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姚凯东

姚凯东

江苏连云港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 222500

【摘 要】目的:探讨选择左卡尼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实施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6年03月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112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展开分组。观察组(56例):治疗方法选择再灌注治疗+左卡尼丁治疗;对照组(56例):治疗方法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K-MB的峰值浓度以及出现心脏事件的概率。结果: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CK-MB峰值浓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P<0.05);在出现心脏事件的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临床采用左卡尼丁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表现出的再灌注损伤有效减轻,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有效保护,将患者近期出现心脏事件的概率有效降低,最终对患者的灌注心肌有效保护。

【关键词】左卡尼丁;急性心肌梗死再通;临床效果

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主要为了将患者的再灌注进行有效恢复,但是因为患者表现出的再灌注损伤以及患者出现了心肌顿抑的情况,导致对患者完成再灌注之后,无法获得显著的近期疗效【1】。为了探讨采用左卡尼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2013年03月-2016年03月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112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分组后的56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采用左卡尼丁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患者再灌注损伤减轻效果极为显著,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6年03月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112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展开分组。观察组(56例):男41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42岁-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3±10.3)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2个月-13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4.5±2.6)年;对照组(56例):男43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43岁-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5±10.6)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3个月-15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4.6±2.9)年;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于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临床选择再灌注治疗+左卡尼丁的方法进行治疗。2.0克/天,对患者不间断治疗14天【2】。对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临床选择再灌注治疗的方法,对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均选择相同的治疗方法【3】。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分析,CK-MB峰值浓度采用形式实施t检验,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K-MB峰值浓度

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CK-MB峰值浓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P<0.05),具体分析如下。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峰值浓度临床对比()

2.2 心脏事件出现概率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出现再梗死的患者例数为1例,出现心绞痛的患者例数为2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3例,出现心源性死亡的患者1例,心脏事件出现总概率为12.50%;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出现再梗死的患者例数为10例,出现心绞痛的患者例数为11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18例,出现心源性死亡的患者4例,心脏事件出现总概率为76.79%;在出现心脏事件的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P<0.05)。

3、讨论

左卡尼丁又被称之为左旋肉碱,作为一种特殊氨基酸,于人体组织中广泛存在,在脂肪酸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心肌缺血损伤,较为关键的病理生理机制便为患者出现了能量代谢障碍的现象,对此将患者的能量代谢进行改善,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发挥显著的效果。左卡尼丁针对脂酰辅酶A进入到患者的线粒体中可以进行有效促进,针对脂肪酸β氧化可以进行有效加速。选择左卡尼丁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组织细胞代谢进行有效改善【4】,将脂肪酸β氧化进行有效加速,将能量代谢进行有效优化,将心肌缺血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将心衰患者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5】。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因为患者的冠脉出现了急性闭塞的情况,通常在20分钟-40分钟后会表现出心肌坏死的情况,在6小时-8小时后会表现出心肌不可逆损伤的现象。对此将患者的心肌再灌注进行恢复,可以将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进行有效挽救,从而将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有效降低,采用左卡尼丁对再灌注损伤加以防治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对本次实验结果加以观察发现,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CK-MB峰值浓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P<0.05);在出现心脏事件的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P<0.05)。有效证明选择左卡尼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临床治疗药物选择左卡尼丁,在改善CK-MB峰值浓度以及降低心脏事件出现概率等方面发挥显著效果,最终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向上.左卡尼丁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07):53-54.

[2]蒋莹.早期尿激酶溶栓疗法用于临床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5(07):493-495.

[3]杨林飞.左卡尼丁对急性心肌损伤H-FABP、心肌酶及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23):39-41.

[4]曾德明.3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0):193-194.

[5]施卫东,葛文涛.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及心肌酶调节作用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7.

论文作者:姚凯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左卡尼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姚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