资保持着近30%的增长速度,2017年中国旅游投资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5];其二,旅游开发的商业化,旅游被视为一种有组织的消费行为,被当作一种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在旅游发展经济总量有所增加的同时,环境污染、社会冲突、通货膨胀、文化丧失等现象却愈演愈烈。这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客观现实,促使一些学者认识到旅游发展并不纯粹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涉及包括经济在内的政治、文化、社会等的全面变革过程[3]25。经济效益是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但是,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同样会造成旅游的畸形发展。所以要追求良性发展,就要寻求旅游业综合效益的均衡,寻求适度重视经济效益、综合发展的旅游业。

在旅游者消费观念和旅游业属相变化的双重作用下,优质旅游作为现阶段我国旅游发展的一种新理念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此后,各类报刊关注程度较高,发表了不少解读文章,对发展优质旅游的必要性、特征、实现关键进行了探讨[6-9]。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优质旅游进行了分析,一方面说明了优质旅游概念有很好的包容性内涵;另一方面,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加深了对优质旅游认识。但是现有探讨优质旅游的文献大多从实现优质旅游的措施入手,关于优质旅游的本质和评价等,尚未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什么是优质旅游、如何理解其内涵、认识其本质成为研究和发展优质旅游需要解决的关鍵问题。本文将从本质内涵和内涵性评价入手探讨优质旅游,力求为发展优质旅游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参考。

今天,让我期盼已久的香菜成熟了,香味儿飘出来啦!现在,它们已有将近15厘米长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拿着剪刀“咔咔”两声,香菜被剪断了,味道更浓了!香菜的形状像三叶草,边上还有小锯齿。开吃喽!

二、优质旅游的应有之义

(一)优质旅游的本质

优质旅游发展理念是一种实践性认知,它不是揭示事物实然状态的解释性认知,而是构建在寻找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方法之上。这种理念涉及人的主观意识、价值信念、行动准则等,其揭示的是活动的应然状态,即“应该是什么”和“应该怎么办”的问题。这决定了优质旅游发展理念必然要指导和决定我国旅游发展实践,通过获得对旅游发展的理性认识,进而指导经济主体在实践中做出理性行为。从这一点上说,优质旅游发展理念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影响和决定旅游发展实践。那么,这个理念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核心观念在影响旅游实践的发展呢?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旅游活动结束后,是旅游幸福感沉淀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者回忆旅游过程,整理旅游体验中的收获,形成完整的幸福感。这时,旅游者需要共享其美好经历,同时对相关感受进行扩散,这两个行为如果可以顺利完成,即使是在旅游结束后,依然可以增加旅游者幸福感。其评价指标就是共享机制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包括途径丰富度、工作效率、形式多样化等。

“优”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优者,饶也、多也、渥也;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出众的,充足的,良好的。而“质”多指质量和品质。因此,“优质”从词义上可以被解释为“质量优良,品质出众”。“优质”一词首先出现在研究领域,是分析农业和工业生产中各种有形物质产品的生产要求[10]。1983年,“优质”一词第一次用于形容和评价无形的产品——服务[11]。之后,“优质”一词被广泛地运用在产品质量、服务流程、课程标准、护理流程、品牌评价的研究中。

分析发现,无论是评价有形产品的质量,还是描述无形服务的流程,优质所探讨的核心要点都在于事物符合规定用途所具有的某种特性是充足的、良好的。首先,所谓“优质”,指的是事物是否具备某一种特性,以及具备这种特性的程度。所以,可以通过对实物产品的物理指标和生产流程的规定,通过对服务人员工作流程及完成度的规定来保证一个产品具有某种特性。其次,“优质”所探讨的事物的这种特性是符合规定用途的,换言之,事物因为具有了这种特性,而拥有某种用途,成为对人们有用的产品,其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个需求。综上所述,“优质”一词的核心,在于保证事物的某种特性,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根据张凌云对国际上流行的30种旅游概念的梳理,本文选取其中几种影响较大的概念进行分析。较早的旅游概念立足于旅游的经济属性,如奥地利学者施拉德认为,旅游是外国或外地人口进入非定居地逗留和移动所引起的经济活动的总和[12]87;英国经济学家奥格尔维的旅游界定是,离家外出不超过一年,在外逗留期间进行的消费[12]87。而后的旅游概念开始注重旅游的社会文化属性,如法国文化学者让梅特森认为,旅游是一种消遣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养[12]88。有的旅游概念立足于旅游者个体的体验,如美国学者马西森和沃尔认为,旅游包括人们离开惯常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去往其他目的地的移动、人们在目的地所进行的所有活动,以及能满足他们这些需求的设施[12]88。有的旅游概念立足于宏观旅游业视角,如加拿大生态旅游学者芬内尔对于旅游所做的界定是,旅游是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旅游者和为旅游者提供的相关服务[12]89

在旅游的各种概念中,从属性上来说有注重经济属性,也有注重社会文化属性的;从视角上来说,有从宏观、综合的旅游业出发,也有立足微观、个体的旅游者;从功能上来说,有立足于旅游统计的技术性概念,也有重视旅游框架的概念性界定。这些旅游概念相互间都存在争议。但是,不难发现,大部分对旅游概念中都出现了对旅游者目的、动机、需要的描述。也就是说,无论旅游行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对旅游的界定离不开旅游者的目的和需要。旅游首先是一种人的生理或者心理需要。在需要的支配下,旅游者可能付诸实施而产生旅游活动,而旅游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产生出一系列辅助和充实活动的产业和系统。所以,在旅游概念的多层结构中,需要是基础,是构建旅游概念的关键。

另外,从旅游的本质上来看,无论是从谢彦君的“愉悦体验说”、张凌云的“非惯常环境说”、杨振之的“诗意栖居说”、还是曹诗图的“异地自由体验说”都可以发现,旅游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由旅游的需要决定的。旅游者在旅游中到底寻求什么,是愉悦体验、非惯常环境、诗意栖居还是异地自由体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探讨旅游本质的角度。

Akt作为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是心脏众多病理、生理信号的重要调节枢纽,控制糖原合成、能量代谢、心肌肌力、心肌细胞存活、心肌正常生长/病理性肥大等过程[54]。Akt信号失控会导致心脏重构甚至最终引起失代偿。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酶PHLPP1(Akt的特异性抑制剂)进而激活Akt信号会促进游泳所致的心脏生理性肥大,但会减轻压力超负荷引起的病理性肥大[55]。本课题组观察到在容量超负荷后1周,心肌Akt磷酸化程度并不减轻,但在术后2~8周均降低,而在术后2周,心功能尚能维持,提示Akt信号可能在容量超负荷心脏从代偿期到心功能不全的过程中起了作用。

2.优质旅游的本质

(3)暂堵压井胶塞在川中高温含硫井的带压换阀门作业中进行了现场应用,泵注胶塞体系后4 h,油压由59 MPa降至29 MPa,解堵后液体顺利返排,黏度≤5 mPa·s,暂堵压井获得成功。

《冶金分析》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本刊旨在动态反映冶金领域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先进经验,报导研究成果,发表综述文章,并介绍国内外冶金分析动态等,适合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机械、地质、环保、商检等领域或部门的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的效用,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要。这种满足需要的能力,实际就是由旅游产品所承载的使用价值所体现的。换句话说,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即获得有用产品。所以,无论是旅游的高速增长还是优质发展,其含义都首先应该包括社会所生产和消费的有用旅游产品的增加[1]8。不同的是,旅游经济高速增长时,衡量旅游发展的是经济关系中的工具性目标[1]9,具体表现为旅游收入、旅游外汇等统计指标,这些指标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方式,货币又是交换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这种衡量经济发展的方法有一个前提条件: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只有在假定交换价值基本可以衡量使用价值的前提下,才能确定以工具性目标衡量经济发展是不偏离其内涵的。但是在旅游高速增长阶段,对物质成就的过分追求造成了对货币数字的盲目追逐,从而导致所谓“非理性繁荣”和“泡沫”现象[1]9,这些现象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不一致,或者说交换价值的增加,已经脱离了产业和产品本身,无法满足旅游者乃至人民的需求。所以尽管我国旅游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增长迅速,但是其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依然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满足量的供给的同时,在质上却体现出了供不应求。因此,要改变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而发展优质旅游,就是将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机制从侧重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总量增加,转向注重产品和经济活动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转向如何更加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要。

优质旅游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性认知,它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综上所述,优质旅游发展理念的本质是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

(二)优质旅游的范畴

将“优质”作为一个核心概念置于重大发展理念的表述之中,是对传统质量理论的一个挑战。“质量”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首先是与产品联系在一起的,是指产品符合规格和满足顾客需求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可以认为优质旅游所探讨的就是优质的旅游产品。但是优质旅游作为对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应该如何发展的基本认识,这种偏向微观层面的界定显然是不全面的。同时,无论是在旅游发展实际还是各类文献中都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优质的旅游产品,更是包括优质旅游市场、优质旅游服务、优质旅游目的地等在内的一个更宏观、更综合的体系。

农村土地确权的完成对新城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也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农民可以对自己的农村土地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农村土地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规模化、集中化经营,为改善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城镇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只有农村土地确权完成,土地资源才能充分实现市场化,从而促进流转收益的长期化。可以确定的是,农村土地确权是新时期下为了促进农村发展以及经济整体发展采取的措施,对城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旅游业运作的过程是作为其微观经济主体的旅游企业,在旅游管理措施的保障之下,以旅游目的地为空间依托,生产并在旅游市场上销售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需要的过程。所以可以认为优质旅游产品是优质旅游的最终体现。换句话说,当界定旅游业是优质之时,必然意味着一个优质旅游企业依托优质的旅游资源,在有效管理措施的保障下,以优质的旅游目的地为空间依托,在优质的旅游市场上,最终向旅游者提供了优质旅游产品。所以,优质旅游产品是优质发展的体现形式,而其真正的核心是优质旅游业。

每晚十点,当我听人读诗,并和这些并未谋面却情趣相投的人一起读诗的时候,内心的压力、心中的烦闷渐渐转变成工作和生活的动力。

综上所述,优质旅游所讨论的范畴,实际上是一个以优质旅游业为核心,以优质旅游产品为最终体现的综合系统。

三、优质旅游的内涵性评价

在研究优质旅游时,依然面对一个重要问题——优质旅游如何测度?如果质量不能测度就无从判断其优劣,就不能对不同产品进行比较,“优质”会成为空谈。而探讨优质旅游的评价和测度,实际上也是在说明优质旅游到底应该“优”在哪里?

优质旅游的测度、评价较为复杂。首先,由于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再加上满意、幸福的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体验的衡量具有一定困难;其次,旅游业综合性很强,要对其效益进行评估,必然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尽管如此,优质旅游依然是可以测度的。优质旅游实现的重点在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提供了什么样的旅游业,但是其评价重点却在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因此本文基于优质旅游满足不断变化旅游需求的本质内涵,以旅游相关的“人”为出发点对优质旅游进行内涵性评价。

在旅游概念的多层结构中,基础是人的需要,是构建旅游概念的关键。而“优质”一词的核心,也在于保证事物的某种特性,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需要”成了探讨优质旅游本质的关键。

优质旅游是一种发展理念,它需要在发展实践中细化成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所以其必须具备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范畴界定。优质旅游要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供给问题,是提供什么样的旅游以满足需求的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说,优质旅游所指的就是旅游业的优质。旅游业利用旅游资源,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等各行业的综合运作,提供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需求。

(一)旅游需求是优质旅游评价的基础

优质旅游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无法满足旅游需求这一问题。所以,只有以旅游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才是优质旅游所提倡的发展。因此从旅游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出发,探讨旅游业在这种需要的获得中的贡献,是优质旅游评价的基础逻辑。

1. 旅游者是评价优质旅游的核心

旅游者是评价优质旅游的核心,也就是说,明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想要并能够获得什么,然后保证这种获得是评价优质旅游的基础。古典经济学用效用来衡量消费者获得,而效用涵盖了快乐和痛苦的体验,正向效用意味着体验快乐,负向效用意味体验痛苦。类似的,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提出了效用概念的二分法,认为效用可分为决策效用与体验效用[13],后者指由某一选择带来的快乐体验。所以旅游者的获得可以看作旅途中包含快乐、刺激、舒适、福乐等各种积极体验的正向体验效用。因此,优质旅游的发展理念就是让游客获得优质体验。优质体验的形成具备两个要点:首先是“过程”,也就是在旅游过程中产生优质体验,所以优质旅游必须注重过程,完善产业和产品结构;其次是“契合”,要在体验中获得愉悦,需要契合旅游者内心世界。但是,旅游者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提供一种能引起旅游者共鸣的普适性价值,如审美规律、文化内涵、真实性等,这种普适性价值是优质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整个探究环节,学生经历了“动手实践,估测面积—深入探究,建构联系—推导公式,感悟度量本质”的全过程。他们在探究面积公式的同时,理解度量的本质。

旅游者实施旅游活动之前对幸福感最大影响是合理旅游期望的形成。旅游者旅游行为产生首先源于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形成的旅游需要。在旅游需要基础上,当具有一定目标和外界刺激时,旅游动机便形成了。动机在各种营销活动的干预影响下,就产生了旅游行为。在旅游行为产生过程中,旅游者必然会对目的地形成一定想象。这种想象是旅游者对所预判的目的地满足其旅游需求的整体感知,这种感知就是旅游期望,是旅游者想要在旅游中获得一切体验的总和。旅游期望能不能得到高质量的满足,一方面取决于目的地所提供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及其信息;另一方面,旅游期望也应该是合理的。

从优质体验的形成来看要达到“过程”的优质和旅游者感受的“契合”,评价优质旅游实际上就是衡量这段旅游体验带给旅游者的幸福感。旅游者幸福感越大就意味着旅游质量越高。而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到的幸福感有两部分组成:旅游期望得到满足的程度和旅途中的惊喜。旅游期望产生于旅游活动之前,并在旅游活动中得到不断验证和反馈;旅游惊喜则形成于旅游活动过程中,二者都会在旅游活动结束后沉淀。所以,旅游幸福感的时间维度应该是旅游活动的计划、旅游活动的在场体验和旅游活动的回忆三个阶段,相对应的空间维度是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

式(12)中:Rj(x)为城市j的投资回报率, y0=-xj,y1=Bj(x)。投资回报率不同,港口城市投资策略不同,策略集合的边界发生变化。因此,港口城市的投资策略集合具有不确定性。

合理旅游期望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正确感知,而从旅游业贡献的角度来说,旅游市场营销的方式和效果影响了合理期望的形成。所以选择评价指标从市场营销的效果衡量和评价入手:一是经济性指标,包括市场份额、旅游者增长率、新增旅游者人均促销费用、旅游营销投资回报率、广告费用利润率等;二是质量性指标,包括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营销活动参与率、购买意图、感知质量、品牌内化度、旅游者类型、旅游者忠诚度、目的地居民认可度、游客投诉率等。其中,质量性指标更能体现旅游营销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也是影响有效期望形成的重要因素。

旅游活动的在场体验是幸福感产生的核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将比较期望与实际体验以形成幸福感,同时通过在旅程中获得惊喜增加幸福感。这两者都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身体舒适、积极情绪、个人成就和社会交往。身体舒适和积极情绪表现的是旅游者获得了生理和心理双重愉悦,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说,旅游硬、软件的质量可以促进游客获得这种愉悦,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资源(资源价值、资源丰度、规模、完整性等)、环境(旅游设施条件、旅游要素发展情况、环境容量、自然环境生态水平、旅游安全等)、管理(规划水平、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水平、管理体制完善度、市场秩序等)、服务(服务标准化、服务态度、完备程度、特色性等)。个人成就指的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增加、人生感悟、个性升华等获得感;社会交往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人际关系和社会尊重。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说,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发过程中的创意模式都能够促进旅游者的这些获得感,所以其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创意和文化环境上,其中创意评价指标包括保障(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环境氛围等)和内涵(策略、观念、兴趣形态、记忆形态、态度形态、参与形态等);而文化环境的评价指标包括文化丰富程度、文化深度、文化内化程度、文化表现合理性、文化体验真实性等。

1.“旅游”概念的衍析与优质旅游

在优质旅游的评价中,其评价范围应该不仅仅指旅游者,也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真正优质旅游的发展也必须让所有利益相关者满足的需求得到满足(图2)。

2.利益相关者是评价优质旅游的关键

以上内容如图1所示。

首先,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旅游供给体系投入了不同专用性资本,包括实物(旅游资源)、资本(政府和社区居民)、人力(企业经营者、员工)、智力(智库、志愿部门)、市场(旅游者)[14]。所以,他们有权参与旅游业的治理和效益分配。其次,利益相关者与旅游发展是一种“影响互动”的关系,每一个利益相关者是否履行了责任,以及为了获取一定收益所可能实施的行为都会影响旅游业发展。产权经济学认为权利对称配置才能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当权利和责任不对称时,利益相关者将做出威胁、逃避、破坏等机会主义行为[15],从而影响整个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实际上,以往旅游开发或者经营中发生的各种负面事件,大多是由于某个利益相关者在权益受到损害时所采取的行为引起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结关系,必然使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不可忽视的需要和影响。不同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权利,一个相关者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取决于其他相关者是否履行了义务。所以,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责任和权利的明确和保障至关重要。比如,游客的权利是获得优质体验,而这个权利必须在企业、政府、社区、社会团体都履行了相应责任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当然相对应的游客必须付出相应费用以保障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在所有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并获得相应权益,达到均衡时,才是优质旅游所倡导的发展。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希望在旅游发展中满足的需要是不同的。比如,当地社区希望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文化生活、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政府希望在旅游发展中改善经济状况、提升整体形象、提供就业的途径、带动其他产业、提高税收、保护自然文化环境;旅游经营者希望在旅游发展中获得利润回报、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智库和志愿部门希望在旅游发展中获得在文化传播、环境保护方面的支持。这些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发展的需求,实际上可以反映在旅游业所产生的外部效应上。旅游效应,是指旅游活动所引发的各种利害和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对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影响上,还表现为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后者就是旅游的外部效应。当然,从社会价值上来说,旅游效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本文所讨论的是能够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外部积极效应,主要包括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社会文化效应。比如说,旅游积极的经济效应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这就可以满足社区居民获得就业、经营者获得收益、政府获得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中,旅游经济效应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一是旅游规模评价指标,如旅游收入、旅游者人数、旅游企业数、旅游营业收入、旅游业从业人数等;二是旅游经营效果评价指标,如旅游人均消费、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旅游企业利润率等;三是旅游贡献程度评价指标,如旅游从业人数占比、旅游企业税金额占比等。旅游环境效应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一方面是旅游地生态环境因子指标,如空气质量、水体质量、绿化覆盖率等;另一方面是旅游业环保措施和政策评价指标,如流量控制、保护区建设等。旅游社会文化效应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一是社会效应评价指标,如旅游就业人数、基础设施改善情况、旅游对城市建设的带动情况、社会文明水平等;二是文化效应评价指标,如文化交流、文化传承、文化保护的改善等。

(二)旅游供给能力是优质旅游评价的重要组成

旅游业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为旅游者创造幸福感,这仅仅是优质旅游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的是旅游业本身的发展,也就是旅游业在保证软硬件质量,实现各种效益的同时,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P.Molnar列出的注意事项我们再添加一项:弯曲均衡对汶川地震触发山体滑坡的响应将关键取决于滑坡衍生的碎屑沉积物怎样重新分布的细节,这在当前几乎是全部未知的。虽然我们认为在龙门山内沉积物长期存储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根本不知道该造山带之内和之外滑坡堆积物运移的速率和方量。此外,这一反应会依物质是停留在四川盆地内还是通过长江水系输运出而不同。这就使更详细的弯曲均衡计算是高度推测的。这突出说明,如果要想知道在特定时间尺度上确定的真正体积平衡,就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造山带物质的进入量和输出量。

优质旅游在效益上同时具有横向性和纵向性。效益的横向性表现为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效益的纵向性表现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换言之,优质的旅游不仅包括目前旅游业的优质发展,同时,也应该包含旅游业能够持续优质发展的能力。从旅游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出发,评价的是旅游发展的现状,那么还应该从旅游业的变化趋势和旅游业的协调程度两个方面来评价其持续优质发展的能力。旅游业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反映旅游业相应要素在时序方面的变化规律,是对旅游业未来发展预测的基础。旅游的协调程度是对旅游业结构的评价,是评价旅游业有没有达到综合的、平衡的发展[16]

旅游业持续优质发展的能力的评价指标包括(图3):一是综合评价指标,如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地位指标等;二是发展趋势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的变化趋势、生态效益的变化趋势和社会文化效益的变化趋势;三是发展协调程度的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协调程度、社会协调程度、生态协调程度和管理协调程度。

“要想永远保持好心情,就必须心胸豁达、待人宽厚,这样才可以避免很多是非。而有了好心情,才有好兴致,才能追求时尚,适时享乐,摆脱低级、庸俗的东西,使晚年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

本次专项治理,将通过公开检查、匿名调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监测家校网上联络群等方式进行明察暗访,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将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和小学一年级教学规范情况与全市各区市教育质量(群众满意度)评价、校长职级制考核、文明校园评选和教师评先树优挂钩。

优质旅游发展理念是讨论事物应然状态的实践性认知,其本质是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它所讨论的范畴是一个以旅游业为核心,以旅游产品为最终体现的综合系统。在优质旅游的本质和范畴的基础上,优质旅游发展理念是为了解决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无法满足旅游需求这一问题,只有以旅游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才能促进优质旅游所提倡的发展。所以,优质旅游的评价应该以旅游者需求为核心,并充分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的优质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应将旅游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获得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以旅游者、利益相关者获得为基础,充分考虑旅游业贡献、旅游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优质旅游内涵性评价体系。

本文对优质旅游的本质内涵、内涵性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今后还会对优质旅游的评价标准、实现路径、主要障碍、支撑体系、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促进优质旅游这一旅游发展的新理念真正付诸实践,走中国特色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

[1]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2]何建民.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研究:兼论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J].旅游学刊,2016,31(12):3-5.

[3]丰子义.发展实践呼唤新的发展理念[J].学术研究,2003(11):24-29.

[4]张辉,王慧娴.新国际分工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改革思考[J].旅游学刊,2015,30(4):3-4.

[5]何德旭,杜志雄,张广瑞,等.旅游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2-5.

[6]厉新建. 创新发展优质旅游提高国际竞争力[N]. 中国旅游报,2018-01-26(3).

[7]王德刚. 优质旅游的根本是内涵式发展[N]. 中国旅游报,2018-01-12(3).

[8]陈孟.优质旅游加速到来品牌引领供求升级[N].中国经济导报,2018-01-25(7).

[9]杨宏生. “优质旅游”跃升旅游业转型关键词[N].中国商报(旅游导报),2018-01-26(A01).

[10]李薰,陈继志,李捷报,等.碱性平爐熔炼优质钢的锰制度[J].金属学报,1956(1):15-35.

[11]邱德令.面向市场优质服务[J].赣江经济,1983(12):48.

[12]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1):86-91.

[13]郭斌,孙夏.农地经营权流转前后农户感受效用对比分析——以关中地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320-324.

[14]李心合.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管理[J].当代财经,2001(1):66-70.

[15]盛亚,王节祥.利益相关者权利非对称、机会主义行为与CoPS创新风险生成[J].科研管理,2013,34(3):31-40.

[16]牛亚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6):44-47.

Quality Tourism :An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and the Evaluation of Connotation

TIAN Jin1,2, MING Qingzhong1

(1.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Yunnan, China; 2. Departur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Yunnan, China)

Abstract : Starting with the origin of the word “high quality” and the concept of tour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ce and the category of quality tourism and holds that the essence of high quality tourism is to meet the changing needs of tourists.The category scope for the discussion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with tourism as the core and tourism products as the embodiments.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needs of tourist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fully takes 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into considera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a connotation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ncludes tourist evalu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acquisition of well-being in tourism activities, the stakeholder evalu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ourism effec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framework.

Keywords : quality tourism; quality; essence; connotation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841(2019)02-0086-1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及关联机制研究”(41361037);云南哲社基地重点项目“云南省旅游景区优化布局与管理改革研究”(JD2017ZD02)。

作者简介 :田瑾(1987—),女,云南昆明人,云南财经大学2017级博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

通讯作者 :明庆忠(1963—),男,湖北黄冈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地理学与区域开发。

标签:;  ;  ;  ;  ;  ;  

优质旅游:本质探析与内涵性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