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论文_吕慧芳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论文_吕慧芳

龙游城乡规划设计院 浙江省衢州市 324400

摘要:新型城镇化要求城乡更加协调发展,因此乡村规划日益成为城镇化关注的焦点,乡村景观规划是乡村规划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规划技术的不成熟,对于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依然缺乏全面思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景观规划;

1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

1.1乡村景观的概念

由于各学科的研究领域不同,因此对于乡村景观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乡村景观是指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具有与城市不同的景观行为、景观形态和景观内涵的景观类型,主要包括低密度的乡村人口、分散的农宅和粗放利用的土地等。

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来看乡村景观所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聚居活动有关的景观空间,包括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看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符合镶嵌体,镶嵌体的大小、形状在配置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乡村景观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同时也包括人文建筑生活系统,三大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和文化支持三大功能。

1.2乡村景观的特征

乡土聚落特征,通常具有低密度、组团状、分散性特点,乡村建筑是识别乡村景观重要标识,乡土建筑通常会因乡村所处的地域环境呈现不同的聚落空间,如围绕农田布局的平原乡村,依山而建的山地乡村,依河而建的水网乡村等。

受人工影响的大地环境特征,在乡村生产性活动影响下,大地景观经过改造后呈现出农田景观、梯田景观、鱼塘景观、运河景观等乡村生产性景观风貌。

多样化的乡村社会文化特征,乡村的社会文化是乡村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能够反映乡村的日常生活氛围、体现乡村生产性活动特点、表达特定的乡土情结的特征文化。

1.3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与特征

乡村景观规划是应用多学科规划理念,在保持乡域景观的完整性和保存乡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乡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生态人文资源,并对乡村的各类景观和人文要素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建立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文化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得乡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能够很好的融入到乡村的自然景观格局中,以充分发挥乡村景观所应具有的生产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其核心是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设计。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应具有以下特征:

(1)自下而上的资源整合性。乡村景观规划不是单一的物质形体规划,需要深入挖掘乡村环境中的各种景观和人文要素,并利用景观生态学等规划理念整合这些资源,塑造生态涵养、资源产出、文化承载的乡村景观有机体。

(2)人文参与性。广大村民是乡村最主要的活动主体,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会对乡村景观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要了解村民的真正需求,规划要适应村民日常的行为活动,注重村民在景观规划过程中的参与性。

(3)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乡村景观规划不仅要注重自身景观资源的自我循环,也要注重与外界的互动参与性,可以在保护乡村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引入低影响的旅游开发,以促进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与发展

2.1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景观规划

国家新型城镇化重点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内涵的存量更新而不是外延的增量规划。所以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更不能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更要注重乡村生态景观资源的保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乡村产业的发展及乡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

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正顺应了这一时代背景,乡村景观的规划与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其乡村景观规划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生态环境提升。首先乡村生态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主要包括根据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划定生态敏感区,确定乡村建设用地范围和生态涵养保护用地格局;其次是景观资源整合,例如农田、生产性林地整合,河流疏通和污染治理,乡村绿道系统规划等。

(2)艺术环境提升。乡村艺术环境主要体现在乡村建筑、道路景观及整体的景观特征,因此在规划和建设当中应保存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风貌,并对传统的农舍建筑加以修缮和维护,乡村道路景观规划应体现乡土特色,如整洁的乡村大道、蜿蜒的特色景观小径等。

(3)文化环境提升。乡村景观规划中要为广大村民提供日常生活、文化交流、节日庆祝的活动空间,活动空间的大小可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而设计,另外要注重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如祠堂、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此外乡村景观规划还可以从乡村生态环境的舒适性、生活的健康性、日常活动的方便性及乡村社会的安全性等角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展开评估和考核,以此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4.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展望

(1)保持完整的乡村生产景观。生产力为第一要素,无论乡村景观的功能特色定位成哪种类型,都应该保证乡村完整的农业生产格局。

(2)杜绝乡村美化运动,设计应结合自然,顺应自然,保留乡村景观的本质特征。乡村景观设计应尊重乡村所特有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从乡村所处的实体环境出发,要结合地形、气候、自然等因素,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农田资源的整合,村庄道路的调整,聚落、院落环境的更新等,并不是外在的美化。

(3)适当引入乡村旅游开发,盘活乡村的景观资源。乡村的景观设计可以把乡村景观当作一种旅游资源,但是不能盲目引入旅游开发而干扰了乡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系统。

(4)自下而上,以人为本,设计应符合乡村的生产、生活特征。乡村聚落的分散性和活动的自主性等决定了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不能照搬城市的发展模式,应该从乡村景观资源的特征出发,确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5)乡村景观规划要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资源、乡土建筑、传统文化是传达乡愁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在于让乡村保留山水人文资源,使得传统智慧在新时代农村中延续。

5结语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规划要突出乡村的自然景观特色、农业景观特色、聚落景观特色和文化景观特色,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是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的景观建设不能只强调外在的美化,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保护广大乡村生态自然景观本底,深入挖掘乡村的地域特色,注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与改善,让广大乡民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才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55-66.

[2]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9):45-46.

论文作者:吕慧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论文_吕慧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